本期我们想要聊一聊最近在大陆上映的《坠落的审判》。这部电影的首映嘉宾会谈掀起了一阵小小的喧嚣,旧制度下男性的傲慢展露无遗,与影片的女性视角形成了有趣而讽刺的映照。
我们首先从性别视角谈起,谈论了庭审戏带来的“猎巫”感,和性别倒置的不可能性。电影层面,人物的精彩塑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所谓“弱势”的男性,被围剿的女性还是敏感的孩童。而电影的独特之处一是在于通过不同的媒介展现了真相的多义性,二是展现了共同生活的复杂性。
最后,我们聊了聊关于婚姻生活的经典影片,看不同的大师是如何从各自的视角去呈现和解读共同生活这一复杂主题的。
PART1 《坠落的审判》观影感受
01:28 对女人的审判与中世纪“猎巫”
04:10 波伏娃的主体性选择与普遍的社会偏见
06:45 拥有知识的女性让人害怕?
07:48 “女强男弱”的脚本缺失
10:01 电影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互文
12:10 电影中的多视角解读
13:30 创作者的困境
16:20 Samuel 的困兽之斗
20:45 孩子丹尼尔代表电影叙事的重要视角
23:50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相信一种真相
25:08 电影的观赏性很高
28:22 桑德拉·惠勒拥有把人吸进去的表演能力
PART2 共同生活中的权力关系
30:19 弱势的人如何与强势的人相处呢?
34:22 亲密关系的双方要不断地重申主体性和自我空间
38:20 桑德拉的消极抵抗
42:28 桑德拉和Samuel的创作者身份
47:05 男性为什么不能为妻子的成功喝彩?
48:50 历史上的“背后的女人”
50:50 金斯伯格夫妻的“女主外男主内”
PART3 延伸环节:婚姻故事的影视探讨
54:32 伯格曼的《婚姻场景》
59:20 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的婚姻故事
62:22 诺亚·鲍姆和《婚姻故事》
63:50 《坠落的审判》反类型的结局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影视剧
《复仇之日》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1943
《圣女贞德蒙难记》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1928
《亿万》 尼尔·博格 布赖恩·科佩尔曼等 2016
《托尼·厄德曼》玛伦·阿德 2016
《西比勒》茹斯汀·特里耶 2019
《提行李箱的人》香特尔·阿克曼
《婚姻生活》 英格玛·伯格曼 1973
《婚姻生活》弗朗索瓦·特吕弗 1970
《婚姻故事》诺亚·鲍姆巴赫 2020
《革命之路》萨姆·门德斯 2008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斯拉沃热·齐泽克 2013
《女人就是女人》让-吕克·戈达尔 1961
《夜》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1961
《甜蜜的生活》费德里科·费里尼 1960
《格林伯格》诺亚·鲍姆巴赫 2010
音乐
Keep Calm and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