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写作关注土地和餐桌,让我们吃得更有尊严|新闻实验室44新闻实验室

用写作关注土地和餐桌,让我们吃得更有尊严|新闻实验室44

90分钟 ·
播放数4975
·
评论数73

本期播客,让我们来认真地聊一聊食物——现有的农业和食物体系,为何没能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为何我们真正吃顿好的还是那么难?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让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更关心自己吃的食物到底来自哪里,质量如何,重新思考“性价比”,考察食物的生产和流通在环境和社会意义上是否是公平且可持续的,还有发现食物连接人和社群的作用。针对这些话题,我和“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常天乐,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博士后李舒萌一起聊了聊。

🌱 联禾创作计划

食通社和多家公益和媒体伙伴共同发起2024联禾创作计划,支持媒体创作者和研究者在食农领域开展调研,并资助其完成进行面向公众的内容创作。

该计划支持5-10个面向公众的内容创作项目,内容形式包括特稿、深度调查报告、评论、摄影、播客和视频等。给予入选项目5000-30000元的资助(资助金额根据具体申请而定),用以支持创作者的调研、出差、采访及内容产出等开支。

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12日,详情请见:mp.weixin.qq.com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1:33 嘉宾自我介绍
04:27 一个城市人如何进入食物和农业的世界
08:39 一群外国艺术家开启的农夫市集
10:59 “有机”和“可持续”有什么区别?
15:40 什么是更好的食物和农业生态?
22:02 工业化的农业并没有解决全球饥饿的问题
30:42 媒体如何帮助食品工业恐吓公众
33:13 阻止我们吃得更好的,不是钱
37:04 吃点好的,更能分辨糟糕的
41:22 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认识也可能被扭曲
43:07 为什么农民不了解自己种植的作物
49:00 用吃把不同观念的人连接在一起
52:54 弱势的群体如何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
1:00:03 人均“博导”的农夫市集
1:06:05 你一天有三次投票的机会
1:10:40 从食物开始做调查和写作
1:16:38 联禾创作计划招募申请者
1:27:52 回归生活,回归常识

🔗 相关链接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封面图

使用Midjourney自动生成,提示词:plants growing on earth, eco-friendly REMIX WITH pen, writing

展开Show Notes
李舒萌
李舒萌
2024.5.02
作为嘉宾想回应两点:1.关于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学带来的生产效率,已经有不同地区的试验表明经过长时间的改善,也可以实现可持续的高效生产。农业生态学并不是指不用任何管理的粗发生产,反而,是需要更精细的管理技术和生态知识。现在提到生态生产,就有工业党说是刀耕火种,但对于农业生态学一无所知,对工业化农业的破坏和不可持续性闭口不谈。实际上在山东和东北,因为工业化生产导致的水土流失已经使部分地区几乎失去生产能力。2 我们需要并不是让所有城市化的农村人口回到村里种地,我们需要的是给新一代的农业从业者更多的选择,从政策,到资金,到技术上的支持,去探索可持续生态的可能性。这期节目我们也从未说工业化农业应该消失,但高效率生产并非只能依靠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过度依赖工业资本。我们需要在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寻找和自然共存的新途径。以上。
HD538533y:先提出几个问题: 请问你们给“新一代”农业从业者提供了什么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尤其是政策和技术。愿闻其详 资本加持是在缩小消费者多样化的空间?请问过去中国30年,菜市场的东西种类是越来越丰富了,还是越来越少了? 请问你们现在给大众提供了什么“买得起”的产品,你们的成本如何比工业化产品更有优势? 请问你们现在给大众提供了什么“更健康”的产品?不要想当然哦。请你们提供具体的检测报告,你们现在的产品,哪些方面,比哪些工业产品更“健康”。 温馨提示:请同时定义健康哦。我希望你们对健康的概念是基于大样本的,有对照试验的Paper。如果实在做不到,和我一样,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作为参考标准也行。 再补充几个观点: 首先,提升中低农民的收入与贵单位现在从事的事情根本南辕北辙。恰恰是你所否认的“自由市场”理论基础才是提升农民收入的关键。 我给你举一个极端例子:在农业的“市场”机制中,如果那种作为出现垄断,那必然会出现垄断价格,使得种植该作物的农民发大财。 没错,我说的就是“鸦片”。清朝到本朝,从“金三角”到“银三角”,都是如此。 真正让农民收入提升的方式恰恰是要发挥“市场”作用,让“价格”机制可以反馈到农民,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市场稀缺物,什么可以赚更多钱。 当然,并不排除在你们小清新界的小圈子,形成了一个农作物价格高地,让一小部分农民赚了钱。但是他们赚到钱底层逻辑,恰恰是“小清新农民”的供给,暂时小于“小清新消费”哦。 你瞧,还是价格,还是供需,还是你所瞧不上的“自由市场”。 其次,工业化农业对农业的破坏和不可持续当然要面对,但是要是用的方法恰恰是你们现在这些小清新的相反方向。 我给你举个你们小清新的另一个赛道,环保界的例子: 请问塑料随着工业化进展越来越污染环境,我们应该怎么解决? 环保小清新的解决方式跟你们一样,“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观”,我们反工业化,我们回到“过去”,我们要“尚周”,我们要“复礼”,我们不用塑料,谁用谁罪人。 但是真正的解决方式,是通过科技赋能的工业化,生产出大量可以降解的“塑料”产品,而对于已经存在的不可降解“塑料”。 对了,其实有一个更前置的,更令环保小清新“玻璃心”碎了一地的现实是,其实塑料的使用恰恰替代了树木的大量采伐。 所以其实你也很难从全局的角度来说,塑料的产生是更环保了,还是更不环保了。 我的意思是,从全局的角度,而不是盯着一个局部无限放大。 农业同样如此,说来说去不过度农业导致的水土流失么?请来北京昌平小汤山看看草莓哦,来看看“无土栽培”对目前中国一部门农民是多么简答的一件事情。只是目前类似这样的技术成本高而已,但是随着科技发展,解决成本问题不要太简单。 最后,如果前面太长你们看不进去,请看下面这一部分“懒人包”也行(你看,我多是一个多贴心的反对者): 其实讨论什么“工业化万岁”,什么你们所谓的“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都是对这个行业非常肤浅的讨论。 最重要的是要对农业行业里的“科技”+以产权保护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讨论。 科技可以帮助农业出现了一个问题,再用科技的方式来解决,如此螺旋上升,达到总体“农业”的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而市场则可以赋能农民通过价格机制选择对自己经济最优的作物,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能让农民赚更多钱的农业活动。
李舒萌:补充:可持续性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用工业化和自由市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农业生产,就只能看到短期内的生产效率和价格的竞争力。但在这两点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要素都不被这种思维纳入考虑,例如长期修复环境的成本,建立更加多元和公平的市场环境而不是让大型资本垄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让大众消费者能够买得起也能够买得到更健康的食物而不仅仅是裹腹。工业化农业没有回答这些问题,而且资本加持做大做强的方式是在缩小所有消费者和多样化生产的空间。另类试验的微弱是因为政策空间空前狭窄。这种语境下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更多反思的空间,而非以空间狭窄为借口批评另类价值观的不可能。
11条回复
27:59 一切都是出生在城市的中产以上人群为了满足自己“高级”的妄想与阶层区隔的人为创造。现代农业最关键的是育种,优秀的品系就是拥有更高的产量与更强的适应性。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才维持了人类人口的增长,中国脱离饥荒才几十年,就有白左开始批判现代农业,甚至恬不知耻的质疑生产力了,真是无知者无畏。“寂静的春天”都过去70年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更精准的控制了化肥的使用量,更少的使用农药,并且研发了更加环境友好的农药。你猜猜如果搞你所谓的“生态农业”,需要再开垦多少倍的土地才能养活现在的人口?嘉宾的发言让人感受到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夸生态农业该夸的点都搞错了,就离谱。另外,能够消费起“生态农业”的人一点都不环保,你猜他们人均几辆车?年耗电量多少?做多少趟飞机?你知道坐一次飞机的碳排放有多少吗?你知道飞机还会破坏臭氧层吗?一切都是中产阶级虚妄的道德自我感动
单翼精灵:另外,初中地理我们就学习了澳大利亚的轮种制度,土地分块分区,轮番播种不同的植物,有间隔年和放牧年,这也是现代工业化的农业大生产的可持续性的有效解决方式之一。在农业工厂里用培养皿种植都比所谓的“生态农业”对生态更友好。所谓的“有机食物”“生态农业”就和奢侈品一样,是有钱人的自我标榜,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主流,他们也不会想要成为主流,因为稀有才能卖高价
Dddddd_ddd:看了克拉克森的农场更理解你说的了
方可成
方可成
2024.4.30
天乐最后说的回归生活、回归常识,真的是非常好的对想要尝试创作的朋友的建议。从身边的、自己关切的具体事物开始。
很有意义的话题。不过嘉宾很多次对具体问题的回应都特别虚,主持人试图引导嘉宾给观众更具体的案例分析,但是嘉宾几乎每次都绕开了,或者绕回到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好,给人一种格局不是很大的感觉,这点让人有点失望。嘉宾在做的事情看上去的确是很有意义,有高度,也有很多启发。但是嘉宾很多发言都是在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角度,关注了农夫,但是似乎看不到消费者群体和在资本体系下其他角色的被动。也没有听到嘉宾举出一个类似的成功案例的故事,作为听众其实很需要知道这个模式会带来怎样具体的影响,外卖小哥会有更好的收入或者更优的职业选择吗?我们每天吃饭的时间会得到增加吗?不知道嘉宾是否体验过忙碌的都市打工人生活,又是否在这种生活中有去尝试坚持一种所谓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否从实际的痛点中去考虑过?都知道目前的消费选择是资本的引导甚至裹挟,谁不想要向善呢?嘉宾的观点似乎都在指向一种不作为,这点让人听了很不舒服,从观点推广的角度来说,即使这件事情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不会选择一个根本不懂我但却来指责我的品牌。 我还是相信这件事情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建议嘉宾认真思考一下在推广观念时的方式和立足点。这节目听众和留言都不怎么多,但已经有很多是在提出问题,我想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效果,引发了讨论就是好的,也希望嘉宾能够客观地看待不同的声音。
不归_HVBO
不归_HVBO
2024.5.05
反驳的观点我都看了一遍,挺可惜的,要是能看到一些解决思路就好了,而不是单纯的反驳。
HD269431z:为什么你想象存在一些解决思路?有没有可能根本没有?
不归_HVBO:因为后一种情况太无聊了
HD538533y
HD538533y
2024.4.30
先夸夸工业化农业的好:
一句话,工业化农业让大家都吃饱了,再也不饿肚子了。
工业化农业让中国人口从民国的4亿(也就是那时抗日歌曲经常出现的“四万万”同胞),增长到现在的14亿。
当然,以二位的科学素养,可能会觉得,那是因为中国和平了,所以自然人口就增长了,那我会推定您的科学素养约等于乾隆大哥。
乾隆大哥内心真的以为他“文治”开天辟地,宇宙第一,所以中国人口从几千万,到他手里变成了1亿,2亿,3亿。
那跟他的治理有关系吗?有,但是不大。
最重要是因为大航海之后,更高产/更容易存活的红薯,玉米从南美引入到了中国而已。
再说回到今天,拿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水稻为例,从汉唐之后的亩产就几百件,上千年没有变化,直到现在通过科学育种,可以亩产2000公斤,也就是袁隆平老师说的“吨粮田”,其他小麦、玉米、红薯的亩产变化有多大?给二位留个课后作业自己查查吧。

要我说,工业化农业也不是没有缺点,其中一个缺点就是中国有10亿可以不种地还能吃饱饭的人当中,有人吃饱了一抹嘴儿,说,“工业化农业真不好”。

再说回“吃的健康”,这应该也是两位文青创始人的追求的目标之一。
先来几个个科学小测验吧:
1、请问一家优质大企业生产的方便面,健康吗?
2、请问中国水质最优之一来源地、千岛湖的水,健康吗?
3、请问2013年湖南衡阳一个山清水秀的水稻田,不用化学肥不用杂交种的种植的水稻健康吗?

我斗胆替二位创始人回答一下,他们应该会说方便面不健康,但是2和3应该真健康

但我的答案是:统统不健康。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
一个良心大企业的方便面,非常安全,没有微生物,没有重金属。吃这种方便面立刻死亡的方式只有一个,撑死。
再看看千岛湖的水固然好,但是里面的微生物千千万,您身体素质好了,窜稀拉肚,身体素质差了暴毙身亡也不是没可能;
而这个时间这个地点生产的水稻呢?它被重金属镉污染的概率非常大。

再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说,
这个更简单,中国每隔几年就会出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最新一版是22年还是23年的,这本书是根据全世界、长时间、证据等级极高(懒得科普了,百度即可)的文献制定的。相关专家再替咱们翻译成了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就那么几条,结论加起来可能连100字都不到。饭都喂到食道里了,咱们老百姓还是不往下咽。愣是看小红书,抖音上个各个大神忽悠又是什么不吃碳水,什么生酮疗法,照我说,都应该封禁。
扯远了,说回来,只吃方便面立刻死亡确实只有撑死,但是天天只吃方便面,没有优质蛋白,脂肪,蔬果等营养元素,同样会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

话说回来,其实健康是一套人类制定的“标准”,更直白些,“健康”这个人类造出来的概念,跟农产品是靠工业肥料,还是“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是全自动收割机收的,还是老农撅着屁股一镰刀一镰刀收的;是工业农业还是“有机农业”有关系吗。
有,我没那么极端,但是也真不大。

哦,对了,插一句,创始人其实自己都怯生生的说“以后别叫我们有机农业了,我们是可持续农业”
您瞧,文青的一贯讨论,把一个挺好的概念给玩的烂大街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像不像环保分子?环保多好的概念啊,愣是被环保分子给玩的臭大街了。


1958年,中国人太饿了,有一群人冲出来说,不怕不怕,我们亩产可以11万斤。小麦密实地在上面可以站人。
而现在,中国人吃饱了,想吃的健康了,又有一群人说,都是工业化惹的祸,我们应该不用化学肥,不用杂交种,要“有机”,不对不对,要“可持续性农业”。
他们是看似观点完全相反的两群人,
但在我看来,他们是一群人。
一群可笑的乌托邦。

同等级可笑的槽点还有一大堆,懒得说了。
啊北啊北啊北:之前因为要写一篇关于老种子和生态平衡的文章,于是查了大量文献,浅浅得出一个结论。所谓杂交种子和老种子谁更健康,其实是生物进化论的概念,如果一个杂交品种能够在环境中生长适应几十年以上,让周围的植物和他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也就是说明性状稳定,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健康的。 也因为自己出生农村并且多次田野调查经历调研了许多地方的农业,就发现他们有的科学种植,倡导的是如何合适的补给肥料,让作物能够茁壮健康的生长结果,而不是盲目追求超高产量,因为产量越高消耗的土地肥力和生态成本越高。种种行为下来,都是在取一个平衡之道,而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抵制工业化而迎合极端环保或有机。 如果是吹号者,或许需要一些极端口号,但是所谓“有机农业”真的不等于不用化肥农药,泛化这个概念或许也是在慢慢摸索什么是对大众和土地更好的方式。
HD269431z
HD269431z
2024.5.01
真正成立的批判:工业化农业中,农民就是工人、所以没有议价权。问题在于,她能够想象的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有退回产量极低的非工业化农业--这种想象能够提供多大程度上的社会解决方案?我相信她自己都不信自己。所以整篇话语就成为一种绝望的呓语,只能通过口味描述、一起做饭之类的描述来苍白地支撑的话语。如此混乱的描述,很难想象方可成听不出来,我善意地理解为方是出于对她们的同情而没有点出。
大卫添奇:方老师习惯性的嗯嗯啊啊有点敷衍了哈哈
HD269431z
HD269431z
2024.5.01
这一期真是充满了绝望的呓语。对资本主义农业的批判、对工业化农业的批判、对环境不友好农业的批判混在一起,几乎每一条批判都成为打中自己的回旋镖,所以批判敌人不能成为支持自己的理由。批判资本主义农业产品贵,却不提自己产品售价和成本更高,成本恰恰是你们的弱点;批判工业化农业脆弱,难道你们的更强韧?倘若说问题是体系单一的脆弱,那么请问你们的农业要占到全球农业多少比例能够给体系提供足够的强壮性?工业化农业崩溃全球大饥荒的时候,你们能够提供多少食物支撑多少人口?所以无论个体还是体系健壮性都是你们的弱点。批判国家对工业化农业的补贴,那么无补贴状态下你们的成本可以更低吗?或者国家给你们按产出数量提供同样补贴,你们更有竞争力吗?
李舒萌:工业化农业成本低是因为它让整个社会一起承受环境破坏的代价。如果真的要求企业为破坏环境付费,你看看农产品还会不会这么便宜。
HD269431z:你说的对,然后呢?成本到底多少你算出来了么?算上这部分成本,你们的更低么?
4条回复
李舒萌
李舒萌
2024.5.06
很多评论都在说生态农业是一种中产想象,确实也是我刚刚开始研究这个题目时听到的一种批评。中国最早一批城郊的有机农业的确有许多是城市中产开辟的农场,但今天的情况已经很不同。许多从业者是返乡青年,也有更老一代的农民转型。在西南地区的山区例如云南广西和四川,很多农户始终保持一些传统生态种植的操作例如存留本地品种,多样化种植,有节制地采集,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强烈的所谓“白左”的环保意识,而是这些操作给他们的生产带来更多的稳定性。在全世界其他地区,例如印度,还有东南亚的国家,恢复生态种植是农民面对土地肥力衰竭不得不采取的转型措施。我也想再强调对于生态农业并非是刀耕火种,而是根据自然系统中不同物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从而最大化循环利用农场资源。 常见的套种,轮作,间作,堆肥都是利用农业生态学的知识。此外,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持稳定生产系统的一部分。有评论提到澳大利亚的工业农业就采取这些操作,其实恰恰因为他们的常规农业也已经在向生态转型,例如活力农耕这样的生态操作以及普遍运用于大规模生产。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评论认为这期节目是为了倡导让生态农业取代工业化农业。我认为现实也并非是二选一,更像连续谱,我个人更想表达的观点是工业化农业也是大量耗费和浪费化石能源的,我们需要探索中间地带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谁来生产为谁生产。而这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问题,还有权力关系的调整。这些澄清挂一漏万,评论区也不能展开详尽的套路。食通社已经发表了很多相关话题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
HD538533y:先给播主点个赞,这么多负面评价,依旧态度优异,和颜悦色。 其次,我想这么多反对者,几乎全部认同,农业生产的同时,还需要生态保护。 我们反对的根本不是这个政治正确的目标,而是你们具体的,实现目标的路径。 你们举例阐述的路径包括不限于: 1、重视人和食物的链接:一个假大空口号 2、你应该像了解孩子一样了解你的作物:另一个假大空口号 3、重视农民的收入:这个口号不假,但是大和空 4、自己做饭:我不反对自己做饭,事实是我自己就做饭吃。但是这跟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农业生态学有什么关系呢? 5、农夫市集:以偏概全的自我陶醉。你们知不知道保护了几个在地化的农民,是以忽悠N多消费者高价买单获得的?还有,你们怎么保证你们的农户“有机”了没?如何确保他们不用化学肥?不用农药?你们建立了规范的监督他们的方式吗? 6、食通社:首先,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反对者,我在你的建议下,浏览量几十篇的内容,我想我应该有资格对食通社做一点点评价。 按照你们的标准,你们做的三件事,1是农业媒体,2是田野研究和调查,3是政策影响。 调查和研究,没看到,如果有请不吝赐教;政策影响,给你们点赞,做的好,替农民争取了权力,但也就一次; 唯一坚持做的就是一个农业媒体。但是另一个叫常天乐的播主,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人,感受不到自己的公众号,是个几乎没有新闻素养的公众号么?没有新闻性,没有数据,没有思辨,只有廉价的、凌乱的、片面的呈现。专业性约等于0。 还有,我看播主您是一个康奈尔的人类学博士,本着不露怯,科学理性的态度,我在知网和Pubmed搜了一下农业生态学的Paper。都不多,我简单浏览了一下,也颇有收获,如果您有兴趣,我也可以和您学术探讨一下。但是我没搜到您在东北玉米地里做田野调查的paper,不知可否分享拜读一下?感恩!
这是更新频率恢复了吗哈哈哈,真好
Piupi
Piupi
2024.5.06
47. 上班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得做饭啊? 作为这期的拓展,推荐一期《厨此以外》,从个人的角度聊食物生产,购买和消费怎样跟自己的生活链接。
阿跳
阿跳
2024.5.02
上个月在北京培训,主办方提供的餐食就是农夫集市的,很好吃😃
Irisly
Irisly
2024.5.04
我理解嘉宾在思考的是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但是单从这一期节目的内容来说,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些抽象的观念,没有太能理解现在在做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对我们个人来说,除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环保行动,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这些的这些问题。当然有些内容可能不太方便展开,比如说夸工业生产的软文,里面有哪些论点是虚假的,其实我还挺好奇的。可能再多一些具体的例子,对我来说会更好理解一些。
窗台上有只梨:可以关注一下食通社公众号
49:52 国内的街头菜市场是不是类似农夫市集?城市郊区的菜农,每天早上会拉着采摘的蔬菜,来到城市街道上摆摊售卖。
Piupi:农夫市场的商品要比普通菜场买到商品的更有溢价。普通菜场的定价还是跟着工业化生产的蔬菜价格,没有自己的定价权,农夫市场的溢价能成立在于消费者认同供应商的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Wayway
Wayway
2024.4.30
好有意义,餐桌和食物是那么重要那么复杂的话题,有时候我们好像忽略了它背后的细节,变成了快递外卖的送达。
科默Kermo
科默Kermo
2024.5.07
我在戴维斯学了几年可持续农业,我不敢说我有多专业,也只能粗略的表达我们自己对于可持续农业以及有机生态的理解。美国 CSA 的发现成熟是概念与市场共同推进,这一点在国内无法短时间去复制,因为本身理解有机这个概念的群体,就还是少数。

我们也在推进可持续的概念,也想推动农民职业化,但很难,因为种地真的很苦,年轻人向往的田间生活,从《种地吧少年第二季》的舆论就可以看出来,并没有那么多人真的喜欢种地。我们的解决方案第一是自己种好,然后完善农民职业的底薪和晋升空间,缴纳社保,尽可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分配好工资利益,大家有面包才能更好发展。

第二就是降低未来农民的门槛,ai 未来的发展是很客观的,在摸索土壤种植大模型的基础上,可以让更多人以更轻松的方式实现种植,降低“种植成本”。

共勉💪
HD538533y:纯学术请教啊,因为现在最大碳排放是牛肉嘛,所以 假设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肉技术(且基低成本几乎不排碳),再假设养牛的人早就转行做别的行业了,也不存在他们失业风险, 请问按照可持续农业的逻辑,应该会拥抱这种极大保护环境的技术吧?
科默Kermo:理论上如果有足够的市场转化,加上我又资格去做做 guest speaker 我一定推这个!这个假设完美!
3条回复
恐怖原子
恐怖原子
2024.6.08
门外汉来说一下听完的感受吧。
这种农民市集说白了就是一个逆全球市场经济的东西,所以它一定要政策扶持才可以,比如日本或者英国都可以查到相应的规定去扶持当地的作物在当地贩卖。但国内的农盟或者是联合会(?不是很了解)好像并不太感兴趣或者没有那种自下而上的体系去干预政策制定,导致这种市集在我看来非常没有说服力和前景……
没有说服力到什么程度呢,主持人问「你有什么习惯或者是生活观念影响了周围的人吗」嘉宾答「我感觉我有影响到我爸妈」我:啊……? 就自己听听觉得这是一种有说服力的回答吗。作为消费者很容易觉得这是在贩卖概念或者情怀,然而这种概念和情怀对城市住民来讲没有很多吸引力
莉莉安辣
莉莉安辣
2024.5.28
1:27:38 结尾这个女主播还怪上没读她公众号文章的人“叶公好龙”了……(真是完全不内耗啊,值得学习。)
littlecm
littlecm
2024.5.09
提醒一下方老师哦,在节目里说到的“思考一下为什么收入那么低,是不是被剥削太狠了”这句话的逻辑,有点类似李佳琦之前直播花西子眉笔让嫌贵的观众思考一下自己这么多年工资没涨,是不是自己不努力。收入高低有很多因素,还有很多因素不是打工人自己能改变的,其次,这里假设了如果收入高就一定会去买有机食品,显然也是不成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方式,倡导并不等同于说教噢~
大卫添奇
大卫添奇
2024.5.07
可以理解天乐的投入因为这是她的事业,但作为学者,还是应该提供一些差异化的角度、关于复杂性的知识或者更犀利的提问,不然节目里过度的同质化和和谐,就导致了评论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