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隍庙看中国城市生活的神圣与世俗

从城隍庙看中国城市生活的神圣与世俗

59分钟 ·
播放数4433
·
评论数14

“城隍”是人格化的中国城市守护者,最早是老百姓对于城墙与壕沟的朴素信仰,明代以后才被官方纳入体系。城隍庙从此成为官方祭祀系统中的一环,承载着地方治理与道德教化的重任。

上海城隍庙,当属现今全国最出名的城隍庙之一,是来沪旅客必游之地。曾做过上海城隍庙历史研究的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郁喆隽指出,上海城隍庙在当时是县级城隍庙,其地位不比苏州府与松江府,这与古时城隍庙与城市行政级别的对应安排有关。

他还研究过一度兴盛的“城隍庙三巡会”,并认为与上海给人的商业、经济、工业、中西交通等标签印象不同,上海有极丰富的本土信仰仪式,神圣和世俗非常紧密地结合于此,这在全世界的大都会中都是罕见的。三巡会折射出曾经上海城市管理中的政府部门角色,社会的自我组织和竞争,乃至信仰生活的经济和社会史维度等等,对城市的集体记忆至关重要。

上海城隍举行传统城隍华诞庆典活动©视觉中国

潜心道教研究的哲学博士祝逸雯谈道,“如今在上海城隍庙,许多长辈替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儿孙们祈福,地址都是用外语书写上去的,‘文化小传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活力。”她认为上海城隍庙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是上海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见证者。城隍信仰,以独特的方式与中国城市的世情生活深刻互动,展现了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多元价值。

当城隍庙成为文旅与城市更新重地,当“城隍”与“道”不再作为普遍信仰,当年轻人突然又兴起“求神拜仙”,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与个体心态?

本期节目,如此城市从城隍庙看中国城市生活的神圣与世俗。

——本期嘉宾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教授

祝逸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

——本期主持

郝汉 澎湃新闻记者

——收听时间线

09:20 城隍的诞生与体制化的宗教关系不大,是自发的民间信仰

13:42 城隍被制度化、体系化,关键节点在明朝洪武年间

23:28 清末民初,城隍庙与世俗工商业社会的互动加强

42:10 中西方游神文化、圣人体系对比

50:54 本土宗教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55:55 “祛魅”、“佛系”:网络热词成为时代精神指示器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城市智库·研究所

展开Show Notes
游吟小过
游吟小过
2024.5.29
不喜欢说话嘴里很多吐沫的声音😭
jiewhen:我不该先看到你这条评论的。。
游吟小过:哈哈哈哈是不是很明显
4条回复
HD1009613p
HD1009613p
2024.5.28
好有意思的内容!!感谢
澎湃新闻如此城市
:
☯️
福娃_HB30
福娃_HB30
2024.6.10
“时代指示器”尤其是“反向指示器”这个说法很对呢,太卷的社会一定催生出“佛系”和“淡人”,当下社会越来越平庸和反智,肯定也正酝酿着非凡的文化和艺术。
Noah_M
Noah_M
2024.10.03

黑色九月
黑色九月
2024.8.12
52:37 哈哈,浙江这一带也是挂国旗
-二师兄-
-二师兄-
2024.8.06
44:37 是马格尔尼,另外请教一下马格尔尼回去走的是大运河,怎么会在上海天后宫住过?
好快的刀
好快的刀
2024.7.11
想知道是否有相关专著进一步学习
主持人请注意,提到庙街商业化时用到的“首当其冲”用法不对
澎湃新闻如此城市
:
确实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