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关注到有一些剧因参加“周三半价”,以及推出“买一送一”、“五折券”等优惠活动而被“骂上热搜”,很多观众纷纷说被“背刺”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Vol.37 半价背刺,剧圈韭菜被割?聊聊关于票价的一切
0:31 开头问候
0:40 音乐剧《人间失格》北京场次半价
1:28 大麦“周三半价”:剧圈的“疯狂星期三”
2:27 剧目是否参加“周三半价”是主办方决定的
5:13 因价格“背刺”而投诉,有用吗?
6:04 演出票的时效性,决定了它的预售制、且不可退换
6:56 买票的时候,观众是“弱势群体”
9:00 制作公司参加“周三半价”的原因
11:00 主播自己的买票习惯
16:55 不降价卖不出,一降价就售空?
17:58 电影和舞台剧两种文化产品对比
22:44 戏剧成本回收逻辑
23:23 观众太少,演员会伤心吧?演出可以取消吗?
24:43 电影的促销策略
26:54 一旦打过折,再涨回来就难了
29:00 半价了,票也卖不出去多少怎么办
30:30 观众和制作方对于“价格”认知有信息差、戏剧的“附加价值”在哪里?
33:09 黄牛炒价,市场调节
34:00 看演出和看电影,成本不同,心态不同
35:09 剧目价格的地区差异
40:45 总结
-------
主播:恺欣、氖锶、小鱼片
策划:氖锶
后期:氖锶
我个人是像博客里所提到那种典型的“j型观剧人”,当我想看一部剧,确认我交通时间等等是可行的,我就会买。有闲心的时候,会找一些当时的最优惠购票方式,但是过后如果再发现有更低价、或者同价放出了更好的座位,我也不再想或者再出票入票了。给自己调理的思路主要有二:
一是我相信既然我能早早和这个座位“锁定”,某种意义上就是我和它有缘,我更倾向于去期待这个独一无二的座位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我的理解的话,观剧不只是在于剧本身如何,也在于整体的体验,包括一整天的心情、天气这些。我在付费的一瞬间,也是我为未来某段时间选择了一种度过方式的时刻。
二是我会因为事情能如我所料发生而感到很“爽”。临时滑铲、天天死守群聊、到处搜罗赠票的成功带来的占到便宜的愉悦感,无法cover掉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和内耗。所以那几百块钱我会看作是,花在了买下几个月甚至半年的安心,换来了对剧纯粹的期待。剧固然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调剂,但我的时间、我的心力也很宝贵。
希望这些小想法能帮助患有“票价焦虑”的朋友调理好一些…自从放下这些杂念,我感觉走进剧院的心情也轻松许多。
(但最后还是希望剧方能好好想想怎么定价、毕竟思考“如何让对戏剧有兴趣的人以合理价格购入剧票”,绝不是观众的义务,而是专业人士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