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体系,还鼓励人们思考真问题吗?不合时宜

现代大学体系,还鼓励人们思考真问题吗?

76分钟 ·
播放数41627
·
评论数129

【主播的话】

今年六月,我们的老朋友林垚第一次到访欧洲。我们聚在磬在鹿特丹的家中,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做了这期录制。

我们在对话中比较了美国和欧洲的学术体制,也聊到了三土一路走来的学思经历,以及他是如何从生物学本科,横跨到了哲学、法学和比较政治学领域,在不同学科间穿梭的体验是什么。当今学界不同学科是否还存在源问题,这些源问题是否在学术体制在被有效解决了?

与此同时,林垚的新书《空谈》也正式发布了。这本书是在过去二十年间,林垚在中文世界公共空间发表的作品,其中涉及的主题从堕胎权漫谈,美国大选,到“我也是”的公共舆论运动。我们也会从本期评论区听众中抽取一位留言,送出这本新书。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林垚:耶鲁大学法律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纽约大学

【本期剧透】

01:01 不合时宜·社群信箱 beibei来信

05:42 正片跳转

08:32 林三土在欧洲多地感受到华人社群,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蓬勃发展

11:41 欧洲可以提供的经验、观察和想象是什么

13:15 欧洲与中国、美国在生活方式及工作态度上的差异

15:57 三土克服抑郁的经历和在耶鲁法学院求学的决定

32:49 跨学科研究经历和林垚走过的“弯路”

36:18 谁使得政治理论变得边缘了?

43:26 美国终身教职体系的演变历程

47:15 哪些问题是当今时代值得研究的政治理论问题?

52:55 林垚在耶鲁进行法律援助,帮助黑户老人成功维权

59:01 美国监狱申诉流程和对囚犯的不公

67:15 不考虑外界因素,理想生活安排的考量是怎样的

71:58 三土的时间管理

--

🌍加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

“全球成长计划”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也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上述网址)

--

【本期音乐】

片头音乐制作:李其乐 ins@liqillerthatsme

片尾:Seatbelts - The Real Folk Blues HDN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添加微信:hibuhehsiyi2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2或发送邮件至hibuhehsiyi@gmail.com

展开Show Notes
若含
若含
2024.7.05
置顶
欢迎大家分享听完这期节目的感受。我们会从本期评论区留言中抽取一位听众,送出林垚的新书《空谈》。
Limboll
Limboll
2024.7.05
啊不过感觉和标题没啥关系呢
一只老男人:活在象牙塔里没有“真生活”的人,谈论不了真问题
LucineX:听了20分钟还没切题,然后看到你的评论就决定放弃这期了😅
8条回复
姜汤饭
姜汤饭
2024.7.05
00:06 我先来,当然不鼓励,大学就是教你要温良听话的啦
_Nuri
_Nuri
2024.7.05
我现抱怨两句,大学本应该是社会改革进步的前沿阵地,学术和各派思想的角斗场。而反观当今的大学校园,死气沉沉,连像样的一场辩论或比较活跃的学生组织都没有。
Landa8:辩论在国外主流都是政策辩,讨论的是社会议题。到了中国就变成救猫救画了
Journey_dJwo:同感,感觉中国大学很像照猫画虎的感觉
3条回复
本期辛苦了 但是 文不对题了
大力强:没听到标题内容
小野毛
小野毛
2024.7.07
…这么大的标题,这么个人的白开水生活
Shiiipwright:好多播客都是,又不是来听那些个人琐事的,实在听不下去
大力强:不如扯闲篇。怎么内容可以这么低质的 居然还是三土来的 失望
凡尔赛的一期。
HD269431z
HD269431z
2024.7.07
一直夸学霸有什么意义啊?感觉林垚听得都很尴尬。对于学者来说学霸毫无意义,关键是看学术贡献。
Gggddyd
Gggddyd
2024.7.05
作为选美时候认识三土老师,16年我刚好被出柜,那时候还是可以讨论的少数权益的时候,三土老师的那篇滑坡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想清楚之前不知道怎么辩驳的诘问。记得那时候保松还可以变幻着马甲在微博讨论,后来他的书籍也不能在内地出版了,幸好还有三土老过各种形式参与公共讨论,我也知道这样经常吃力不讨好,还会被左右两拨人同时攻击。感觉为此还换了x上面的简介。其实读保松,钱永祥,和三土老师的书感觉他们写作都是有具体的关怀,记得袁源老师说其实应该有机会就在北美教书的,最后还是回来了。其实作为普通读者和听众特别感激像不合时宜,随机波动,疲惫娇娃,时差播客,像三土老师这样的学者同时兼备国内外长期生活观察经验和理论的人的人传播一些新的观念,心系在自由主义的同时还关心正义。ps 不知道是不是合时宜钱永祥老师的新书动物伦理十家讲也出了新书,也可以关注一下。
好兜兜
好兜兜
2024.7.05
林垚老师这语速、逻辑、记忆力真的是一个打十个😂
香芹芹芹:同感 很喜欢听他讲故事
第一次听到三土老师是在《不合时宜》里谈自己作为男性女权主义者的经历。后来,我慢慢了解到他的《时差》播客。虽然当时还是高三的我并没有完全听懂(其实现在也不太能完全理解哈哈哈哈),但在我心里默默埋下了社会科学的种子。在填报志愿时,我"一意孤行"地选择了全都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现在,已经是哲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了。偶尔也会想到当时在网上下载《灯塔主义》和一篇回应文章,然后打印出来在晚自习时摸鱼的时候。每次看到三土老师参与的各种对谈或读书会,都觉得特别激动,并感动他愿意站出来进行公共表达。同时也感到十分亲切,一下子把我拉回了曾经的"中二"时光。希望今明两年自己有机会可以去到三土老师的现场交流哇。
糖醋木姜子:感谢留言~恭喜你获得本期赠书! 请添加不合时宜小助手(🛰️:hibuheshiyi2),并发送邮寄地址、联系方式和中奖截图 截止日期:2024年7月12日18:00
43:08 说文不对题的听众,真的有认真听吗?这里聊了这么久,不就是题目所说的吗?
一大两小三只:聊了40多分钟然后出现相关的几句话就是没跑题吗,论述文是这么写的吗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儿:这不是学生作文,板板正正写个三段论。这也不是论述文,一定要出现关键词句才叫扣题。言谈之中,都是围绕着这一话题进行的。你没听明白,不是主播的责任。
catcha
catcha
2024.7.08
想表达一下真的持续被三土老师激励到。第一次认识三土老师是在不合时宜聊取消文化那一期,当时就被对话的深度、表达的精准性impress到。后来自己也成为一名社科的研究生,开始听催稿拉黑和时差,全球性的选题、跨学科的对话以及流动的观点让我非常着迷,也是我思考方式的舒适区。三土老师个人播客的很多导读、概念辨析和美国政治实践解读是我的政治学入门hhh。

除了知识和学术经验本身,另外一个方面的启发是个人选择上的。我也是一个在文科和理科、学术和业界之间多次转换方向的人,虽然每次选择都有充分的理由,每段经历都带给我兴趣被满足的乐趣,今天回头来看每一个节点也不觉得后悔,但还是会在看向前路的时候不禁困惑和迷茫。不论学界还是职场,主流标准青睐的总是目标清晰、方向垂直、经历具有一贯性、成果可量化的人,我是不是打了太多分散的点,以至于无法连成一条清晰的轨迹?我的精力是有限的,尝试这么多不同的方向会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喜欢的事总是被边缘化的领域,我有足够的定力坚持下去吗?在主流路径之外,我能否创造一个alternative?虽然现在还无法获得答案,但至少三土老师对我而言是一个珍贵的样本。借不合时宜的评论区感谢一下,希望主播和三土老师都越来越好~以及期望有一天能在线下交流☺️
瞬光
瞬光
2024.7.05
30:09 这段口语不好的经历太真实了…
AgThroat10
AgThroat10
2024.7.05
空谈已经到货了,这周末正准备看看,光看目录就已经心潮澎湃了
ying_5Eb9
ying_5Eb9
2024.7.06
“北美大学体系评价的外溢”这个反思很难得。欧洲大学教授还有安息年,但不是为了休息,而是集中精力做研究。最后讲到法学院的优缺点挺精彩的。其实北美法学院和国内也挺像的,国内法学院也是重实务轻理论,很可惜。《空谈》已买,虽然很多文章已经看过,权当支持作者。
YiwenZzz
YiwenZzz
2024.7.06
别说思考真问题了。最好就是不要思考,不要说话,安全毕业,不要闯祸🚬
女巫之后
女巫之后
2024.7.05
13:28 德国等级制确实挺明显的,对金字塔模式的任何东西都很受不了
Kuchen
Kuchen
2024.7.06
土师很真诚。每次土师提到袁老师磬和若含就笑得一副“嗑到了”的样子🤣
自从2016年,我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经过8年的这样的工作、生活、调整、优化、适应、习惯,我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典型“游牧周期”:

(1)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面向全国接活儿;

(2)接到活儿后搬去当地住酒店和度过试用期;

(3)试用通过,建立稳定服务关系后,租住房子;

(4)开启在这个地方的工作、生活、体验;

(5)客户如果不需要了,重新回到(1)面向全国接活儿。

从这一点来看,我把自己目前生活模式类比为“牧民”是比较符合的。只是,我的周期性不是一年四季,而是跟着客户需要,客户有需要,我就继续在一个地方,客户不需要了,我才面临迁徙,但无论在一个地方住多久,终归是临时的、阶段的。

我自己的“游牧生活”是心理上认为不执着长期稳定的,接受一切都可以是暂时的、阶段的,不仅仅是工作关系,包括自己居住的地方与地区都是阶段性的。

我的“游牧生活”是不局限地域的、有一个围绕业务流程促成的典型周期性地变动的生活。

所以借此篇,大概全景式分享我的这个过程。

(1)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面向全国接活儿

如果尝试把“游牧生活”比作一趟列车,各地是“站点”,那我制作的《个人使用说明书》某种意义是“车票”、是“通行证”。

当我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时候,通过一份《个人使用说明书》形式去传播、去推广,某个程度会提高被潜在客户理解、采购的效率。因此通过过去8年的不断改进,说明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我能提供什么服务;

其二,我服务的形式以及收费;

其三,我的简历---作为我能够胜任的某种支撑。

从8年前短短一页,到不断形成完整的《说明书》,持续优化,也是不断持续清晰自己可以怎么更好服务各个客户。

由于抱着“游牧生活”心态,所以任何住处是阶段的、临时的,所以我随身物资会尽量控制两个行李箱、一个背包,即“两箱一包”,这样方便搬家、长距离迁徙。

迁徙时候,随身大背包装点电脑+一些杂物,拖着一个行李箱装衣服为主,另一个行李箱是书籍还有一些日用品杂物等。

(2)接到活儿后搬去当地住酒店和度过试用期

由于我的服务属性是在一个比较较长时期内、每周定期上门服务客户,所以一旦接到合适的客户需求,就会搬过去,但因为一开始属于彼此磨合期,不确定能否实现长期关系建立,所以一开始,我去到一个地方,先找一些经济的酒店住下来,过渡一段。

当然酒店一定要有窗户,从而有办法适当晾晒,也不压抑。

(3)试用通过,建立稳定服务关系后,租住房子

当和采购客户确认可以建立比较稳定长期关系后,那么我基本上就可以在这个地区生活较长时间了,过去8年,每个客户基本上可以平均服务周期至少2年以上,所以,我租房子是必要的。

当然抱着也是阶段住所,而不是长期定居,因此,不求大,主要作为“卧室”存在,毕竟这个世界才是我的“大客厅”。

(4)开启在这个地方的工作、生活、体验

按照过去服务历史,一旦和一批客户建立稳定服务关系,平均能服务至少2年以上,比如目前这轮上海业务需求,已经是从2022年持续至今了。

这样给我一个能够比较深入与长期在地体验,因为业务缘故,成为一个地方“阶段居民”。

因此,我只要不忙活、休息日时候,趁业务来这一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机会,我会经常出去到处看看,不一定是景点,可以随意地走,我把这个方式称之为“走读地方”,如果这是城市,便是“走读城市”。也把它附近地区也去看看,比如在上海,附近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便成了去接触的范围圈了。

而在一个地方,我会从某条路开始,随意走,感兴趣在哪里拐弯就哪里拐弯,每次都会增进对这个地方多一点理解、也会有许多意外发现,并且可能找到某些可以反复去的地方,比如我会在生活各处,寻找一个可以视为“书房”的咖啡馆。

这种“走读”地体验地方,对我而言,也是我其中一种学习材料。我曾经把学习材料分为三“手”:

第三手材料是直接和自己工作、专业、业务相关的书籍、知识、文章等,这些基本上可以直接拿来根据实际情况改造、套用;

第二手材料是其他领域的做法、经验、案例,需要我从中提炼、迁移到自己本领域来活用,这需要比较好的跨界学习与可迁移能力,也极好锻炼这种跨界创新的意识;

第一手材料便是脱离这些纸质、线上的别人编辑好的、输出的材料,直接自己去自由观察、触摸、听闻、感受,从而触发某些收获,当然这需要比较好的敏锐度与通感能力,但如果有收获,我觉得也是趣味无穷的。

走读地方便是在这真实线下的第一手材料里去获得新知与灵感。

(5)客户如果不需要了,重新回到(1)面向全国接活儿。

继续扩散《个人使用说明书》到各地,然后在看接下来搬去哪里了。

尽管这种自由职业下的“游牧生活”已经持续了8年,但对我而言,“游牧周期”模式成型也是逐渐才形成的,所以,一切似乎持续了很久,但一切又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