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野人、来野
嘉宾:张小娘、张偏见
主题: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女生版)
上回聊了男性视角的理想伴侣,这期反转,由野人向三位女士发问,探讨姑娘们心中的婚姻人选标准。责任心、同理心、经济能力…哪些是她们眼中的必要条件?恋爱甜蜜,步入婚姻可得现实考量。快来听听,别让“波哥式浪漫”迷了眼,学习真正关乎幸福的择偶智慧。
本期节目将听到:
1、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挑选结婚对象你最在意的点是什么?
2、什么是你心中的三观一致?怎么来判断三观是否一致?
3、学历是一个关键点么?
4、你觉得经济的底线是什么?怎么判断经济状况?
5、刚才说的这几个点,当初你是怎么考察的?
6、哪些缺点是你不能接受的?
7、爱打游戏的适合结婚么?
8、对生活没什么目标,工作上没什么发展的适合结婚么?
9、不能很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能结婚么?什么是情绪价值?波哥这算情绪价值么?
10、是否能接受结婚后,不生孩子,家务共摊,支出AA?
11、婚姻是必须达到自己心中的要求,还是可以妥协?
12、 你能接受另一半管钱么?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专辑《动点心思ThingsChange》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开设的对谈类播客,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感谢您的订阅。
加群/相亲:tasiaqiang
投稿:3166285689@qq.com
余秀华:每个人都在受苦。没一个人好过的。
凤凰网读书:即使知道这一点,你还是愿意来?
余秀华:那是必经之路,没有办法。每个人都在受苦,即便你长得漂亮、身体好,可能还有别的不如意。
凤凰网读书:你能这样想我觉得很对,世间皆苦。
余秀华:世间皆苦,对呀。
这段对话,又让我想起前阵子热播的台湾电视剧《不够善良我们》,剧中围绕昔日作为情敌的两位女性作为主角展开,简庆芬成为了那个男人的妻子,Rebecca继续单身。
后来,她们透过社交网络互相羡慕。
Rebecca羡慕作为妻子、有一家老小的简庆芬,但简庆芬自己独白是:
我每天要做别人的老婆、妈妈、女儿、媳妇、员工、一个爱地球的好人,我真的是已经累倒。
简庆芬羡慕单身、独立、自由职业事业开展的风风火火的Rebecca,但Rebecca的在遭遇餐馆不允许单人用大桌子用餐时候,说到:
到底为什么,我要为自己只是一个人而觉得自卑、觉得抱歉啊,我这么努力耶,我单枪匹马的,连一个问我今天好不好的人都没有。
透过散文集李娟《我的阿勒泰》,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生活在自然、美好、丰盛的少女,这日子过得让人羡慕不已,但李娟在这本散文集的第四版自序,也就这部散文集发布的10多年后回看,她说到:
“我坦然于自己记录的真实经历与真实情感,却没意识到记录时的选择与回避。
……写这些文字的我,额外珍惜“她”与他们为数不多的交集……我看似随意地,没完没了地铺陈各种记忆里的细节:亲密的,自由的,关于友谊的,关于爱情的…….竟然有这么多。
实际上只有这么多。那段记忆里最美好最闪光的时刻全在这里了。
真实也能遮蔽真实。密集铺陈真实却营造出假象。于是,人们可能以为那就是我的常态吧。”
是的,在我们几十年生命里,那些自己喜欢或者让人艳羡日子,笼络起来或许实际上只有这么多。
大部分时间是琐碎的、无聊的、重复的、沉闷的、自己忍受或承受着。
许倬云说“往里走,安顿自己。”
可要怎么“往里走,安顿自己”呢?
前阵子看李娟长篇散文集《羊道》,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她写到:
但是再想想,要是先吃新馕的话,当时是很享受,可旧馕又怎么办?
吃完新馕(再回头吃之前旧馕)就变得更加坚硬更难以下咽。
好比把好日子全透支了,剩下的全是不好的日子。
但如果能忍住诱惑,就会始终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
也正是这样的认识与感知,她才会在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说出这样话:
世界就在手边,
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
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对我而言,这些年的“游牧的生活”,我经历着热情到厌倦,甚至茫然,而后又重新找回了热情,那便找到关注些什么。
我现在这种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接各地活儿,然后搬去各地生活的状态,便是一种放大版本的打工换食宿,换去不同地方过日子体验,可能比较动荡、也收入不高,但确实不好也不坏,很能安顿自己,找到自己与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阶段答案。
那怎么找到自己关注的点,甚至是可以投入一生去关注的点呢?我觉得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下可能成为找到的线索:
(1)从情感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2)从行为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3)从认知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4)从关系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5)从权利弥补与扩充去找到关注的点。
情感上,比如之前一个案例,姐姐看到双腿残疾妹妹陷入身心抑郁,很想帮助她更快乐,于是后来她们姐妹俩创办了 Izzy Wheels工作室,通过装扮轮椅的大轮子,让每个坐轮椅的人找到一些快乐,也能“If you can’t stand up, stand out.——如果你不能站起来,那就做最独特的那一个。”
行为上,比如之前看到一个案例,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姚彥慈看到了疼爱的外婆在患上了认知症后,变得用餐不方便,于是作为一个适应性餐具领域外行的她,努力学习、到处求助、死磕解决方案,虽然遗憾没有来得及量产,外婆就去世了,但她把这份遗憾变为了事业,服务更多同样情况的群体,可以更加有尊严地用餐、生活,开启了自己创业之旅。
“不再问自己擅长什么,而是问自己关注什么”,这是我做自由职业一段时间后,写下的体会。
人生充满可能性,也充满韧性,最重要我觉得还是先试一试行动起来。假如找到了关注的点,为关注的点而努力,那么便有了一些安顿自己的办法。
但即便找不到,毕竟也是先去花时间,去寻找这个“关注点”,这寻找过程也其是一种关注,因为为了遇见、找到,我们可能会调动更多身心敏锐,去感受自己、感受世界,这种感受下的人生,我觉得也是极好的。
我不富裕,动荡,也孤独,日子似乎不好;
但我孤独带来了敏锐、我所求的很少,我很容易满足,我的日子也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