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_太多人总想要改变你,而我只想看你做自己蛋黄派_EGGPIE

EP17_太多人总想要改变你,而我只想看你做自己

57分钟 ·
播放数157
·
评论数5

这期节目丹丹和小黄为大家准备了三部与个人成长有关的电影——

有专注于分析两性关系的《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传说中情侣看了会分手的片单TOP1,从不同的男女视角出发去讨论恋爱中的男女思维差异,啼笑皆非的同时也感慨,这不就是我吗?

也有关注自我精神实现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用一段不完美的故事和一个最糟糕的人,治愈了我的迷茫、焦虑和不安;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未来都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难的是成为那个特立独行的自己,真实地,只为自己活一次。

而最后一部《弱点》,则用最具反差感的形象描绘了陌生人之间的温情;有时候,个人的成长也需要外力的帮助,得到帮助的人自然是幸运的,而给予帮助的人也能同频感受到这份幸运;须知一个人有了弱点也便有了盔甲,抓住你的弱点,也就找到了你强大的理由,愿你我都能无畏成长,做更好的自己~

节目中音乐按照先后顺序为:

《Feel The Love》- Lina

《TRUE》-Yoari

《Dream Like Me》-卢广仲/黑裙子

时间节点:

00:59 恋爱圣经《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03:21 也许从一开始就错了

04:36 你是恋爱中的典型,也是例外

10:23 干练强势理科女×回避型情感渣男

23:00 去成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28:01 你说,这算出轨吗?

33:35 我是我人生的观众

37:40 不完美的电影结局

43:49 你的《弱点》是什么?

47:46 人不可貌相

50:46 尊重、理解和爱是开解的良药

53:59 是弱点、软肋,也是盔甲

展开Show Notes
李彬stanli
李彬stanli
2024.7.09
我最近在读到文章《对话余秀华:世间皆苦,可我还是愿意再来》,在凤凰网读书对她专访时候一段对话:

余秀华:每个人都在受苦。没一个人好过的。

凤凰网读书:即使知道这一点,你还是愿意来?

余秀华:那是必经之路,没有办法。每个人都在受苦,即便你长得漂亮、身体好,可能还有别的不如意。

凤凰网读书:你能这样想我觉得很对,世间皆苦。

余秀华:世间皆苦,对呀。

这段对话,又让我想起前阵子热播的台湾电视剧《不够善良我们》,剧中围绕昔日作为情敌的两位女性作为主角展开,简庆芬成为了那个男人的妻子,Rebecca继续单身。

后来,她们透过社交网络互相羡慕。

Rebecca羡慕作为妻子、有一家老小的简庆芬,但简庆芬自己独白是:

我每天要做别人的老婆、妈妈、女儿、媳妇、员工、一个爱地球的好人,我真的是已经累倒。

简庆芬羡慕单身、独立、自由职业事业开展的风风火火的Rebecca,但Rebecca的在遭遇餐馆不允许单人用大桌子用餐时候,说到:

到底为什么,我要为自己只是一个人而觉得自卑、觉得抱歉啊,我这么努力耶,我单枪匹马的,连一个问我今天好不好的人都没有。

透过散文集李娟《我的阿勒泰》,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生活在自然、美好、丰盛的少女,这日子过得让人羡慕不已,但李娟在这本散文集的第四版自序,也就这部散文集发布的10多年后回看,她说到:

“我坦然于自己记录的真实经历与真实情感,却没意识到记录时的选择与回避。

……写这些文字的我,额外珍惜“她”与他们为数不多的交集……我看似随意地,没完没了地铺陈各种记忆里的细节:亲密的,自由的,关于友谊的,关于爱情的…….竟然有这么多。

实际上只有这么多。那段记忆里最美好最闪光的时刻全在这里了。

真实也能遮蔽真实。密集铺陈真实却营造出假象。于是,人们可能以为那就是我的常态吧。”

是的,在我们几十年生命里,那些自己喜欢或者让人艳羡日子,笼络起来或许实际上只有这么多。

大部分时间是琐碎的、无聊的、重复的、沉闷的、自己忍受或承受着。

许倬云说“往里走,安顿自己。”

可要怎么“往里走,安顿自己”呢?

前阵子看李娟长篇散文集《羊道》,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她写到:

但是再想想,要是先吃新馕的话,当时是很享受,可旧馕又怎么办?

吃完新馕(再回头吃之前旧馕)就变得更加坚硬更难以下咽。

好比把好日子全透支了,剩下的全是不好的日子。

但如果能忍住诱惑,就会始终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

也正是这样的认识与感知,她才会在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说出这样话:

世界就在手边,
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
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对我而言,这些年的“游牧的生活”,我经历着热情到厌倦,甚至茫然,而后又重新找回了热情,那便找到关注些什么。

我现在这种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接各地活儿,然后搬去各地生活的状态,便是一种放大版本的打工换食宿,换去不同地方过日子体验,可能比较动荡、也收入不高,但确实不好也不坏,很能安顿自己,找到自己与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阶段答案。

那怎么找到自己关注的点,甚至是可以投入一生去关注的点呢?我觉得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下可能成为找到的线索:

(1)从情感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2)从行为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3)从认知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4)从关系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5)从权利弥补与扩充去找到关注的点。

情感上,比如之前一个案例,姐姐看到双腿残疾妹妹陷入身心抑郁,很想帮助她更快乐,于是后来她们姐妹俩创办了 Izzy Wheels工作室,通过装扮轮椅的大轮子,让每个坐轮椅的人找到一些快乐,也能“If you can’t stand up, stand out.——如果你不能站起来,那就做最独特的那一个。”

行为上,比如之前看到一个案例,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姚彥慈看到了疼爱的外婆在患上了认知症后,变得用餐不方便,于是作为一个适应性餐具领域外行的她,努力学习、到处求助、死磕解决方案,虽然遗憾没有来得及量产,外婆就去世了,但她把这份遗憾变为了事业,服务更多同样情况的群体,可以更加有尊严地用餐、生活,开启了自己创业之旅。

“不再问自己擅长什么,而是问自己关注什么”,这是我做自由职业一段时间后,写下的体会。

人生充满可能性,也充满韧性,最重要我觉得还是先试一试行动起来。假如找到了关注的点,为关注的点而努力,那么便有了一些安顿自己的办法。

但即便找不到,毕竟也是先去花时间,去寻找这个“关注点”,这寻找过程也其是一种关注,因为为了遇见、找到,我们可能会调动更多身心敏锐,去感受自己、感受世界,这种感受下的人生,我觉得也是极好的。

我不富裕,动荡,也孤独,日子似乎不好;

但我孤独带来了敏锐、我所求的很少,我很容易满足,我的日子也不坏。
蛋黄派的小黄
: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一辈子的功课
李彬stanli:是的
👍
DANDAN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