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作为横扫平台和地面店的“逆周期”销冠,还是攻占社交平台的表情包和“梗图”明星,很少有玩具品牌能像jELLYCAT一样,同时收获商业成功与文化流行。与Chiikawa、三丽鸥家族等先有原始人设和故事文本、再衍生为玩具周边的ip相比,以“丑萌”“好摸”的实体玩具为形象起点的jELLYCAT显得更为特殊。此前,对于jELLYCAT的走红已有多种分析,但不论是经济下行时期花小钱买开心的“口红经济”,还是对人际关系普遍失望的年轻人对替代性关系的期待和热忱,似乎都还不足以解释:为何单单是jELLYCAT,能在竞争激烈的玩具市场和亚文化生态中取得成功?
本期节目,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郭春宁将以jELLYCAT爱好者的身份,带着学界与业界的交叉视角,为我们解读支持jELLYCAT运营成功的一整套“生态体系”。这其中,具有辨识度的动画表现力,以及对粉丝文化开放的参与式设计理念,尤其功不可没。作为一个商业成功案例之外,jELLYCAT也为我们展现出毛绒玩具在制造联结和重构关系方面的潜力。我们也由此谈到动画作为一种叙事机制展现出的无可替代的魅力,以及动画人类学对传统影像民族志的拓展方案。
——本期嘉宾——
郭春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影像艺术家,主要从事动画与新媒体艺术研究。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3:50 与jELLYCAT结缘:一次流感与一次媒介奇遇
06:38 形象与质感的惊喜:“口红经济”所不能解释的jELLYCAT热
09:40 从竞争逻辑到分享逻辑:jELLYCAT的社交属性与情绪价值
13:20 顺应粉丝经济的参与式设计:官方团队与粉丝“二创”的有效互动
19:34 触感与视效:感官的等级秩序与艺术的反叛
25:28 风格的意义:皮克斯范式与AIGC挑战下的定格动画
35:00 每个卡通作品的商业成功背后,都是一套“生态系统”的成功
37:00 动画人类学:动画如何拓展民族志的表征边界?
38:56 animare:动画的原初理念就是探索生命的本质
42:28 jELLYCAT的跨文化传播:中国、北美与欧洲的接受度
44:41直播间作为一种“二创”:jELLYCAT直播间小剧场
52:00国产平替jELLYCAT如何可能:团队沉淀、市场敏感与概念创新
——关键概念、作品、任务及拓展阅读——
杨·史云梅耶:捷克当代著名定格动画大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其动画特别关注如何捕捉并传递物的“触感”。代表作品有《对话的维度》(1983)、《食物》(1993)、《极乐同盟》(1996) 等。
口红经济(Lipstick Economy):描述了一类经济学现象,指在经济衰退或不确定时期,人们会减少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消费,但会增加购买一些相对便宜但能带来即时满足感的小商品,比如口红。
Small, but mighty: how cuteness has taken over the world, The Economist, Feb 10th 2024, Culture
定格动画(Stop-motion):一种动画技术,通过逐帧拍摄物体的微小移动来创建连续运动的效果。在每一帧之间,物体的位置或形状都会稍微改变,当这些帧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时,就会产生物体移动的错觉。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材料和对象,如粘土、玩具、纸片、模型等。
《最深切的感觉:触觉文化史》:康斯坦丝·克拉森著,王佳鹏/田林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米歇尔·希翁:影视声音理论学家、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ète)作曲家、《电影手册》影评人。代表作有《视听:幻觉的构建》《声音》等。
安伯托·艾柯: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
贝里奥:20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重要先锋派作曲家,其音乐风格结合了序列主义、电子音乐、机遇音乐、以及“拼贴”手法。
阿德曼动画工作室:世界顶尖的“定格动画”制作者,曾制作《小鸡快跑》《无敌掌门狗》等经典黏土作品,2023年底被报道因“黏土短缺”而面临停拍危机。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位于美国加州的专门制作电脑动画的公司,擅长开发动画制作软件与技术,2006年被华特迪士尼公司收购,跳跳灯是其动画片头经典形象。出品了《玩具总动员》(1995) 、《头脑特工队1/2》(2015/2024)等著名动画长篇。
The Inter Group:为jELLYCAT制作动画的团队
《生命3.0》:迈克斯·泰格马克著,汪婕舒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富晓星、郭春宁:《动画人类学何以可能?从“动画纪录”谈起》,载《信睿周报》第73期
富晓星、郭春宁:《动画纪录:当代人类学的一种表征实验》 ,载《民族研究》2021年第2期
——片头片尾音乐——
片头音乐:幸せの黄色いリボン - 関口和之
片尾音乐:黄色大门 - 容祖儿
——关于信睿播客——
这是一档由《信睿周报》团队出品的学者谈话类播客节目。在这里,我们力图打破职业、学科界限,将更多思想资源接入知识图谱,为每个“偶然”进入我们视域的话题、事件或文化产品,提供结构化的思考与历史的景深。
——制作团队——
策划 / 制作:周天悦
后期:树芬
视觉设计:杨楠
感谢支持,喜欢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