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 对话张伊妍:从追星开始,聊算法!

No.18 对话张伊妍:从追星开始,聊算法!

66分钟 ·
播放数12600
·
评论数66

这期请来了我的办公室对桌,人大新闻学院的张伊妍。我们身上有2个共同点,都是研究传播学的,还都追星。于是节目中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吼?对我们有所隐瞒,不知道你的小号是什么。” (八卦脸)

“就别问了。” (生无可恋脸)

在“学者”与“粉丝”两个身份之间切换观察,我们发现打榜、做数据、甚至在抖音“推销”自己的偶像,这背后是一场无声的较量——用户在不断地和平台、和算法拔河,而且彼此心照不宣。

那么,普通用户对“算法”的印象,微博、抖音等平台对“算法”的运用,与“算法”自身的性质,它们是否一致呢?当我们说算法带火了一个人时,这个人为何能成为“算选之子”?每个人都爱用的“信息茧房”概念,到底该怎么理解?

我们从学科的角度轻松地聊了一聊,希望你会喜欢。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张伊妍,波士顿大学新媒体研究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shownotes】

02:04 追男团和大学老师的身份会割裂吗?

03:56 “董老师,您是有粉藉的人”

06:56 给爱豆打榜的一二事

11:39 粉丝群里流传的算法“流言”

20:39 万金油概念“信息茧房”,到底该怎么理解?

24:49 怎么把“信息茧房”变成一件好事?

31:53 算法背后,还是“人”的事

34:30 算法如乐高

36:01 创作者和算法斗智?国内外的不同

40:02 算法对内容的塑造

43:30 以郭有才为例,一个人是怎么“火”的?

49:00 “追星女勇闯抖音”

51:51 不同平台里用户不同的关注点

56:11 社群分化,会让我们这个社会缺少共识吗?

65:46 彩蛋

【背景音乐】

Em Beihold - Numb Little Bug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展开Show Notes
老师们对于小红书是一个未知宇宙的比喻真的很有意思,我最开始也抱有都是美妆广告的刻板印象,但是现在发现小红书在任何领域的攻略技巧上都太好用了,通俗易懂,回复活跃度也很高。
但我觉得小红书的算法推荐有时候也会让我感到疲态,有种“我已经被算透了”的感觉,我感兴趣的圈子趣事、奇怪的八卦、搞笑图片,刷完明明一无所获,但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比如宝妈和童模,明明已经知道点进去会看到什么内容,看到什么回复,还是让人乐此不疲。但是我刷抖音很难连续超过一个小时,感觉人性的弱点已经被手拿把掐了。😵或许是因为我更喜欢从🍠用户视角出发的抖机灵和毒舌。
童心Field:但是刷多了容易产生焦虑
兰歌:真的,我也是刷小红书比刷抖音比百度还好用的搜索软件搜索有可能就能解决
22:43 “选择呆在怎么样的信息茧房是媒介素养的体现”
小神仙大麦茶:“我们就是生活在个性化推荐的年代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茧房上开窗户开门”
BrightLin
BrightLin
2024.7.18
shownotes是不是多打了一个字
MTTBK
MTTBK
2024.7.24
听完了全集,越听越不舒服(主要是男主播),身为学院派精英,感受不到对平台和算法的反思和批判,只有全面拥抱的为了写论文和当网红的目的,还有对自己精英身份的某种洋洋得意,就和人文学科的精神挺背道而驰的
Thelast3rd:老师在乱翻书频道里最新的一期节目有讲关于算法的批判!可以去听听!
HD829581n
HD829581n
2024.8.03
但是这个女嘉宾怎么这么爱搞歧视啊,看个小红书都能看出优越感了——来自一位多平台用户
HD355619e:没感觉啊
27:44 我测试过 用常用的号和不常用的号 关注同一批节目或者同一批博主 直观的感觉是常用的号用起来比较舒服 有感情了~~ 不常用的号用起来 总觉得缺点什么 不舒服(可能大脑中对常用的号已经养成一个预设了吧~~
乱想闪闪
乱想闪闪
2024.7.19
40:28食贫道的付费用户对长视频的质量非常满意,尤其是《迦南孤儿》和《何以当归》。
HD157953b:最近他的泰国的片子感觉也很好
这期真的很有启发,不知道老师们以后会不会继续聊algorithmic literacy?
ShallweHwang
ShallweHwang
2024.7.21
13:33 流言不是假的,是非官方的
学生时期只愿意用B站,工作几年以后,抖音、小红书也都用起来了。

老实说,小红书更让我停不下来。推的内容都比较糖水,评论区氛围也友好,猎奇、负面、阴暗的帖子很少,刷的时候心情都不错。

喜欢在抖音上看地区差异的视频。山东车牌歌、山西午睡、散装江苏等等…

B站看长视频的舒适度、弹幕氛围,暂无替代。有时候在小红书刷到博主更新,会特意回B站看完。

但是,小红书、抖音,我都设置了访问时限,每天不超过1小时。B站的推送不是瀑布流,需要在视频和视频间,手动跳转,等自己不知道看啥的时候,自然就停下来了。所以,目前B站没设置时限。
541没理想
541没理想
2024.7.19
47:29 他到底在说谁啊有人告诉我吗哈哈哈哈哈
HD355619e:景甜啊 这不是人尽皆知吗
541没理想:啊 我以为他在说姚安娜😂
rs_m
rs_m
2024.7.19
我也是外面读书的时候开始追某团,感觉自己才把那些日子熬下来了。(可是小红书真的好难用,无论是界面设计还是po东西的操作,体验感真的好差啊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火…
卡卡星
卡卡星
2024.7.25
52:25 曾毅姐哈哈哈哈哈
坡咔曼
坡咔曼
2024.7.20
03:22 83年的,高中就是王心凌男孩,那时候是真的甜
j_x1Xs
j_x1Xs
2024.7.19
说的都是明面上的东西 灰色地带不讨论
董晨宇
:
啥灰色地带,我请你讨论一个,来不?把你联系方式发我邮箱,我邀请你。
j_x1Xs:您认真追两天星就知道了❤️
3条回复
looNinj_
looNinj_
2024.7.19
董老师开头两句话,让人很想打问号❓
1⃣️“讲的不是什么很高深的问题”
什么是高深?高深等于有价值吗?研究问题一定要高深吗?
2⃣️“这事也能研究?”
什么不能研究?还是由于刻板印象,觉得娱乐行为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K_1537:你这是否有点过度解读了,我觉得董老师只是想说这个研究贴近现实,好拉进和听众的距离。
ShallweHwang
ShallweHwang
2024.7.18
来啦!
捉妖z
捉妖z
2024.10.29
听专业传播研究人员的讨论总能打开一些新的视角,对不同平台的理解也会更深一些,喜欢。
现在确实感觉不同平台之间的搬运越来越广泛,比如微博其实全都是抖音或者小红书的搬运,某个平台的用户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几乎全网的信息,不过确实会被困在自己所关注的这些话题之内。
还有一个观察是平台不仅会推送喜欢的的,也会推送不喜欢的或者说是只要是令人注意的,都会推,但可能因为我用微博比较多所以微博是这样吧,不仅是内容,就是评论区也是这样,对评论区的显示顺序规则很迷惑🥲,感觉就是越不喜欢、拉黑反而显示的越多🤔 ,是因为可以引战增加评论数量吗,很迷。
创作者运营原来是中国特有,感觉相对于创作者来说,平台在运营中感受到的安全感应该比创作者更多😂,他们对于活动的参与率或者说创作者的内容的需求应该更大。
节目中有提到电商,老师考虑一下出一期电商主题的节目吗,很好奇🥺
HD11426b
HD11426b
2024.9.26
请问哪里能读到张老师这篇论文?
Joce_Lynn
Joce_Lynn
2024.9.24
1.信息差是0和1的问题,信息茧房是A和B的问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茧房里,然后打开门窗。
2. 不存在“选择性接触”,但存在“选择性回避”。
3.算法/个性化推荐的灾难,是人性中本就有的灾难。
4.权力回收—反向利用算法(算法对内容创作的塑造):黄金三秒,长视频向短视频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