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哪有什么规划,我不过是在追求“一直在活着的感觉”|清华大课间026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

89 哪有什么规划,我不过是在追求“一直在活着的感觉”|清华大课间026

47分钟 ·
播放数6372
·
评论数10

本期播客的嘉宾是我们的老朋友梁导,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主要和梁导聊聊他是如何走上纪录片之路的。当他站在故宫养心殿的屋顶,站在喜马拉雅之巅,纪录片导演的眼、人类学家的眼,分别看到的是什么?


嘉宾

梁君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影视传播、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关注身份认同、媒介技术、视觉文化等议题。曾执导《风起前的蒲公英》《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六百年》等纪录片,展现出视觉人类学和观察式拍摄的创作取向。投身影视实践教学多年,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闻摄影》和《影视制作入门》的负责人。


小标题

l  01:49 不好好学化工,搞什么电视台?

l  03:38 第一次拍片子,用力过猛,效果很差

l  06:17 什么是“一直在活着的感觉”?

l  08:32 决定学电影之前,我在小西天看了两年的电影

l  12:53 拍纪录片就是与“不确定性”共存

l  15:53 现在是一个拍纪录片的好时代吗?

l  17:54 连续四十天在紫禁城里city walk

l  24:04 完全没想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会火

l  26:19 把养心殿的房顶掀开,眼前的东西让我大为震撼

l  31:57 六百年后,普通劳动者和故宫依然在发生关联

l  35:10 帮一个藏族少年把经书捎给喇嘛

l  38:04 只要去青藏高原待着,你总能适应它

l  42:02 什么是“有人类学色彩的纪录片”?

幕后制作

责编:张琳

关于清华大课间系列

本系列是一个加长版的「师生课间聊天局」,主播张琳会去发掘和采访清华的宝藏老师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术志趣、成长经历和社会关怀,力求展现清华新锐学者的所思所想。在这里,老师们不会像课堂上那样硬核输出,而是轻松地跟我们聊聊天。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本播客由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出品,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琴主理,遍邀清华大学的学术大家、资深教授和新锐学者,讲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重大发现,以及他们基于学术积累的社会观察。清华的同学们共同参与,致力于建设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构建看待世界的多维视角。



展开Show Notes
们砂
们砂
2024.8.15
“拥抱不确定性,学会和不确定性共存”
真的这句话超级有共鸣,完全是我现在的状态 一看见这个标题马上就来听了
我不行了 一定要说 嘉宾老师的声音太好听了 ~
芥姆
芥姆
2024.8.19
拍云木头工人那部纪录片叫啥来着?
张小年本人:我在故宫六百年
朱雀Olivia
朱雀Olivia
2024.9.10
非常能感受到梁导“本真”的魅力。这种本真和纪录片的性质相辅相成。就像贴着骨头的一层皮肤,一点肉没有,完全体现出骨头的形态。但是也不会直接拿着那根骨头晃,因为真的很需要这层皮肤带给观众的安全感,以及最重要的,一有观察,一有表达就会有主观。他用这层皮肤坦荡潇洒地表达这种主观。
小江辞
小江辞
2024.8.23
25:18 故宫不是1406-1420? 1620年命都快没了
17:48 好喜欢这句话。如何和不确定性共存, 不管什么时候,其实都是在追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00:48 被标题吸引进来的
箫竹
箫竹
2024.8.17
太喜欢的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