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刘润 | “全网被删“的前谷歌CEO演讲,究竟说了些什么?#刘润刘润商学的个人播客

热点事件·刘润 | “全网被删“的前谷歌CEO演讲,究竟说了些什么?#刘润

7分钟 ·
播放数610
·
评论数0

这两天,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件事突然火了,许多好友都在转发。

怎么回事?原来,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这里的画面放一小段施密特说话的视频)的不少观点,其中有不少颇具争议的内容。

比如,施密特说谷歌如今在AI领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谷歌如今的企业文化过于追求“工作-生活平衡”。比如中美将是未来AI领域几乎唯二的两个竞争参与国等等。

而8月14日,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了施密特的“道歉”,表示演讲中确实有不妥的部分。

如今,相关视频,已在YouTube上完全看不到踪影, “全网删除”了。几番波折,让这场演讲笼罩上了诸多神秘色彩。

他到底讲了什么?我找到了完整视频,认真地看了一下。看完之后,我有三点核心的收获,分享给你。

1、或许我们真的还没有条件,进入远程办公时代。

我们先来看看施密特的那份“道歉”: 埃里克·施密特撤回关于“谷歌在AI领域落后是由于远程办公”的言论。

这段对话,出现在视频第9分50秒。施密特的观点,非常明确:如果你想和创业公司竞争,就不能让员工居家办公。居家办公,极大地拖累了公司的效率。他甚至将谷歌在AI领域的落后,归结为远程办公。

谷歌如今的企业文化过于追求“工作-生活平衡”,让员工大量远程办公。假如你的员工每周只来上1天班,当然比不过那些拼命加班的初创公司。

言论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谷歌员工工会就公开炮轰施密特:灵活的工作安排并不会拖慢工作的速度,人手不足、事情安排混乱、工资不涨才会。

大量的谷歌员工也都亲自下场,有人甚至说,施密特的言论是“完全的垃圾看法,从每一个维度看都是如此”。我猜,也正是在这种舆论压力下,斯坦福和施密特才撤回了视频,并对这段言论表达歉意。

对啊。居家办公,明明看起来有着很多好处。比如,不用花大价钱租豪华写字楼。同时,员工节约的通勤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可是,为什么施密特会这么不屑一顾呢?

请你设想一个场景:如果你正在办公室办公。突然,有事要找同事讨论。

你会怎么办?

大的事情,约个会议室,小的事情,直接吼一嗓子就行。

这种即时反应的办公状态,就叫做:同步协同。

但是,远程办公呢?你一条消息过去,我过两小时才看到。我的回复,你又过两小时才看到。就这么拖了一整天还做不完。

发现没有?

远程办公最大的问题,是会将同步协同的状态,强行拉到“异步协同”。

久而久之,效率越来越低。想要开个会,半小时过去,参会成员们还没叫齐。

不行。疫情期间没办法,我就忍了。疫情一结束,赶紧往回拉,重回线下办公。

但是,很多美国公司发现了一件要命的事情:拉不回来了。远程办公的人,早已适应了新的生活模式。早上9点慢慢起床,下午带着手机,边摸鱼边接孩子放学。

现在你要求他早上九点准时到办公室,下午六点才能走。他适应不了。

所以,在疫情后的这段时间,很多美国大公司都出现了一个现象。员工接受不了线下办公,纷纷选择跳槽。无奈之下,公司只能做出妥协:混合办公制。2天居家办公,或者更多。

或许,我们真的还没有条件,进入远程办公时代。再好的远程办公工具,暂时无法达到现场协同的及时与高效。而线下亲自见面带来的交流与体验,也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任何线上技术都无法替代的。

2、关于施密特对于AI的看法。

施密特作为科技界的资深人士,也是知名投资人。他对AI话题的看法,一定有着许多独到且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为你整理出了几个我认为值得关注的要点,供你参考:

1、AI可能有不小泡沫。这几年的潮流,似乎只要投资AI就能赚钱,a所以,我们很可能会经历一些巨大的泡沫,然后,泡沫会自行破灭。

2、中美在AI领域的博弈,不可避免。

施密特说,AI耗费的巨额资源,让一些地方连电力都开始紧缺,这场游戏注定只有极少数玩家可以参与。哪些玩家呢?目前他能看到的,只有中美。也许,在你们的有生之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知识霸权之战,将是一场大战。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总结,我觉得说的特别好:美国的如意算盘,是用中东的钱、印度的人才、加拿大的电,帮助美国发展AI,并在这个领域和中国打持久战。

3、小国,可能必须要“选边站”。

中美互相博弈,对那些中小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施密特的回答是,这会让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更大。他甚至暗示了一件事,未来或许所有不具备自主发展实力的国家,都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现实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4、如今的AI,就像200年前的电力。

通用AI,并不能直接取得成功,它必须去结合其它的补充创新,才能做出新东西。

就像电,电本身其实没有什么用。在法拉第刚刚发现电磁感应的200年前,没有人知道它有什么用,甚至觉得不就是拉一拉磁铁能让指针偏转吗。顶多当个魔术道具吧。

后来在电的基础上发明出电动机,产生源源不断的电,才有了电灯、有了空调风扇电视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今天的人工智能,或许只是200年前刚刚发明电的世界。我们还在等待着电动机的发明,更等待着属于人工智能的“电灯空调”。

3、不要让自己,活在信息茧房之中。

其实,仅仅是施密特的观点本身,虽然话题性不小,但可能还不足以如此传播。让这次演讲引起更多关注的,是下面这些“都市传言”:

网上有很多人说,这次演讲施密特原本以为是纯内部分享,还反复强调内容完全保密、不得外传。结果中途听说全程直播,瞬间“脸都绿了”。

还有人发现,如今这个视频,在外网几乎全网删除,找也找不到。你看吧,一定是抖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秘密。才被下架。

真的如此吗?施密特真的放飞自我,说出行业秘密了吗?

看完视频后,我有99%的把握说,这种猜测是错的,因为视频里,有一系列证据。

比如一开场,观众第一排就有人正举着手机拍照,并没有人制止,这显然不是禁止拍照、录像的场合。

比如,整段视频的右下角都打着Stanford的水印。这大概率就是美国大学邀请嘉宾分享时的常规录制。以我对美国大学学术分享的了解,大概率是征得了施密特的同意的。

更直接的证据,是很多人提到的,“中途被告知在摄像头下”的时候。

你可以亲自看一下,感受当时的语境。

(插入我给你的那个演讲视频)

什么感受?你真的感觉施密特有任何的慌张吗?

我的感觉是,他全程面带笑容,更像是在一个开玩笑的语境下。

施密特当时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正处在摄像机录制的场景下。

而这段视频在外网被下架了的原因,大概率也是施密特的言论引起了诸多争议,在多方压力下,最终选择下架。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互联网上,也不在少数。

流量至上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博眼球、断章取义,甚至是虚假信息。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这些信息带到沟里去,产生强烈的情绪,甚至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你必须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杂乱的信息所迷惑。

当你抛开这些二三手信息,亲自看看,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不然,你会永远处于一个被投喂而成的“信息茧房“之中。

你对世界的看法,决定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