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王安石变法(四)中国历史故事130讲

91.王安石变法(四)

4分钟 ·
播放数244
·
评论数0

隋唐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是分开的,中央能支配的叫上供,地方财政称做留州

做预算向上报告的方法,在五代时期频繁战争时,可以帮助君主将财政权握在手中,地方财政归于中央的倾向性加强。这种倾向性续到了宋代,地方财政归中央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就导致地方的自由度不高,遇见大事需要等待中央批复,行政上的形式主义层层批复延迟的弊端显现,财政决策和审批最终汇聚至三司,容易滋生专权。王安石为了缓这类危害,计划地方财政可留出小部分自主推进地方预算支出——这种做法也是复古的一环。复古不一定就违背规律,需要看整个系统和社会动力层面是否支持。

宋太祖时期设置稳定物价的常平仓已经不再发挥积极的作用,反而成为官僚与商人、地主合作勾结,囤积居奇的温床。吃相极为难看。

宋代集中管理常平仓使得官僚阶级低价囤积青苗种子,当市面上种子涨价时;他们再瞅准时机利用【青苗法】从常平仓调用钱谷和种子借贷给佃户,这时商人与官僚再从中取利;他们在国家和老百姓两头吃,制造民难,吃相十分难看。这造成了一个不真实的繁荣,那就是常平仓依靠垄断和利息,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中央财政补贴地方的状况缓解了,但是社会层面则更为辛苦。青苗法落地过程中动作的变形和社会影响,成为旧法党打击新法党的发力点。也是元代历史的书写者将王安石列为北宋第一大奸臣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