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作家金宇澄、木心美术馆《上海赋》展览的策展人、画家、作家陈丹青,以及《生活月刊》创意总监令狐磊的对谈内容下集,他们一道在变化中看到上海的交流与成长。
理解上海就要先理解中国。成长在不同年代的中国人具有不一样的回忆,50、60一代与80、90一代对于不同代际之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三人的对谈中,我们一同思考着若干年之后的谈资,也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确证着自己的身份与位置。
在金宇澄与陈丹青的视野里,上海文脉有迹可循。金宇澄说,乡绅阶级的上海也是知识分子的上海,单是看看上海的弄堂名,上海的文化属性便自然流露出来;陈丹青说,上海的文化不止于我们所熟知的晚清民国,向前追溯,上海的文脉其实已经由来已久。
“在上海生活过的人都会有它的痕迹”——金宇澄的说法为不同时代生活在上海的人都提供了一份身份阐释。去国多年再次回到上海,木心先生为何会感叹“岂有此理”?往日上海的“老先生”是何种形象?千千万万的上海人又在如何改变着今天的上海?三人的对谈将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由于对话长达两个小时,我们将分上下两集与观众分享。音频节目已在iweekly app上新,以下为部分精彩摘要。
[ 02:21 ]无从说起的关于上一代的回忆
金宇澄:80后、 90 后的家长等到孩子回家后就说赶紧做作业,而我这个50 后的人回到房间里就没人管了。我就会注意我父母的表情,父母不管我,我就会注意他们会不会有什么事情。这是这完全倒过来的,所以说70后以及之后的一代人天然就屏蔽了对上一代人的兴趣。我的书在2013年出版的时候,有个在美国的女孩子写了一篇文章。我很好奇,问年纪这么小,为什么会看这种东西?她说我在上海的时候,一直在写作业,根本不知道家里的事情。结果一看这本书,就想起我的外公也是这么说话的,我的书激起了她对于上一代的回忆。所以对于这代人来说,没有人提出来说你要知道上一代是什么样子?
令狐磊:其实 70 后还算是承接的一代。到 80、90 会更断裂一点。尤其是他们成长的年代,在改革开放后期,他们关注的东西已经不是上一代的沉痛,那些东西会更多地被这些表层的文化取代,尤其是日漫、韩风、好莱坞,时不时地就有一波洗脑一样的风潮过来影响他们。
[ 07:01 ]日本可以是中介,中国是另一个文明
陈丹青:西方人在理解东亚的艺术时,他们通常特别容易代入到日本,对中国却没有那么容易进入,而且西方也知道日本文化的源头其实来自中国,是唐宋时期文化交融的结果。但是梵高不会学中国画,他受浮世绘的影响。在远东的艺术和欧洲的艺术之间,需要有一个中介,日本就可以是那个中介,但中国不是中介,中国是另一个文明。
金宇澄:上海开埠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个案例,上海开埠的时候,日本还没开埠。于是日本就派出两艘船,一艘船到上海来看情况,因为上海开埠以后日本赚不到钱了。来到中国之后就发现中国人就像奴隶一样,所以说日本不能开埠;除此之外,他们还说虹口这块地方特别好,我们如果要弄,就一定要像虹口一样。另外一艘船派到了欧洲,他们每人都拿个小本子,去记录西方的路灯是什么尺寸、邮电局的位置、马路人行道的设置、铁路等等,又在一年后汇总。日本把中国的问题都规避掉,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以后我们中国的很多知识也都是从日本学来的。
[ 20:57 ]木心说看见上海的变迁,脱口而出“岂有此理”
陈丹青:木心是 1994 年第一次回到上海,当时他离开中国已经 15 年了。1994 年浦东、浦西的建设如火如荼:弄堂开始推倒、高架开始兴建。结果等到 2006 年,也就是 12 年以后,我带他回到上海,到乌镇定居的中间,他在上海待了两天,我叫了辆车,把他从红山宾馆拉到上海美术馆,他下来以后抬头一看愣了好久,只说了四个字:岂有此理。他到餐馆吃饭,说每一家都不好吃。我说为什么呢?他说他们都是拿料在做菜,太咸了,菜有自己有味道,它的原味都没有了。他是一位美食主义者,《上海赋》中有讲到很多。
[ 25:21 ]过去上海的“老先生”和“老太太”
金宇澄:16岁时我跑到一个朋友家里去,他的外婆出来跟我讲话:爸爸妈妈好吗?她很懂得与陌生人的相处之道,说几句话以后她就走了。给你一个毛巾,让你擦手,然后把茶杯、烟灰缸都放好,然后我就一下子觉得好像我是一个大人,一个男人,这样子的老先生、老太太现在几乎没有了。
这次到香港去,我真是非常惊讶,上海投资银行来坐举办一个饭局,三大桌,中间一个大桌全是老先生、老太太,我们聊了几句,他们不卑不亢,不像一般人见面就是非常亢奋地叫金老师。香港饭局很奇怪,他们说东星斑上来之后,你要上去讲 15 分钟。但我也不知道讲什么,一桌都是领导,我就想起当年抗战时上海滩发生的一桩大事。故事是这样的:重庆银行的佘爱珍(她后来和胡兰成结婚)一天接到底下人关于行动的信号:在某某饭店的一个包房,我们要把这个行长打死,结果佘爱珍说你带我去看一下,我在外面看一眼,到底这个人是谁。执行任务的之前,他们就带佘爱珍到了包房门口,佘爱珍就说:不行,今天不要打死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太帅了,太有派头了。就打旁边的一脸大麻子的人。转身走了以后,枪手进来大麻子被一枪打死。我对佘爱珍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这件事就让我觉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那些老先生身上民国时代的感觉,我在上海这么多年都没有看到,所以陈丹青说过去的再也回不来,我觉得这是对的。
[ 31:36 ]今天的上海很了不起,不然我怎么吃醋呢?
令狐磊:刚刚我们提到上海的变迁,我们身边的城市空间在消失,有的菜市场没了、有些书店没了、原来餐馆的味道没了,生活在上海的人除了叹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陈丹青:我还是非常肯定现在的上海。上海的很多小店都很有品位,做的也很认真,显然是出去过的人回来做的,有一部分甚至呈现出跟欧洲和东京接轨的样子,有些还比他们好。我一点不想说现在的上海不好,过去的上海更好,上海在变化。有了上海,看到东京、巴黎我们就不会受不了。但是我想知道现在是谁在改变上海,是千千万万的中产阶级,千千万万的老上海人,还有千千万万从外地来到上海的人。他们爱上海,已经把上海看作自己的家园。是他们一起把上海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不然年轻人不会这么喜欢上海。要论物质生活,要论休闲,要论风雅。我相信即使是比起民国时期的上海也不逊色。
今天的上海很了不起,不然我怎么吃醋呢?上海有一个邵忠、有一份《生活月刊》,有这么多好的美术馆。昨天我去了当代美术馆,我也很吃醋,我好歹也有个木心美术馆,但一进去就觉得是乡下人进城了。就只有上海有这么好的美术馆,上面在办香奈儿的回顾展,这样的展览你到纽约、伦敦、巴黎,也就是到顶了,你再也看不到比这些更高级的展览。
金宇澄:不管在任何时代,你只要在上海生活过,你就会带有上海的痕迹,这是一份无形的东西。上海的老百姓和其他城市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如果你没有自己一套规律,你存活不下去。
BGM:
Ennio Morricone《Deborah's Theme》
Henry Mancini《First Youth》
Ennio Morricone《Child》
坂本龙一《Undercooled》
Alva Noto《Haliod Xerrox Copy 3 (Paris)》
小柯《日子》
周璇《夜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