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对话袁长庚:“一切青年问题都是历史债务问题”西西弗高速

01.对话袁长庚:“一切青年问题都是历史债务问题”

155分钟 ·
播放数93974
·
评论数1205

🚘本期导航

欢迎来到播客的第一期。疫情后两年,“青年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2023年青年们“一边上岸一边发疯”,狭隘的人生出口不再能负载他们情感与价值观的需求,发疯就成为了人在上岸的过程中的“嚎叫”。而到了2024年,大家说“我的尸体暖暖的”,已经默认问题充分出现,人退到了一个极其后撤的位置,有媒体总结这届大学生为不发言、不社交、不恋爱的“寂静的一代”。

袁长庚曾在南方科技大学任教五年,开设了“理解死亡”“爱情社会学”“失败者的社会学”等和当代青年紧密相关的课程。2022年,他从“内卷”的深圳来到了相对“边缘”的昆明,在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任副教授。我们和他聊了聊他所经历的大学课堂的变化,并盘点了这两年的青年文化现象。

在他看来,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实践着一种实用主义的历史智慧,前面的大时代向我们允诺了一些东西,而我们以急行军的姿态去完成这种跃迁,以时间换取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少停下来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很少去想我们的社会空间、家庭空间和心理空间是否出现了需要修补的裂隙和伤痕,时代的成果是否真的能够弥补青年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同时也留下了亟待解决的“债务”。

当时代慢下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拒绝匆忙地进入对“明天”的某种许诺,而对当下产生了一种咬定不放松的态度。年轻一代对具体的历史知识冷感,但对时间的感知又异常敏锐。生活也同样,他们对未来兴趣索然,但对“历史债务”穷追不舍,比如对原生家庭的追责、父权教化的解体、断亲、重新养育自己等等,而那些被忽视的情感需求又通过流行文化的方式爆发出来。

他们冷眼看待原先被认为是权威的人和事,不再全盘接受被讲授的知识,而看重审美与价值观的立场。他们“寂静”,更有自己的“热闹”,捍卫私人生活中不可侵犯的边界与想象。

过去十年,对于青年的研究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从《我的二本学生》《小镇做题家》《县中的孩子》到《学神》,学者关注不同阶级、地域的青年议题。我们还聊了聊媒介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当过剩的信息和观点涌入校园,学生乃至老师都面临着变革与挑战,一种新的大学课堂和教育方式亟需产生。最后,我们分享了个人生活中受到激励的时刻,“收到蝴蝶的时刻”。

“我自己有一个不知道算不算经验的东西,我觉得你年轻时候认定不碰的东西,你就别碰它,就不管现在你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你就别碰它,你会发现这事特别邪乎,一开始的时候别人都说你轴,都说你不识抬举,都说你不理智,但是这个事儿一定会变成人生中滋养你的一个的东西,哪怕你确实因为这个损失了很多。当你有一天有了一定年龄,回望人生中几个特别有限的、感到自豪的瞬间,就是‘我没干那件事’。”

“你一旦认清这个世界基本上是个无序状态的时候,那你还不如顺着自己的方向、动能的方向去工作就可以了。很多事情我们在脑子里面演练过无数遍,觉得真到那一刻会吓死,但是当你真的站在它面前,其实也就那样。你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勇气、见识来越过他。所以命运本来精心策划了一场大型绑架或者是恐吓行动,但你到那儿发现它没有用。”

——袁长庚

00:59 这一年,已经没有人再问我关于年轻人的问题

05:57 大学“高中化”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14:03 年轻人出口的窄化,塑造了新的紧张感

20:46 当“历史债务”作用到年轻一代

25:31 从“鬼魂学”到“安陵容”:年轻人愈发清楚自己失去了什么

33:56 被整顿的旧职场与旧家庭,根源是无视情感的力量与价值

48:36 寂静的一代:当年轻人不愿再与人建立关系

56:15 年轻人的“热闹”中对局外人的屏蔽

71:50 我们的私人生活或许从来没有天然的正当性

77:30 我们这一年最讨厌听到的说法

89:58 “封神”的张雪峰:真问题的投射

103:00 在无法获得真相的社交网络,发疯背后微小的意义

112:35 小镇做题家不再是“中产”的储备,“学神”也没有自己的回头路

131:25 2023年轻人观察回顾

139:47 不要在历史的垃圾时间,让自己的人生也进入垃圾时间

⛽本期加油站

媒体文章

《“高中化”的大学里,晚熟的大学生们》

《不谈恋爱不沟通不发言,这届年轻人“寂静”的大学生活》

《集体写作 | 我们对大学失望的瞬间》

《袁长庚:大学老师,仍然相信一门课的力量》

书籍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县中的孩子》林小英

《小镇做题家》谢爱磊

《学神:走向全球竞争的中国年青精英》姜以琳

🚩本期服务区

嘉宾:袁长庚

主播:J、康

制作:Arry

头图:《下一个素熙》

音乐:

Morning My Home-ゴンチチ

Goodbye Sadness-小野洋子

No One Knows-Stephen Sanchez

Islands In The Stream-Kenny Rogers

I Got A Name-Jim Croce

A Quiet Departure-Josh Leake

s'Rothe-Zäuerli-Öse Schuppel

Welcome-The Who

Free Fallin’-Tom Petty

Ask me why (疎開)-久石譲

I Wish I Knew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Free-Nina Simone

展开Show Notes
S_Heeep
S_Heeep
2024.9.24
40:33 不完全是情绪。袁把董强的问题归结为不懂情绪还是比较片面的,董自己的专业水平就是不够的,这才是学生们嘘他的主要原因,言之无物,是他的ego在作祟,自我意识过剩,智识也不深刻,他那点智识不值得大家花宝贵的时间浪费生命去听,而他接受不了这一点,就这么简单一件事。本质还是权力关系的变化,以前学生们女性们不想听也只能硬听,现在就是可以直接嘘你,让你闭嘴。
叶蝉:对,把听众的态度预设为情绪也蛮傲慢的。同样是学术探讨,戴老师临场的发言比他水平高多了。
-Sonder:听的时候真的皱眉了……
5条回复
潜艇人
潜艇人
2024.9.23
不用把我当成青年,把我当个人就行
星星月亮一起闪耀:当青年容易,把人当人很难
潜艇人:我:互联网上装的很丧,私底下偷偷认真生活
6条回复
男性知识分子愤怒=有反骨的英雄气概;女性知识分子愤怒=情绪化的歇斯底里 不得不说,这种“双标”认知结构隐含在袁老师的表述里,只要仔细听他对董强和妻子的评述。
kisoz:我听那段也感觉不舒服,尽管他在尽力包装(或自我说服)所谓“情绪的力量和价值”,但他把董的那些和主题无关的信息堆叠看作“学术界思想界的高深的知识”,把女观众的反驳看作“情绪”和“态度”,本身就已经做了价值高下的判断。我可以接受他后面的解释和自省,只能自己感叹一句“嗯男的也就这样了,这都已经算好了”,其实那段对话里我略有些失望的是靳和康没有对袁老师的话有反应,而是顺着他应和了,我不觉得敏感如她们会没感觉到不对,可能有些许不适感就这样被她们放过了(也可能她们真的没感觉不舒服,那当我没说)。我希望在和男性交谈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保持敏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不舒服的瞬间,把它拿出来像“张春时刻”一样去说开来。
Shylotte:同意,越听越觉得,still the same old shit,只是用语言修饰了一下
32条回复
milk
milk
2024.9.24
1:32:42 说得太对了,张就是一种整个社会右翼价值观的高度抽象。骨子里轻贱文科,轻贱女性,把社会性的投机和钻营美化成底层奋斗,对真正纯洁和高尚的东西嗤之以鼻,笑话这个东西“喂不饱肚子”。
羊屯:同感
虽然但是,第一,我不同情董强;第二,我不认为董强有任何意愿要做“女性之友”(甚至装一装的意愿也没有);第三,我不觉得董强之流把 女性主义 作为知识/学科 进行了系统严肃的了解,只是犯了“没太顾及女孩情感情绪”的错误。我很喜欢袁老师的大部分观点,他能与年轻人如此共情,勇于说出“历史债务”之痛。但对董强事件的点评让我再次意识到:男性同盟是如此牢不可破啊…
piupiupiu_:附议!另,“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批评”难道指的是在导演已经言明“女性的身份,对于创作这部在深刻意义上是女性主义的电影来说很重要”的情况下评论说:“我看电影不愿意一上来就讲男女的话题,看是不是女的更忍辱负重,太沉重了”? 其次,那场他和男主持直面的受众最后表达的甚至不是让我的姐妹多说话!而是“让导演说话!!”
Narsil:+1,听到关于“董强”的理解与评价逐渐不适,认可袁的其他大部分观点,包括那场见面会里涉及的是权力问题(连这种场合女性都不争取/争夺权力还要退让到什么地步),但关于女性议题里的其他观点真的就emm……从妻子那里得到教育,只能说有点进步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进步空间。听到两位主播当时的“嗯嗯”声,不知道理解得是否准确,代入到我自己身上就是类似:面对某个(大部分)还算值得尊敬的长辈,其表达出一些我非常不认同的观点时我的欲言又止,但出于修养和尊重暂时性地笑而不语,“我的存在已经是礼节性的存在。”袁老师还要加油哦!😉
10条回复
LeoSean95
LeoSean95
2024.9.24
43:28 老师说得超好,但素我莫名感觉老师对于女权以及女性情绪还是一种居高临下审视感(可能是我太较真
乔乔帮主:事实也证明我们早已内化这种高低权力关系,连提出自己的感受都要小心翼翼地用“莫名”和“太较真“这样的缓冲语言
困困困_mb5Y:他实际上不是要理解女人和女性主义,他只是觉得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让自己心里舒服而已。
8条回复
2:29:38 康堤,靳锦,贾玲……我的所有女性icon,在朋友圈里我都称你们为姐姐,我也要谢谢你们隔着屏幕却真的握到我的手(ˊ˘ˋ*)♡
Lamberrr
Lamberrr
2024.9.23
1:06:11 是真的,工科专业在读,每天都在听一群男的说怪话,连朋友都不想做,更别提亲密关系了🤣
大力强: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6ddb18ebfd7110df4221695 这个,想到可以结合一下
大力强:这里可以回应《语言恶女》
4条回复
HD696904z
HD696904z
2024.9.23
“我觉得不公平一点是,我们这个社会太大了,总有好人,事儿不会真的烂掉”。这句话简直说中了我一直以来模糊的愤怒
39:45 袁老师对董强在《坠楼死亡的剖析》映后的讨论太好了!前者(电影分析)是一个资源问题,后者(把女性主义放在大礼堂里讨论)是权力问题。
布里代:请问能指路那期吗?
俩橘:就在这个时间点
3条回复
克克KK
克克KK
2024.9.24
利益相关:激女,厌男,J康长期播客听众

话说在前,当我们选择了一个像西西弗高速一样的“重型内容播客”,我们到底在选择什么?在审判一个为认真做好内容的播客提供元信息的嘉宾时,是不是应该谨慎一些,起码听完完整表达?

保持敏感是非常棒的事,但我们也应该珍惜自己的敏感和情绪。相信有耐心听完嘉宾讲话的听众都应该能发现,他并没有把女性知识分子的愤怒等同于情绪化,在播客的后半部分他详细解释了何为女性的“情绪”。他认为这种情绪首先是一种长久失权的直观表达,不希望轻易放过历史和现在,而是要反复确认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不断发声。女性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声,这个行为本身首先是一个权力问题。播客作为长时间的口语表达难免挂一漏万,难免前后互为补充,这正是播客之于其他短平快信息源的优势不是嘛?

作为听众,选择了播客这个形式,选择了这个播客,在“审判”之前是不是能够给主播和嘉宾完整的时间。就算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命运,只听断章就一跃而起也并不是值得推崇的行为。
小宇宙分身v:你没有感觉被冒犯,那ok祝你听的开心。但是,当有其他人感觉到冒犯并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也就不要跳出来“审判”了
大蒜瓣儿:嘴替,虽然我是男的。人生过半,很多内心的观点无法得到印证。现在的形势下更是不随便说。袁这一期所讲,让我有得遇知音的感觉。
PHY024
PHY024
2024.9.23
这个长长长节目我非常非常非常满意😀
40:15 袁老师这里还是预设了观众的想法 就是作为男性在想象女性心理的时候还是很刻板 什么情绪 根本不是情绪问题 再次验证什么身份都无法超越性别的视角 也说明了越来越多女性视角女性表达有多么重要 因为这个世界上过去一切事物根本就都是男性视角的东西
Lamberrr
Lamberrr
2024.9.23
02:06 确实是这样的,失掉了很多公共表达的欲望。前些日子在日记里写了一句“很多问题已经不再迫切地想要一个答案了,若干年后再回头看,也许记录本身是一种答案”。
creamtomato
creamtomato
2024.9.26
43:45 哎 不行了 我要刻薄了 在这种权力不平等结构下男性又“悲剧”了,男的又共情理解男的了,be like,你就让让这群情绪化的女的嘛
犯懒小叉:加一,听到「悲剧」的时候大翻白眼。平时作为不平等结构中的获利者赢一次,男性气质表露过强挨了骂就装作受害者再赢一次。
AnnaWulf
AnnaWulf
2024.9.23
28:00 太准确了……“你还张罗着一桌好饭等她回家吃饭呢,她觉得这桌子都是脏的”。
BonBonus
BonBonus
2024.9.25
40:26 这段“同情”还是男人在理解男人🤣
12:03 这套绩点系统对人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本科上过最值得的课都是在大四,保研确定了,学分修完了,无压力、有时间地去旁听自己喜欢的那些“麻烦”的课程——心理学、影视……不在乎成绩,不用计算投入产出比。小组作业里最积极的也是我这个大四老人。现在回看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这个系统带来的给所有大学生的遗憾。
DioCHAN:我正好相反,保研后只有厌恶,一下子松下来了,大四的课第一次只求及格,也不去选那些喜欢的课,宁愿在宿舍打游戏,去图书馆看书,去出去走走也挺好的。
LaVieEn-Rose:而本专业的新传课反而没有在我的大学历程里留下太多烙印,最重要的影响是自己去内容行业实习的时候,遇到了很独特的mentor,才重新思考我所学的是什么,未来想做什么。
11条回复
40:46 单纯觉得董强根本不想也不在乎女性在想什么
柳贝西
柳贝西
2024.9.23
2:13:12 柴老师!
MINSW:我也想到的是她!很优秀的一位女性
Erica_LD:我也觉得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