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进口药“消失”之谜素质不详

18. 进口药“消失”之谜

88分钟 ·
播放数19918
·
评论数337

【本期简介】
喵叔与两位特别嘉宾——某三甲医院内科大夫张医生,以及某知名外资药企的代表桃子,深入探讨了最近备受关注的医药话题:为什么进口药正从公立医院消失?国产仿制药能否真正替代原研药?我们从国家集采政策出发,分析了医药市场的变化、患者的用药选择权,以及医疗保障体系如何在降低药品成本的同时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此外,嘉宾们还分享了个人的临床经验和对于患者困境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剖析这一影响每个人健康的重大政策。

【主要内容】
话题事件: 最近关于进口药阿奇霉素在医院无法开到的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
嘉宾介绍: 张医生,来自三甲医院,临床经验丰富;桃子,外资药企代表,深耕医药市场与政策领域。
国家集采政策解读: 从2018年起,中国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目的在于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集采对市场的影响: 随着集采推进,许多进口原研药因价格竞争力不足,逐渐退出公立医院采购目录。
国产仿制药的质量与疗效: 张医生从临床角度分享了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疗效差异,讨论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如何确保质量。
患者的选择权: 桃子从药企的角度分析了带量采购对药品供应的影响,患者是否有足够的用药选择权?
未来展望: 随着政策的推进,医药市场将如何演变?进口药的前景如何?

【时间点】
00:00 国产仿制药与进口原研药的质量与疗效对比
讨论集中在国产仿制药和进口原研药的质量及疗效差异,特别是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影响。讨论了国产仿制药的质量保证措施,以及医生在进口药减少供应时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

10:11 仿制药的工艺差异与质量评价
探讨了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工艺差异,特别是美国FDA和中国的一致性评价标准如何影响仿制药的质量。指出不同工艺可能导致药效差异,并强调了仿制药行业面临的技术壁垒。

20:35 控释片与缓释片在集采中的问题
讨论了控释片和缓释片的生产及集采问题,特别是在制备工艺上的区别对药品选择的影响。嘉宾们分析了医生在面对患者需求时如何平衡集采政策和实际医疗需求。

25:59量采购政策的影响与企业应对策略
带量采购政策通过降低药价和整治医药市场乱象影响了国内外药企,特别是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市场竞争。讨论了药企应对专利到期后的价格策略,以及国产仿制药企业如何通过降低研发和推广成本压低药价。

54:10 药品供应与患者用药选择的挑战
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患者用药选择权的讨论,特别是在某些地区药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嘉宾们分享了如何通过电商等新渠道获得药品,以及带量采购政策对仿制药质量、医疗市场格局和药品创新的长远影响。

【嘉宾播客推荐】
无用书斋

仿制药 #进口原研药 #集采 #医保 #国产 #疗效 #安全性 #临床试验 #治疗等效性 #一致性评价 #医疗保障制度 #专利期 #阿奇霉素 #二甲双胍 #张医生 #桃子 #原研药 #控释片 #缓释片 #剂型 #药品集采政策 #进口药 #仿制药 #原研药 #医疗保障 #药品价格 #医药市场 #患者选择权 #临床经验

 

「素质不详」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展开Show Notes
置顶
鉴于目前的评论区留言,我简单介绍一下张大夫。
张大夫是北京著名三甲医院的内科医生,毕业于最权威的医科大学,博士学历。可能他的观点不主流,但是专业性还是经得住考验的。

央视网今天发布的调查文章
《公众对进口原研药的关注,折射出了什么?》https://mp.weixin.qq.com/s/o6jCFlQYYAS31HHBF9jMsg
Lisa白菜:1. 专业性有没有得药学专业的人说了算吧?临床医生的经验还是相对有限的。2. 观点不主流,指的是和主流大众不一样,还是和业内人士不一样?
四萌X2:张大夫的观点出发点就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不会比原研药差,而且总体来说还更便宜,性价比占优,但有目前部分患者甚至是医生对原研药有莫名的崇拜。我觉得这年代对中国制造还有这样的刻板印象,其中甚至还有不小比例医生这种高知人群,确实蛮奇怪的
8条回复
HD463717u
HD463717u
2024.10.22
三片不解决,五片药解决,果然是一股清流
flyisland:不敢相信这话是从医生嘴里冒出来的,简直是犯罪!
SueYag:是啊 命不是他的他担心什么
11条回复
SueYag
SueYag
2024.10.23
“你做药的都不担心, 我开药的担心什么啊” 这是医生说的?呵呵
伊小旺:这个医生的说话态度真的让人难受,有一种虚伪油滑不负责任自作聪明的既视感。希望看病不会遇到这种大夫,要不估计会有医患纠纷。
Guff:别说做药的,做食用油的都不在乎大家的死活,赚一票快钱都逃国外去了,你说他担心不担心。
12条回复
weddge
weddge
2024.10.23
这医生的说话方式太典了。让我有种正在医院里见医生的感觉。能反问绝不好好回答,仿佛病人都在剥削他一般。
Ellen_c6kW:哈哈哈,我看评论就觉得迷惑,大家怎么像看异类似的,不排除医德医术双高的医生存在,但我个人就诊经历来看,多半都是这种思维和表达方式的
张凉快:中国这么说话的医生太多了,平时看病不敢跟医生说,终于找到一个可以骂的撒撒气了哈哈
Ashford
Ashford
2024.10.23
这大哥真的懂药吗…哪怕是小分子药物纯度和工艺不同疗效差的多了……而且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小分子其实根本不好合成,一些同分异构体的存在和佐剂的差异也会对疗效产生极大的影响,更不要说副作用甚至是大分子生物药了
HD731469o:他就是个医生,知道看病开药,能对症下药就很不错了,关于制药,他可能都是听药贩子在医院拉业绩时忽悠他的。
Majio:还删我评论呢,患者就看疗效,不行就是不行
3条回复
对于这位医生我只想说认知傲慢,上帝保佑我看病不会碰到他。对于我这样年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五年临床治愈期我坚持原研药。对于基础病如果要用仿制药,可以随时观测指标,再决定换不换药。特殊病种,我觉得条件予许,尽量用原研
HD366324z:我母亲吃国产的内分泌药,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liwa的基本生活:是的,还是尽量选择原研药,我的主治医生也是这么说的。纯度不够复发风险高,就算纯度够,副作用造成的破坏更大
4条回复
羅馬的Luca
羅馬的Luca
2024.10.22
06:33 前面5分钟这个医生关于中国的仿制药供给美国市场和国内的一致性评价的评论几乎都是错误的
Ashford:这个医生感觉真的很傲慢。。。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全就是错的
羅馬的Luca:1:16:07 这个医生到底在说什么………可怕
19条回复
感觉这位医生不像在业务口上医生,倒像医保局官员或行政口上的,在很多问题上避重就轻。比如三明模式的潜在问题;药品质量监管的问题。一棒子打死仿制药肯定不对,但仿制药鱼目混珠也得正视啊!
FuRoy:听得出来是个老油条了,虽然把脏的烂的都抖出来了但是还是让人觉得恶心。
HD257551d:对的,如果不是那种当官还这种口吻,我只能说太自以为是了
HD257551d
HD257551d
2024.10.22
1:12:32 这位医生真是牛逼了哈哈哈哈,难怪医患关系这样
大全_b0b6
大全_b0b6
2024.10.23
这期的医生太拉了…
大全_b0b6:其他两位都很好
作为一名医生特别关注这个话题,所以进来了。主播选择的这位医生实在是不能代表绝大对数医生。
四萌X2:张大夫不是说了么,好多医生也觉得就尽量用原研药,而且把这种观念通过诊疗传达给患者,也不知道是不是利益相关
喵叔播播星
:
其实张医生接受我的访谈前就告诉过我,他的观点不是主流观点。
3条回复
halfvolle
halfvolle
2024.10.23
男大夫水平不高还答非所问
肆土
肆土
2024.10.22
就是医保钱不够用,三年疫情掏空了
哈利特逗:但是很多老人也提前去世了……
时间_dqJM:18年开始集采的 疫情只是加剧了医保 但是吧 疫情中很多已经供货的商家都被告知 医保不给服了 所以吧 哈
MagusYang
MagusYang
2024.10.22
有个小技巧,我现在买药都是在美团上直接搜商品名,比如直接搜达菲,而不是奥司他韦。搜索奥司他韦出来的大概率都是仿制药
喵叔播播星
:
感谢小技巧,对于不想吃仿制药又不差钱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渠道。
HD944046o
HD944046o
2024.10.23
这个医生,真的一言难尽,只能说幸亏我遇到的医生有良心。药物只看疗效不看副作用吗?还三片不行吃五片,本来副作用就大,吃的药量再增加,可想而知对病人造成什么影响。看来张医生看病真的是头疼治头,至于吃药吃坏了其他地方和他没关系,再去其他科室看呗。ps.要不是有其他两位,他这个全程反问的爹味真是让人想赶紧❌
海星_LPHB
海星_LPHB
2024.10.23
这医生的观点我不认同,我吃过的仿制药药效差,副作用还多,要是按医生逻辑多吃几片,虽然达到药效了,同时副作用也让人受不了啊
赖小赖Klaus:这医生的意思就是只要吃不死就往死里吃,反正量吃够了总能治好。至于你是不是落了别的病,那是别的科室的问题。真替他的患者担心啊。
Tristantanta:他有说往死里吃吗? 你这曲解不太合适吧… 3片变5片,也有可能指的不是单次剂量呀…
3条回复
Nicole_W
Nicole_W
2024.10.22
1:16:43 生物医药 工艺段我们的差距在哪 三甲医院医生这个水平 真吓人……
双午
双午
2024.10.22
医院科室非常多,药品几千种,不同科室的医生用不同药的体感差很多。这位医生的三片五片论太吓人了。
哈利特逗:医疗这事情,这么多年都没有变得科学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特别的角度,德国媒体DW最近出了一篇文章,叫《德国药品短缺问题严重:为什么会这样?》文章提到了这几年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药房从抗生素到退烧药,甚至生理盐水都出现了短缺,这其中涉及到的复杂的供应链问题,例如大量的药厂迁移到了印度与中国,低库存和按需生产策略,成本和仿制药问题等等,非常值得一读。
陆号赛车:不说专业与否,光听说话口吻背后对应的情绪就暴露了这位男医生的深层问题
喵叔播播星
:
德国药品短缺问题严重:为什么会这样? Stephanie Höppner 2024年10月13日2024年10月13日 多年来,德国以及欧盟一直面临特定药品的供应瓶颈问题:从抗生素到退烧药,甚至连生理盐水都出现短缺,而找到解决方案并非易事。 目前生理盐水短缺的情况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虽然生理盐水价格仅为几分钱,但在德国的医院和药店中却成了稀缺商品。而另一方面,生理盐水又是做手术、进行伤口冲洗以及输液的急需和必备品。据北莱茵药剂师协会(Apothekerverband Nordrhein)会长普赖斯(Thomas Preis)表示,情况在过去几个月急剧恶化。"药品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困扰了医院数月之久,如今甚至已经波及到门诊部。"他在接受《莱茵邮报》(Rheinischen Post)采访时警告道。 北威州卫生部证实了这一供应短缺问题:"过去几个月中,北威州乃至全德国的医院只能获得大约80%的需求量,最近甚至降到了50%左右。"德国负责监管药物和医疗制品的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所(BfArM)预测称,这种情况可能还将持续数月。 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近年来,德国已数次遭遇药品供应瓶颈问题,包括抗生素甚至儿童药物,其严重后果不容忽视:据2024年春季对儿科医生专业协会成员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受访者认为,药品短缺已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 此外,根据调查,医生在治疗前不得不先确认哪些药物可用,这也使得治疗过程变得更加冗长复杂。根据德国药剂师协会统计,目前已有大约500种处方药物的供应出现问题。 然而药品短缺问题并非德国独有。根据欧洲制药联盟(PGEU)202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受药物短缺影响,瑞典、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短缺情况最近有所恶化。 从中国和印度进口廉价药物--但代价是什么? 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很复杂,这与当今药物生产过程变得愈加复杂有关。过去,德国因拥有拜耳(Bayer)、巴斯夫(BASF)、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和BioNTech等大型制药公司,而一度被称为"世界药房"。但如今,生产链已被分散至全球各地,这也导致供应链变长,供应也更容易受到干扰影响。 如今,大部分药物在中国和印度生产。那里不仅工资较低,环保规定也比欧洲宽松。为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更是采用了大规模生产和垄断的方式。这就意味着生产规模在扩大的同时,供应商数量却在减少。伍尔姆斯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Worms)供应链专家弗朗卡斯教授(David Francas)向德国之声解释道:"例如,以前有10家供应商生产退烧糖浆,现在只剩下一个主要供应商了。" 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ät Würzburg)药物和医学化学专家霍尔茨格拉贝教授(Ulrike Holzgrabe)补充道:"我们现在依赖于少数几家生产商,如果其中一家出现问题,整个供应链都会受到影响。"她解释道,例如新冠疫情期间上海港口关闭,以及苏伊士运河阻塞等事件,都会导致货物无法被送达。 解决方案不易寻 除了生产链分散化的问题外,低库存以及"按需生产"策略(JIT: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产品)都会加剧供应瓶颈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链的某一环节临时中断很难被及时弥补。 然而,恢复药品库存的成本很高。仓库租赁需要成本,而存储的药品能否出售还是未知数。原因在于药品需求的波动极大: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人们普遍佩戴口罩,其他传染疾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导致对德国制药公司Infectopharm的产品需求急剧降低,因为滞销,该公司不得不将昂贵的儿童抗生素糖浆销毁。但两年后,需求又再次猛增。 成本问题在仿制药中尤为突出。仿制药即所谓的原版药物的替代品,占据了基本药品供应的70%到80%。霍尔茨格拉贝教授表示:"生产这些仿制药的利润非常低。"为了降低成本,德国卫生系统多年前引入了药品折扣合同和其他一些协议,这迫使制造商尽可能压低成本生产。 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有很多将生产线迁回欧盟的呼声,但并不容易被实现的原因。不仅如此,药品活性成分中的精细化学品生产也是一个问题。"这种生产在我们所制定的环境法规下几乎不被允许,"霍尔茨格拉贝教授表示。再者,即便将生产线迁回,也无法解决眼下即将到来的冬季药品短缺问题。供应链专家弗朗卡斯表示:"重建生产设施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4条回复
这个医生的听感很差
byebyenogood
byebyenogood
2024.10.24
认真听完了这一期,感觉弥补了自己的一些认知空白,也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对本期的这位医生,其傲慢和对病人的麻木感确实让人听来不适,但我觉得,这位医生反应的就是当下的现实,代表的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医生的三观。所以,真没必要怼人家,要怼的并不是这些医生,是目前的医疗体制裹挟了医生和病人,还有药企。医生的观点,虽然听着刺耳,但感觉他的核心观点是,医生要负责的是绝大部分病人群体,药效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追求最好,也没必要渴求最新。怎么说呢?这确实是事实。主播所谓的医者仁心,也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指望医生的医者仁心能解决当下的这么多问题。认清现实吧,后面改革的路还很长。作为普通老百姓,只能希望改革方向越来越正确,效果越来越好。
喵叔播播星
:
感谢你如此认真地听完这一期节目,并分享了你对医生观点以及医疗体制的深刻理解,比心❤️❤️❤️。你提到的重点非常到位,医生所表达的或许确实反映了公立医院里许多医生在体制内的无奈和妥协。医疗体制中,医生、病人、药企都被裹挟着前行,医生要照顾的群体非常庞大,可能很难每次都追求“最好”或“最新”,这也是现状的一个侧面。你的评论既提出了问题,也展现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讨论,能够推动大家对医疗体制的理解,期待未来的改革能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感谢你的支持和反馈!
MoverH:按照这个说法的话,说实话就不可能实现改革越正确和效果越好。人民群众需要的永远是越快的治疗越好的药越专业的医生,这一切都需要钱。而这和医保局的出发点有本质对立。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想要多就你不能快,想要好你就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