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49 浅薄社会:当极端言论正常化,我们在捍卫什么虚实之间True Imagination

E049 浅薄社会:当极端言论正常化,我们在捍卫什么

44分钟 ·
播放数33710
·
评论数170

这是一个我们很久之前就想做的话题,但是阴差阳错推迟到了现在。互联网上的热点问题引起的舆论极化现象层出不穷,甚至随着事态的发展,持不同意见的群体之间会从争论升级为互相攻击。这期节目,我们从国外的实证研究切入,结合对于人类脑结构的研究,与大家共同探讨,为什么舆论极化成为了常态,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本期主播:

活在裆下、老饕

本期内容:

03:46 我们对“浅薄社会”的定义

04:49 ANES对美国大选中选民行为的研究

08:36 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政治价值观的党派分歧研究

13:19 媒体平台的算法真的在营造信息茧房吗

16:34 信息茧房可能是我们“作茧自缚”的结果

18:27 接触不同观点的信息,反而会形成极化

23:16 走出信息茧房竟直接导致了有关身份认同的恶性竞争

26:04 使用社交网络时的社会比较和自我呈现

28:47 极端言论正常化带来阵营团结的恶性循环

30:25 人类形成偏见和极化的生理基础

34:54 当人被思维产物异化之后

39:58 你并不是你的观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NES网站感觉温度计图1

ANES网站感觉温度计图2

皮尤研究中心量表调查结果图1

皮尤研究中心量表调查结果图2

本期音乐:

Intriguing Possibilities --- Trent Reznor, Atticus Ross

本期推荐书籍: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克里斯·贝尔 著

《从偏见到仇恨》 马修·威廉斯 著

本期相关论文及网站:

美国选举研究

《政治价值观上的党派分歧越来越大》

​《Burst of the Filter Bubble? Effects of Personalization on the Diversity of Google News》 Mario Haim,Andreas Graefe,Hans-Bernd Brosius等,著

《Exposure to Opposing Views on Social Media Canincrease Political Polarization》 Christopher A. Bail,Lisa P. Argyle,Taylor W. Brown,Alexander Volfovsky等,著

本期文稿后续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虚实之间True Imagination

节目微博:虚实de老饕、虚实de活在裆下

展开Show Notes
小红果果
小红果果
2024.10.24
即使本期讲到“信息茧房”被证伪,基于现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仍有几个观点我想表达一下
1、“信息茧房”真实存在,本期内容中将多元观点列为几派,从更高层次讲,无论哪种观点,大家都是在讨论政治,那是不是都被困在这个茧房中?而看不到其他类别的信息,这同样也属于一种信息茧房;现在各大短视频的平台,就是会根据算法推荐人们感兴趣的内容,而非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2、其次,不是“作茧自缚”,基于现在的算法推荐逻辑,本人已经把小地瓜和🫘的个性化推荐已经关闭了,这样就逃避了信息茧房吗?非也,🫘的推荐变成了一些下沉市场的内容,甚至非高赞内容,也就是我平常完全不会接触的信息,甚至有所反感,很难说不是倒逼我回到个性推荐,看似有多个选择,其实本无选择。
3、另外,媒体已死,流量为主,各家不得不极致追求开头定论,抓人眼球,结论先行。大批量吸引与自己观点一致的网民,这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言,还存在一些理性。但是对于一些未成年人而言,简直灾难。比如像“黄磊做饭好吃不好吃这样的观点”,我虽觉得喵呜且毫无意义,但也被大数据推送抓住,好奇心让我贡献了一些流量,除了浪费时间,什么都没得到。而对于一部分人而言,会真正的加入讨论,甚至成为一场网络狂欢。不好吃就会被认定为既定事实,因为他们没有判断力,没有理性,只有娱乐心,大多数人都是先入为主,更不会去做深度思考。以及无论你觉得好吃还是不好吃,都会收到这类娱乐新闻推送,那还管你什么观点,只要占用你的时间
4、互联网有一些细节被过分放大,“花学”“珂学”大家不在乎真相,将一些片段带入,无限放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批一批的塌房,互联网上对人类道德的极致追求,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圣人呢

简而言之,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很糟糕,如果只依靠自然推流,那么获得的多为无用信息,有人故意而为之,普通人想逃离仍需一些技巧和努力。或者我们应该加大一下“个人搜索”,所谓信息获取能力,但做不好,真也不用怪自己。
再次安利虚实之间,这是自己逃离信息茧房的一个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会打着su7盛名,营销小米和雷军,但都是流于表面,没有推送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它所代表的注意力经济。
最后,送上自己的希冀,愿我们不被困在茧房里,当我假期躺着床上一遍又一遍刷到因我感兴趣而推送的音乐节现场视频时,我为自己的错过而感到婉辞,但当我关掉那个页面时,我会发现,还有很多其他享受假期的方式,其实什么也没失去,我们本不该被困在这里💗
虚实de活在裆下
:
感谢你认真的评论!很荣幸我们播客能成为你打破茧房的渠道,最后“可以不被困在这里”的感悟也非常棒。其实这就是我们节目中表达的态度之一,就像我们原话说的,如果谷歌新闻没有制造信息茧房,这意味着我们至少可以不被信息茧房,至于抖音,小红书有没有制造信息茧房,这不重要,因为互联网本不是只有抖音和小红书,这两个平台从来也不是什么优质信息的聚合平台,这就像有人非要去夜店找真爱一样,不是说一定找不到,但找到的概率本来就很低。没有必要把自己困在这里。
姑的大猴子-Moon:没错,现实存在的,这几个社会实验有个很大的BUG,就是他没法回到过去做实验,我就胡说乱说,他做实验时可能都是后信息茧房时代了。我的印象当中,哪怕web2.0时代大部分人至少会有一些规则去共同遵守,无论立场,但现在会看见很多人哪还有底线,有一些人如果支持加沙,希特勒都可以支持。所以很容易的现在更容易觉得和自己观点不一样就是大笨蛋,这是不是互联网信息茧房长期浸泡后的情况,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我觉得是的。
3条回复
Godspeedyou
Godspeedyou
2024.10.23
两位老师希望你们别太累但也别闲着,多更多更
虚实de活在裆下
:
。。。😂😂😂
木子李_DoUU:加一 日常催更!!!
大梨梨梨
大梨梨梨
2024.10.26
34:27 很喜欢这句话: “看到跟你观点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时…你先问问你自己: 你到底是来寻求新认知的,是来寻求新的解决办法的,还是来捍卫你自己的观点的。”
HD608957d: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两年前在b站偶然刷到了台湾大学欧丽娟讲《红楼梦》的课,在上课之前老师花了很多口舌去说,读书之前要放下成见和预设,如果读完一本书,还是跟原来没什么变化的话,那读书的目的:使人包容等目标就很难说是被实现了的。大致是这么个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边烟火为谁燃:哇哦 被击中
4条回复
TartarusRid
TartarusRid
2024.10.23
15:23 这个实验说明的应该只是谷歌新闻现在没有造成信息茧房,而不是互联网上没有信息茧房。
LesFourmis:抖音快手肯定有,这也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
王昌伟:我也有类似的体验,谷歌的新闻推送从观察者网和美国声音都有。
7条回复
塞克维因
塞克维因
2024.10.23
听了这么久,真的忍不住留言,听其他播客是为了陪伴属性,但咱虚实之间是真能学到东西
虚实de活在裆下
:
😄😄😄
叨叨_ltA9
叨叨_ltA9
2024.10.28
17:48 很喜欢本次的内容。作为一名算法工程师,想回应下信息茧房的问题。
搜索和推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应用场景:搜索是从海量资源里检索与搜索关键词匹配的信息,搜索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关键词。
推荐先建立每个用户的用户画像,根据用户感心趣的话题推送信息。推送结果就是用户最感兴趣、可以让用户最多点击、可以最大化商业变现的内容
信息茧房最主要就是推荐算法的崛起,短视频、新闻推荐等等。Google news调查只能说明搜索上没有信息茧房,参考意义不大
onagre:那您有什么突破信息茧房的好方法吗?
ENDure_PdR6:说的没错,用搜索的结果来证明没有信息茧房的出发点就有偏差了,大部分时间刷视频或者知乎贴吧都是无目的的看平台推送的内容,而推送的内容就是针对用户画像偏好来的
4条回复
Amelon
Amelon
2024.10.24
虚实之间每期精品,讨论的话题和内容永远让我惊喜与期待!!!这段时间的互联网热点争议以及现实中的个人交流碰撞都和这期主题十分贴切,产生共鸣。 当话题辩论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在固执捍卫自己的观点。不再为了相互沟通,思辨理解,而是为了排除异己争夺更多认同感。不再用皮质层理性脑去分析判断,而是用原始脑偏激的方式无理取闹。 这样的恶循环注定要把万物分割成非黑即白的两面。
19:16“对话”这个概念本身在被普及的同时,也有被滥用而平庸化的趋势。很多所谓的“对话”,只是在用刻意表现出的真诚,按照固定的框架提出程式化的问题,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HD853818u
HD853818u
2024.10.26
感觉网络舆论会推着人必须站一个阵营,并且阵营会越来越细化,并且几乎完全排斥其他人,而且他们证明自己属于某个阵营的方式也很单一幼稚,甚至极端
Vbiu
Vbiu
2024.10.26
一流的智慧 是在脑中有两套截然相反的想法 并且能够并行不悖
momo_hfvR:call back了哈哈哈
尽红尘:我最近正好在看佛家的《中论》,他的思维就很有意思,超脱二元,不著两端。
3条回复
讨菜的狗
讨菜的狗
2024.10.25
40:05 这像目前女权主义的演变
恰空之舞:有同感!
Godspeedyou
Godspeedyou
2024.10.23
我最喜欢的播客又更新了!!!
Sherry_Being
Sherry_Being
2024.10.26
40:10 你是你,你不是你的观点,你可以暂时拥有一些观点。观点是用于建构问题的要素,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了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就要引入不同的观点,间接就要引入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借由解决问题的对话机会,你可以继续拥有其他些的观点。
Jackieee1
Jackieee1
2024.10.23
听完了,本期核心论点是人们渴望通过社交媒体寻求身份认同,可是又因为现代人自己给自己施加的信息茧房,也叫“作茧自缚”,导致观点越来越极端,因此造成全社会的二分思维愈加强化。
深有感触的一句话,“你是你,你不是你的观点”,我们不必为了捍卫观点而把自己的思维框死,本来认知在不同时间、空间、人群里都有局限性,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更应该去寻找共同点,而不是通过异化别人来寻找自己的独特性和存在感。
本质可能是人的经历还不够多吧,很容易产生崇拜,容易被洗脑,甚至本以为信服的是大观点,却被人利用和蛊惑信服了极端的小观点。
3_ZjoL
3_ZjoL
2024.10.28
这期真的太赞了,刚好也被困扰住了。
1.信息茧房可能真实的存在。AL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各平台,也方便了我们。平台为了增加浏览次数,同时给人们各种推荐,也包括搜索引擎。长久以来,搜到的结果相差不多
2.思维异化导致意识形态的分岐,持认同态度的,像短视频上小孩带智能手表,问了一个严肃且广为人知的历史问题,得到一个很容易引导孩子三观的答案,长久以来,孩子的意识会脱离正常的轨道
rinns
rinns
2024.10.23
是我最近正在思考的问题 !!来增加思想深度了!
Deniseeeeee
Deniseeeeee
2024.10.23
04:16 浅薄:人们从主观意愿上不愿意、或者从客观行为上不能够,去了解跟自己不一样的认知。
赖掉房贷来旅行:因为现在社会年轻人容错率很低,包容不同声音是很危险的
21:35 在知道对方是与自己对立的观点时,就像是突然开启一场辩论(会想说服或者反驳对方)。可能你最初只是有一个想法,而这时有另一个人跳出来反对你,你就会加深你与别人想法不一样的点,越想越觉得对方与自己思想差异大,从一条隐隐约约的缝隙变成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自觉把对方放在对立面,越辩论越容易导致双方思想或立场差异增大
阿白_94N3
阿白_94N3
2024.10.25
心理学专业出身,表示这些知识我都学过,但是人家的研究怎么能做这么好
拿巴巴
拿巴巴
2024.10.25
15:41 谷歌搜索并不依赖推荐算法。但油管是,字节是,国内现在基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