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我们很久之前就想做的话题,但是阴差阳错推迟到了现在。互联网上的热点问题引起的舆论极化现象层出不穷,甚至随着事态的发展,持不同意见的群体之间会从争论升级为互相攻击。这期节目,我们从国外的实证研究切入,结合对于人类脑结构的研究,与大家共同探讨,为什么舆论极化成为了常态,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本期主播:
活在裆下、老饕
本期内容:
03:46 我们对“浅薄社会”的定义
04:49 ANES对美国大选中选民行为的研究
08:36 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政治价值观的党派分歧研究
13:19 媒体平台的算法真的在营造信息茧房吗
16:34 信息茧房可能是我们“作茧自缚”的结果
18:27 接触不同观点的信息,反而会形成极化
23:16 走出信息茧房竟直接导致了有关身份认同的恶性竞争
26:04 使用社交网络时的社会比较和自我呈现
28:47 极端言论正常化带来阵营团结的恶性循环
30:25 人类形成偏见和极化的生理基础
34:54 当人被思维产物异化之后
39:58 你并不是你的观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NES网站感觉温度计图1
ANES网站感觉温度计图2
皮尤研究中心量表调查结果图1
皮尤研究中心量表调查结果图2
本期音乐:
Intriguing Possibilities --- Trent Reznor, Atticus Ross
本期推荐书籍: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克里斯·贝尔 著
《从偏见到仇恨》 马修·威廉斯 著
本期相关论文及网站:
《Burst of the Filter Bubble? Effects of Personalization on the Diversity of Google News》 Mario Haim,Andreas Graefe,Hans-Bernd Brosius等,著
《Exposure to Opposing Views on Social Media Canincrease Political Polarization》 Christopher A. Bail,Lisa P. Argyle,Taylor W. Brown,Alexander Volfovsky等,著
本期文稿后续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虚实之间True Imagination
节目微博:虚实de老饕、虚实de活在裆下
1、“信息茧房”真实存在,本期内容中将多元观点列为几派,从更高层次讲,无论哪种观点,大家都是在讨论政治,那是不是都被困在这个茧房中?而看不到其他类别的信息,这同样也属于一种信息茧房;现在各大短视频的平台,就是会根据算法推荐人们感兴趣的内容,而非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2、其次,不是“作茧自缚”,基于现在的算法推荐逻辑,本人已经把小地瓜和🫘的个性化推荐已经关闭了,这样就逃避了信息茧房吗?非也,🫘的推荐变成了一些下沉市场的内容,甚至非高赞内容,也就是我平常完全不会接触的信息,甚至有所反感,很难说不是倒逼我回到个性推荐,看似有多个选择,其实本无选择。
3、另外,媒体已死,流量为主,各家不得不极致追求开头定论,抓人眼球,结论先行。大批量吸引与自己观点一致的网民,这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言,还存在一些理性。但是对于一些未成年人而言,简直灾难。比如像“黄磊做饭好吃不好吃这样的观点”,我虽觉得喵呜且毫无意义,但也被大数据推送抓住,好奇心让我贡献了一些流量,除了浪费时间,什么都没得到。而对于一部分人而言,会真正的加入讨论,甚至成为一场网络狂欢。不好吃就会被认定为既定事实,因为他们没有判断力,没有理性,只有娱乐心,大多数人都是先入为主,更不会去做深度思考。以及无论你觉得好吃还是不好吃,都会收到这类娱乐新闻推送,那还管你什么观点,只要占用你的时间
4、互联网有一些细节被过分放大,“花学”“珂学”大家不在乎真相,将一些片段带入,无限放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批一批的塌房,互联网上对人类道德的极致追求,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圣人呢
简而言之,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很糟糕,如果只依靠自然推流,那么获得的多为无用信息,有人故意而为之,普通人想逃离仍需一些技巧和努力。或者我们应该加大一下“个人搜索”,所谓信息获取能力,但做不好,真也不用怪自己。
再次安利虚实之间,这是自己逃离信息茧房的一个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会打着su7盛名,营销小米和雷军,但都是流于表面,没有推送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它所代表的注意力经济。
最后,送上自己的希冀,愿我们不被困在茧房里,当我假期躺着床上一遍又一遍刷到因我感兴趣而推送的音乐节现场视频时,我为自己的错过而感到婉辞,但当我关掉那个页面时,我会发现,还有很多其他享受假期的方式,其实什么也没失去,我们本不该被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