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06|出海企业的“自我觉醒”:科技领导力如何更好造福全球?|嘉宾:施展

Vol.206|出海企业的“自我觉醒”:科技领导力如何更好造福全球?|嘉宾:施展

50分钟 ·
播放数40508
·
评论数56

2016年以来,世界似乎进入了一个“逆全球化”周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英国脱欧,美国推动制造业本地化政策。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新布局,19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世界产业布局正在发生改变。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启了新一轮“出海”浪潮。种种创新、艰难与突破,只有身处局中的人才能体会。

下一轮“全球化”周期的突破口在哪里?中国企业能做些什么?中国企业的科技领导力将如何参与新时代全球秩序的构建?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依然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施展教授,和我们聊聊中国企业如何从“被动出海”到主动出击,在新的世界经贸秩序生成中,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同时,本期节目还将以科技企业出海的先行者TCL为案例,谈谈中国企业如何利用自身的科技领导力构建新的秩序。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2:39 “逆全球化”可能是一个伪概念

04:48 近30年来全球的重大变化: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的不重合

13:13 TCL起家史:从中国第一部免提按键式电话,到99年开启海外布局

17:38 以TCL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出海之路:面向东南亚、进军欧美

22:10 从出口产品转型为全球产业布局:产业链出海对国内生产的反向带动

26:12 中国的庞大供应链网络作为赋能世界的“中台”

30:02 出海企业扶植当地产业链,是一种共赢逻辑

34:37 TCL的技术领导力:喷墨印刷式OLED技术突破背后的故事

42:53 前台出海越多,中台出口规模才能越大

44:46 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仍在以企业为载体在推进

【工具箱】

01 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分离。一件复杂产品的生产有一整套流程:从它所需的最基础零部件的生产,到完成终端产品的组装。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流程所发生的物理空间称为“经济空间”,会发现由商人们撑起来的经济空间与由国家主导的政治空间之间的重叠部分在这30年中大幅减少了,经济空间在深刻地穿透到政治空间中。具体阐述参考施展《破茧:隔离、信任与未来》第三章。

02 中台,互联网术语,基于“前台+后台”的架构发展演化而来。前台是直接与终端用户交互的应用层,后台是指系统的后端平台。为了满足前台的快速迭代需求和后台的稳定性需求,“中台”的概念应运而生,核心是将后台的逻辑层拆出来,形成”前台(应用层)-中台(逻辑层)-后台(数据层)“的架构。在这一架构下,当前台需求来临时,中台能快速的进行响应,从而提升了研发效率,降低了创新成本。

03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OLED显示屏采用自发光原理,通过有机材料和电流来产生光,无需背光源。当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涂层就会发光,实现各种亮度和颜色的显示效果。相比液晶屏,OLED屏幕视角更广,能提供更高对比度,显示黑色时功耗更低。印刷OLED是一种新型显示生产技术,其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将有机发光材料精确地印刷到OLED显示屏上。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的蒸镀OLED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高对比度、优秀色彩表现、应用广泛等多项优势。TCL华星作为全球知名面板企业在印刷OLED技术上正处于领先地位,并即将在印刷OLED领域率先实现最新突破。关于印刷OLED技术的更多内容,可以点击此处了解更多。

【参考资料】

《TCL,用25年在海外再造一个TCL》,南风窗,2024-05-16

《刷新中国制造》, 财经杂志, 2024-06-17

《TCL墨西哥制造十年得失》,财经杂志, 2024-07-29

《共议新出海时代全球化新路径,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论坛举办》,TCL科技,2024-09-25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contact@eidos.wiki

展开Show Notes
wekind
wekind
2024.10.25
不定期思考大问题 “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的不重合”这个观点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现象
depykung
depykung
2024.10.25
TCL 的起家史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个好像熟悉却又陌生的品牌,从这里讲到中国企业出海,很喜欢、没听够!
夏天无33
夏天无33
2024.10.25
我不明白。这些原理,和美国当年考虑的有啥区别,他们为什么现在空心化了?我们出海就不会吗?为什么?
bonn:🤥播主很多没考虑的问题,中国企业出海,确实是大势,但是真的千万别觉得出的还不够,企业生产地想接近消费地是正常。但是国内的就业形式工业是用工的刚需,虽然现在产线是一直在做无人化,但是国内小作坊解决了很多边缘就业人口,特别是类似浙江之类的民营,因为国内的用工成本对比下来还是算低的,而且员工使用更加灵活。产线或者固定资产你配置了之后要更新成本高非常多。还有国外多变的政策,最后血本无归的可不少,最后招一堆旋转门的过期政客,天天上供。也没觉得比国内好多少。最近经济形势不好,用工倾向都是外包,零工,最底层的人现在打零工都谈不上价格了,小时工资今年明显停滞甚至有回落,年轻人大学生很多人现在都能接受进厂打螺丝了,因为服务业第三产业提不上来,关店的大把。大家的消费越来越保生存为主了。再继续扩大转移,用工市场劳资地位颠倒,怕不是要别人小时工资5块一小时跟孟加拉争夺了?一天工资只够吃饭,难道不会发生吗?国内发展不均衡,感觉说的国内已经都是能溢出产能了,横扫世界了,其实国内根本还没有能承接这么多劳动人口的下一步产业。真的悠着点吧。工厂挪出去的成本惊人,你让人家挪回来可真的也不容易。现在全球政治都很动荡,想要逃避关税壁垒,可能到时候你搬去东南亚,墨西哥,美国再给你审核一道又一道,大家博弈起来,在外面全变成人质了。(不是说不应该出海,都是路子,都可以尝试,但是绝对不要鼓吹出去的还是太少了。)
独步91:因为制定政策者和发声者不会被替代,被替代的工人没有发声渠道和时间,忙着打零工挣生活费和养老钱。
8条回复
wekind
wekind
2024.10.25
前排
HAL-9001
HAL-9001
2024.10.25
47:53 听完了,感觉有点意犹未尽
一个Po
一个Po
2024.10.25
34:41 一直以为老国产品牌会比较传统,没想到Tcl非常注重创新和科技研发,且占据了这么大的市场,不容小觑
L沸伊
L沸伊
2024.10.25
还以为这是施展老师欧洲回来之后录的。华星光电深圳的工厂离我住的地方不是太远,之前看《十三邀》李东升那一期,看到了这个工厂的生产线,用的人确实很少。现在很多的高端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但能吸纳就业的中低端制造业很多转移到了国外,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呢?网约车、外卖员这类岗位是个好的解决之道吗?这类从业人员的收入呈下滑趋势,且资本和技术对这些人员相对不友好。这是暂时的产业转型阵痛吗?未来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出来吗?还是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技术被抛弃?
大观天下志
:
施展老师欧洲回来之后的播客刚录完,可以等等上线哦
L沸伊:期待……
3条回复
HD489901w
HD489901w
2024.10.25
21:30 以点触面,TCL
Cheer_iHQa
Cheer_iHQa
2024.10.25
来了
marx发财财
marx发财财
2024.10.26
能谈下海康威视吗
TCL确实是有代表型的出海企业,但同期出海的民营企业还有很多典型。如果能够以媒体做原创的原则来出内容的话,至少有三家企业来讲横向交叉信息提取,会对用户更有帮助。现在这一期请了两位学界大咖,但却就着单一样本企图讲全局,并没达到目的。商业化重要,用户的留存和体验更重要
一家企业的成功和沉浮,一定有很多因素,包含了决策的质量,当下时势,还有运气。
Vickyyyyy
Vickyyyyy
2024.10.28
出海从长远来说好像是一件好事,可是有时候总是觉得有他的无奈之举。而且出海以后所发生的问题呢?
独步91
独步91
2024.10.25
快要被替代(机器自动化或外国工人)的我(制造业工人)小板凳坐好了!
独步91
独步91
2024.10.25
国内组装工人变成灵活就业人员(外卖员、快递员、…没有缴纳养老保险),30年后重度老龄化到来,老无所依,贫富差距。
宇宙er-a
宇宙er-a
2024.11.12
大段的广告词…
angiie
angiie
2024.11.01
还是最爱听施展老师聊
怎么能够联系上主播呢,我也有个栏目,投资实战派,可以加我微信zhouxinzhouyang,欢迎串台
27:30 产业转移只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才有价值,可以促进整体输出,同时降低购买成本,促进消费。但是现在世界大势是经济停滞,整体消费量难有大的提升。把国内的生产转去国外,国内的用工就少了,在国内创造的价值也少了,所以弊大于利,而不是嘉宾说的,越多越好。
简单计算一下,100块钱的东西,40块的组装生产在国外,60块的核心部件在国内,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它的总成本没有变,但是留给国内的就业就会就少了,而且,由于总销量不会有大的提升,核心部件的销量也不会有大的提升,失去的就业机会(40块钱那部分)不会被弥补,就业少了,收入就下降,购买的国内产品就少了。
国外虽然获得了40块钱的收入,会增加消费,但只会有一小部分购买中国的产品,例如10块钱。这和国内流失的产值相比,还是少了很多。这10块钱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创造的生产产值也少于转移的40块钱所减少的。
所以,总体而言,产业转移是中国企业为应对贸易战不得已的措施,在商对企业有利,政治上对加强中国和东南亚的联系有利,经济和就业上对中国不利。
什么时候对中国完全有利?中国产业升级了,多数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半成品为主,没有多余的劳动力做低附加值产品了。不过这条路还挺长。
老施的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