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我们来聊一聊最近院线爆冷的电影《小丑2:双重妄想》,明明有《小丑1》珠玉在前,这一部再烂它又能有多烂呢?
桃睠:我觉得单把故事蓝本从《小丑2:双重妄想》电影的立体艺术表达中抽出来看的话,它的故事立意文学价值很高,但在电影中融入的并不大好,甚至因为导演并不擅长表达歌舞片,直接让这样一个好故事胎死腹中。不够清晰的表达,欲说未说,直接将喜欢“小丑符号”和“亚瑟本人”的两拨观众都拒之门外。
【本期节目内容有】:
0:5:15:我们分别给《小丑2:双重妄想》打了几颗星?
0:07:40:众人说自己爱小丑不如说他们更爱自己
0:08:18:《小丑1》前情回顾
0:13:33:《小丑》的故事意涵很像加缪的《局外人》,众人只会嘲笑那个“哗众取宠”的丑角,可谁又不是个丑角呢?
0:18:12:亚瑟的小丑分身,真的是人格分裂的精神疾病吗?
0:22:37:我们为什么喜欢“小丑符号”,它的“超级英雄”情节在哪?
0:24:38:简单介绍《小丑2:双重妄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0:28:28:本片歌舞层面的艺术解读,小丑男和小丑女情感交织的部分
0:37:20:本片歌舞表达的缺憾,本应做得更好
0:41:48:亚瑟缺爱、渴求爱的悲哀之处。小丑男和小丑女的爱情错位
0:45:14:小丑的信徒是一群虚弱的人,也是我们大多数
0:48:39:《小丑》教会我们去爱更具体的人
0:52:47:《小丑:双重妄想》几个镜头的细腻解读:雨伞、侏儒、哈莉奎茵的妆容......
0:59:37:《小丑》电影背后更深的政治意涵
【主播】:桃睠(知乎、豆瓣ID:@桃睠; 小红书、短视频等平台ID: @桃睠自我进化论)
【嘉宾】:半月明
【拓展阅读及观看】:
书籍:乔治·奥威尔《1984》、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收听方式】: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爱发电|、|豆瓣|、|微博|、|漫播|
【互动】:
微博:桃睠艺读FM
【公号】:
桃睠HOME
【合作+投稿】:
taojuan0504@163.com
【加听友群】:
VX:TAOJUANMIN
无论是这部影片本身,还是影片造成的市场反馈,在我观点里都强调了一个主题。
自我和社会化的冲突。
亚瑟承受的痛苦超人想象,痛苦成了源动力,升腾出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小丑人格;这种精神图腾恰巧是哥谭市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全球观影市场需要的。
第二部里亚瑟出场时却是破碎的,以一种病人的姿态,是一种寻求帮助的弱者
形态,我不能说这种形态下他内心是否还有某种强烈生存下去的韧性。
所以我一直在想开片的那个辩护律师究竟是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好人。
因为我觉得她是真正关心,包容亚瑟脆弱一面的,在利用社会规则帮助亚瑟完成自我的重建,可能会有人反驳律师没有尊重亚瑟更有生命力的小丑人格,但亚瑟在疗愈痛苦后其实未必需要小丑人格。
脆弱小孩和纯狠战士是一体两面的,很难说是超越。
但是爱,一种异化的爱而后同样以一种狂放的力量摧毁了亚瑟心底秩序的重建。
人的某种特性放大以后,就尝尝被异化为带有这种特性的物品。
亚瑟以疯狂,超强执行力的小丑人格获得了尊重和爱,如果想维持,那就必须一直戴上面具。
这就像是魔鬼的契约。
拿感受爱的权利去换取爱。
或者说是拿以完整的自己感受爱的权利去换取对社会的影响力。
其实想到这里我觉得就很悲观了。
好像这是工具理性体系下文明对个体的系统性倾轧。
友情为人脉资源服务,爱情为"成为想象中的自我"服务,个人魅力为社会影响力服务。
哈哈哈,上面都是一个在找工作的大四秋招loser的胡思乱想。🤣
很喜欢这个频道,给予支持~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