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成为朋友,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无论是学生时期,还是步入职场之后,学习往往是一条不断攀登的路,很多人都会在路上感到疲惫,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今天,我想通过这个播客,一起聊聊:厌学到底从哪里来?它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吗?以及,如何在厌学的情绪里找到应对的方法?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共鸣和启发。
第一部分:厌学的常见原因
当我们说“厌学”时,到底是指什么?很多人会把厌学归结为“懒惰”或“不努力”,但事实上,厌学的背后可能是多种情绪的交织。
1. 压力过大:繁重的课程、家长的期望、社会竞争的加剧都让很多人觉得“学习”是背负的“任务”,而不是一种享受或自我提升的过程。当我们总觉得自己达不到目标,压力堆积就容易让人产生排斥心理。
2. 缺乏动力和兴趣:当学习内容和我们的兴趣不重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机械操作”。人本能地倾向于逃避无趣的事物,比如有些人对学科不感兴趣,有些人则是对知识本身缺乏好奇心。
3. 挫折和自我怀疑:面对成绩的不理想、学业上的失败时,很多人会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能力”或“不适合学习”。这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抗拒,形成对学习的厌恶。
4. 疲惫和精力透支:现代生活节奏很快,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会面对超负荷的任务和压力。长时间的疲惫会让人丧失精力,难以专注于学习或工作。
第二部分:我曾经历的厌学阶段
厌学并不是学生的专属。记得在我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也经历过一段类似“厌学”的日子。那时工作压力大,知识更新很快,我总觉得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渐渐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逼自己“学习”新的技能。但每次翻开资料,总觉得“学不下去”。那种无力和疲惫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抗拒,仿佛“学习”成了让我内心焦虑的源头。最后,我不得不暂停学习,甚至远离一段时间。那段日子里,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但是,有时候,适当的休息反而是一种“重新出发”。通过这段经历,我开始理解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它也需要情绪的调节。厌学,其实是一种提醒:可能我们需要换一种节奏,或者需要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三部分:如何应对厌学情绪
面对厌学,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调整自己:
1. 重建学习的意义
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件事对你有何意义?有时候,厌学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学习的“方向感”。找到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比如提升自我、获取新的机会、满足好奇心,这样可以让我们看到学习的长期价值。
2. 制定小目标,逐步积累成就感
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分解任务,给自己制定“小目标”。完成后可以奖励自己一段休息时间或其他小奖励。逐步积累成就感,会让你更有信心和动力继续下去。
3. 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我发现环境会影响学习的心情。可以找一个安静、整洁的地方,或是在桌上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摆件,让学习变得不那么压迫。好的环境让我们更专注,也让学习的过程更愉悦。
4. 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厌学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合适引起的。不妨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线课程、听播客、看视频、与朋友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学习的过程不那么枯燥。
5. 学习自我接纳
不要因为一次的“学不进去”而自责。学习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用一时的效果来评判它的价值。适当接受自己状态的波动,不用苛求“每时每刻都高效”。反而要告诉自己:我有厌学的情绪很正常,给自己缓冲的空间,再重新调整状态。
第四部分: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在应对厌学之后,我们可以逐渐在学习中重新找到乐趣和动力:
1. 找到属于你的“兴趣点”
试着多探索,找到那些真正能激发你兴趣的知识。比如,有些人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喜欢的领域切入,逐步扩大知识面。兴趣可以让我们对学习保持长期的热情。
2. 寻找伙伴,彼此鼓励
学习的路上有伙伴会让人感到不孤单。不妨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互相鼓励、分享心得。当你看到别人也在努力,就会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孤独的事。
3. 定期回顾,找到自己的成长
定期给自己做一个学习回顾,可以写一写笔记,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即使是一点小的成就,也会让你产生满足感和动力。
4. 保持内心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当我们抱着一颗“求知”的心去学习时,学习就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充实生活的方式。
厌学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情绪,重要的是我们不必为此感到自责。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低潮和不安,而厌学不过是成长路上的一个阶段。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你对厌学有一个新的认识,找到应对的方法,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最后,让我们伴随着一段放松的音乐,给自己一点时间,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学习其实并不是生活中的“负担”,而是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