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社会学学者陈振铎聊了聊齐格蒙特·鲍曼,如何看待近些年鲍曼在中文世界的传播与流行?他的思想又怎样关照了人们在今天的处境?
【本期介绍】
从2021年再版的《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开始,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渐渐为中国大众读者所熟知。这本书切中了许多人内心的拷问:为什么我在工作中难以获得尊严和意义感?为什么消费后又总感到虚无与不满足?相比童年时代,明明物质生活越来越丰沛,可贫穷感却更胜以往?
2023年,鲍曼的对谈集《将熟悉变为陌生》出版,他一针见血地说道:今天,我们要求个体来解决那些迄今为止一直由政府、国家和共同体解决的问题。换言之,我们期待个体在一个无法改善的世界上寻找一个还能忍受的地方。世界注定要完,但每个个体都必须在这场社会的衰亡中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
以最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出版的《自我》为契机,我们和社会学学者陈振铎梳理了鲍曼的关键思想:什么是「流动的现代性」?鲍曼对于「消费主义」和「自我实现」的批判,和其他社会学家相比有何独到之处?以及他在过去的思考,又怎样关照了人们在当下的处境?
【本期问题青年】
陈振铎,社会学学者,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社会学博士
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2:04 因为《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鲍曼开始为中国大众读者所认知。
04:04 主播和嘉宾分别谈及各自阅读的鲍曼的第一本书,从《流动的现代性》到《现代性与大屠杀》。与彼时的状态有何关联?
09:07 究竟何为「流动的现代性」?随着现代社会和社会学的发展,从马克思到鲍曼,不同社会学家对「现代性」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从1925到2017,鲍曼跨越91年的人生,经历了现代社会从工业、信息与社媒的转变,对他的思想有哪些影响?
19:03 如何看待近些年鲍曼在中文世界的传播与流行?他在90年代进行的公共表达,又怎样关照了人们在今天的处境?
27:46 悲观主义是鲍曼思想的底色?
36:45 鲍曼对于「消费主义」的批判,和像鲍德里亚这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相比,有何不同?
39:54 要警惕「情绪价值」这个概念被滥用
44:17 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性权力被削弱,流动的资本与精英无法对地方负责,也一定程度造成了产业工人的困境。
48:58 鲍曼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现代人对僵固的恐惧,而非对抵达终点的渴望。
52:47 人与人之间真的无法沟通吗?如鲍曼所言:「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主要由自己书写的叙事之中……将目之所及一切编织进自己的意义之网」
58:07 社交媒体时代,技术的同一性和语言的差异性带来了巨大的矛盾,特朗普的再次胜选就是一个例子。
01:03:02 在高度碎片化与不确定的社会,个体的外在很难保持完整,就需要在内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观念。
本期播客提及的书:
齐格蒙特·鲍曼 著:
《自我》
《将熟悉变为陌生》
《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
《现代性与大屠杀》
《流动的现代性》
《生活艺术》
安东尼·吉登斯 著:
《现代性的后果》
《亲密关系的变革》
雅克·埃吕尔 著:
《技术社会》
尤瓦尔·诺亚·赫拉利 著:
《智人之上》
延伸节目:
【本期音乐】
So What - Miles Davis
【后期制作】斌仔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