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是革命女烈士秋瑾在对婚姻生活彻底失望后写下的一句诗,也是她性格的写照。
秋瑾,原名秋闺瑾,她是清末书香门第的无忧才女,本该成为李清照式的闺阁诗人而被载入文学史,但一场婚姻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她与商人出生的丈夫毫无共同话题,矛盾不断;她的才情和能力比丈夫高,却因女儿身不得施展,困于“男尊女卑”“相夫教子”。就在她郁郁不得志时,新思想涌入中国,男女平等之学说兴起,于是她勇敢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穿上男装,自费出国留学。
自此,她的独立女性意识觉醒,积极推进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她毅然走上反清革命的运动道路,最后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1916年8月,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为秋瑾题字“巾帼英雄”。
周恩来评价秋瑾:“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还没有喊出来之前,她敢于仗剑而起和黑暗势力战斗,真不愧为一个先驱者。”
本期《书写历史的她》,我们一起走进“鉴湖女侠”秋瑾的一生。
【目录】
1:54 出生在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志在做女中豪杰
3:56 随父入湘,听从父母之命,与湘潭首富儿子成婚
5:59 包办婚姻下对爱情的幻想“槐之于庭“,已失望告终
8:22 认识谭嗣同,初次接触革命
11:45 几经辗转去北京,被洋人羞辱后填诗《满江红》
12:46 中秋被丈夫侮辱家暴,放弃爱情,自我觉醒
14:00 在北京结识好友,探讨男女平权,前往日本留学
15:11 第一次赴日留学,改名“秋瑾”,回国结识蔡元培和徐锡麟,加入光复会
17:44 第二次赴日留学,奋力苦学,研制炸弹,加入三合会和共爱会,创办《白话报》,也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20:46 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驱逐在日反反清革命党人,秋瑾号召回国革命
22:23 秋瑾回国,创办女校,创立《中国女报》,资助孙中山的革命
25:19 与徐锡麟约定两地同时起义,担任浙江地区的起义发动工作
26:22 起义失败,在浙江绍兴大通学堂任教,被清军逮捕入狱
27:48 1907年7月15日,秋瑾于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
29:12 秋瑾死后,全球人民被激怒,烈士英名传天下
31:04 孙中山、宋庆龄、周恩来于浙江纪念秋瑾
32:18 总结
【关联书单推荐】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秋瑾 徐锡麟》《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史丛书)》《秋瑾选集(增订本)》《她们的故事:100位华人传奇女性》《蒙曼女性诗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