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要点:
源自于一个医院里的全身检查,当没来由的被问到“你觉得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时候,大家会有怎样的答案呢?
本期主播:金导、帕波老师、竹子
本期特邀常驻嘉宾:祝雪霏
Shownotes:
00:00-01:50 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大家在没有准备的时候被问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什么样的答案
02:53 帕波老师的思路: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把问题搞明白。好与坏的定义是什么,感性和理性的定义又是什么
04:46 竹子试图找出所谓“直觉”
05:22 雪霏的思考过程
06:46 所以不存在“感性”,只有快速思考的理性和慢速思考的理性吗?
09:56 佛教逻辑学里面的“能诠”与“所诠”
10:55 "遣余" :遣余是佛教逻辑学中用于描述心识如何通过排除非自身的其他可能性来确定某一事物的概念。它强调了认识过程中的分别念和对事物的抽象理解,而不是直接指向外境的实际存在。
从KIMI寻找输出的知识点:
定义:遣余是指以否定(或者遮破)与自己直接相违之分别念的途径,来缘取它自己的对境,这样的有境就承许为遣余。这意味着,遣余是一种分别念的心识,它能遣除与自己直接相违的所有违品,通过这样的分别念可以对事物产生决定性的认识。
功能:遣余的功能分为现前与隐密性,它通过排除实义不成立之部分,而其本性是摄属于觉识,而非属于物质之义。
分类:遣余可以分为名言遣余和心识遣余,此二者又可各自分为有实遣余和无实遣余,共分四种。有实遣余是指在心识中执着有实法时排除了不能起作用的无实法,而无实遣余则是指在心识中执着无实法时排除了有实法。
性质:遣余实际上是以分别念来安立的,即以分别念假立的,它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实质,或者说没有针对它的真实对境,就像镜子里面显现影像一样,镜子中并没有真正的外境色法,只不过是外境的影像显现在里面而已。
观点:萨迦班智达的观点是,所有的遣余识都是在心识分别念上安立的,而在外境上没有真实的遣余。
作用:遣余的作用是透过测察作用,排除与自己不同类别的法,从而单独建立某一法的认识
12:28 雪霏的思考,希望秩序化,而文字能够被互相误解的那部分,其实是针对这个世界的真相来说,它是特别小的,就是它远远不如这个世界的丰富性。
引用书籍:塔勒布《反脆弱》——如何在不确定中获得收益,
15:55 延展讨论,师徒传承的某种优势
18:15 不同的学习方式,先消化再理解 vs 先吸收再延展
19:14 - 25:10进入感性回答的流程里,每个人抽取一张牌来作为自己对于“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问题的答案
28:41 命名环节,大家给自己选择的卡牌命名(竹子:改变 |金导:循环|帕波:温暖|雪霏:依赖)
40:37 现代社会的效率和匠人精神的矛盾
56:25 下一个环节,每个人为其他人选择的图案命名 (具体请看下集)
本集策划:竹子
剪辑:竹子
音乐:lies lies lies (notes:在用卡牌来表达自我的时候,是不是有真实出现,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在真实自我被看到之前,我们也许都在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