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互联网是应用大模型的冲锋军?我们都想错了|专访华为云CTO张宇昕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

18.互联网是应用大模型的冲锋军?我们都想错了|专访华为云CTO张宇昕

61分钟 ·
播放数3371
·
评论数27

「这一次,狼真的来了。」张宇昕对我说。

1999 年加入华为的张宇昕,至今担任华为云 CTO 已有七个年头。从一名基层软件开发工程师做起,先后经历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过程中创立了欧拉部),而这一次,他确定,生成式 AI 的技术浪潮,真的与以往不同

「这一波人工智能让大家看到了泛化与通用——通用就是大家都能用。

「AI 从一个局部真理,走向了人人都信。」

「人工智能浪潮来临后,没有一个企业说我不用人工智能。」

不过,冰冷的现实是,人们对于技术的畅想无限,而落地时却进展缓慢——这是大模型浪潮迄今经历的,从热情高昂,到冷静务实的 600 多天。

昂贵、使用门槛高、技术仍存在局限,是大模型难以进入现象级应用的真相。

因此,放眼中外,云厂商成为大模型剧目中的绝对主角。他们既是辅导员——帮助一批企业率先用上大模型,过程中也售卖出自己的算力、基础设施和服务;同时也是攒局者——凭借对产业上下游的连接,先实现技术最大面积地应用,并充分观察、统筹、整合,再让产品反向牵引技术进步。

而中国的众多云厂商中,只有华为云,坚定地选择了难度最大的「AI for industry」——要将大模型率先应用于工业领域。

如果将华为视作一扇窗口,便能窥见千行百业在这次新技术浪潮下的众生相——

产业里的热情和焦虑都是空前的。在此情绪之下,一批巨无霸工业龙头,已经率先踏上大模型应用的牌桌,因为只有它们——拥有足够的财力和数据积累,有资格当「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一周前,我在海南,创原会技术峰会的现场,目睹了这些令人称奇的先进案例:在生产精煤、炼钢、水泥制造、医药开发与研制、疾病预测等等重要的场景里,贴着行业训出的大模型,能极大地提升这些场景的计算效率——在原本高危、高成本、高精度的作业场景里,大模型能够实现加速计算。举一个通俗例子,过去,做一次气象预报需要几千台高档的服务器,并运算上半天。现在,仅用一张卡,10 秒钟就能出结果。

看起来,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通过加速计算,行业能够极大地缩短生产周期(原本需要研发十年的药物可能缩短到月、甚至天)、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冗余(炼错一炉钢可能产生几十吨的废料),从而达到惊人的效益提升——在山东,仅一个矿井,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一年的产煤量能够提升 2000 多吨。

那天,我身边的与会人士西装革履,他们大多来自传统行业——但会颠覆你认为它「传统」的刻板印象。因为,在生成式 AI 的浪潮下,居然是中国工业界,现象级地、率先涌现出一批大模型应用的小闭环。

我在创原会现场,专访了华为云的 CTO 张宇昕先生。我们谈到了新的人工智能浪潮下,中国产业里的集体性焦虑及其对策,以及华为对于AI Native的思考。

企业用上、用好大模型的方式是什么?这项技术在哪些行业已经率先落地,具体如何应用?华为所倡导的大模型to B 路线,如何理解?有关这些关键问题,以及大量华为的内部视角,都蕴藏在这次高密度的访谈之中。

本期文字访谈也已经上线我的公众号《卫诗婕 商业漫谈》,欢迎大家搜索阅读。

本期嘉宾:华为云CTO 张宇昕

本期 Shownotes:

03:30 华为云CTO张宇昕:1999年加入华为,历经三波技术浪潮

06:02 华为云的大模型战略,「AI for industry(工业级 AI)」

06:22 中国是 AI 发展的黑土地?

07:04 热情、恐惧、大模型焦虑?——中国企业的众生相

09:48 这波技术浪潮与过往有何不同?

13:52 「这一次,真的是狼来了!

14:24 戳破幻想:人不会的,不要指望大模型会

16:25 无论中美,云厂商都是大模型的做局者,为什么?

17:40 大模型如何改变了云:服务层、模型表达和数据价值

21:05 过去云厂商就像水电煤气,缺它不可,但不会为它支付高溢价

21:36 过去一年,云厂商经历了怎样的竞争?

23:29 华为云的独特优势:算力,国产替代,和软硬协同

26:34 当下的大模型:成本还是太高、效率还是太低

28:17 30+行业,上千个客户,第一批吃螃蟹的客户已经开始赚钱

29:05 把大模型拉下神坛?

29:56 华为不刷榜?通识不解决企业的关键问题,要靠专业专长的know-how

32:55 专业数据训得越多,泛化性就会影响,一味追求通识的指标是个浪费

33:47 就像小学生教多了消化不了,当前大模型的算力效率局限

34:29 大模型客户都是巨无霸?只有大企业有可供大模型训练的数据

36:44 「我们号召行业共建开放数据集:你之优势,能补我之不足」

38:14 把「小」的大模型做好,会是一种趋势吗?

40:26 企业如何选择大模型:专业能力、多模态的组合,以及尺寸

42:31 小参数,但是精度好的大模型,未来企业会不断追求

42:51 华为发现了哪些高价值的 AI 场景?

43:03 用大模型挖煤:一个矿井,年产增加2000多吨

44:46 用大模型炼钢:一炉钢60吨的试错成本,省了

45:50 华为内部的武功秘籍:十六字真言是什么?

48:53 「方向偏了」,「目标低了」

51:16 从云原生到 AI 原生,华为如何理解 AI Native?

51:58 AI Native 的四步实践路径

55:54 现有产品还是先有模型?技术与产品的伴生之道

57:15 「我们如果走美国的道路,不一定能成功」

59:01 中美的大模型差距,需要产学协同,才能进行全栈竞争

(👆图为中美不同技术层的对位企业对比。)

(👆云与AI,生态的三角和倒三角。)

————————

加听友群,请添加微信 shangyemantan

商务合作、联络《商业漫谈》,请添加微信 SJ_Jelyne(添加需备注职务来意)

欢迎搜索并关注我的公众号「卫诗婕 商业漫谈」。

有关主理人: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这是一档关注科技、商业、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打捞时代碎片,文字对抗时间。」

微博:卫诗婕SJ_Jelyne

小红书:诗婕Jane's talk

展开Show Notes
鱼丸君
鱼丸君
2024.12.27
讲真好 深入浅出
卫诗婕_商业漫谈Jane
:
❤️
好巧不巧的是队友正是做工业界ai。华为to b的理念还是挺实在的,毕竟to b涉及到企业的数据安全数据确权定价,行业垂直领域其实应用范围非常小,开发成本非常高,华为自己也说我要派很多工程师到现场。所以现在只能是表面上ai叫的很响,忽悠段位很高,产业落地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那一个,就专精领域的“小的大模型“们,会不会最后被一个通用AGI全部吃掉。两条路到底是分叉的关系,还是说其实只有一条路。
卫诗婕_商业漫谈Jane
:
是,这也是悲观派和乐观派的分歧吧
讲得很实在
Rabbinake
Rabbinake
2024.12.29
关注后听的第一期 非常深入浅出,CTO也非常的坦率表达,点赞!
卫诗婕_商业漫谈Jane
:
❤️
来了,遥遥领先
robin_ren
robin_ren
2025.1.02
17:08 云上确实有海量的数据,但这里可能忽略了,云厂商并没有数据的直接使用权,也许并非嘉宾的本意,但数据安全问题值得人深思。
职场PlanB
职场PlanB
2024.12.27
AI+产业,进一步证明了现场有神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色数据集,形成特色的input。里面提到头部企业赋能AI,让我想到靠头部企业带头赋能特定行业,是不是也是一种新的ESG实践呢?只是,这样具备赋能行业中小企业的又有多少,有多少愿意? 我看到的“你死我活”更多一些。
作为HR,我想到的是职业选择和人才培养,什么样的岗位或职业才能穿越周期,不断升值呢?
卫诗婕_商业漫谈Jane
:
确实,我也感觉大企业未来的主动权会越来越大
HD472169f
HD472169f
2024.12.27
看到了中国ai发展的b面,华为云确实独特
卫诗婕_商业漫谈Jane
:
👍
为啥业界都说华为的大模型是杨植麟给训练的?不仅想起来多年前,区块链很火的时候,华为的区块链技术也是阿里京东最早期的那位女投资人的老外技术团队提供完全源码并在迪拜的分包项目给做的,原本承诺的回报是把虚拟币的 App 放入华为手机内 后来,2017 年 9 月 4 日,国家出法律定虚拟货币违法了,然后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可知这就是这期播客嘉宾只谈应用,且更多倾向小模型的原因吧?
配音有点诡异
明里酱
明里酱
2024.12.27
这期讲得真好!有内容有逻辑有深度有探索。
南城梦呓
南城梦呓
2024.12.27
来了
HD154910y
HD154910y
2024.12.27
为啥本来专家的经验就可以ai化了?这个训练数据怎么来的呢?
卫诗婕_商业漫谈Jane
:
技术专家深入到业务里磨出来
sunjie21
sunjie21
2024.12.27
大模型会先 to B,用于提效。在 to C 端,想打造一个 super app 太难了,主要是用户使用手机的方式在最近几年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智能眼镜还是噱头
卫诗婕_商业漫谈Jane
:
明年应用侧感觉可能进一步爆发
晨萱-语迟者说:未必。我随时激活豆包,对它说,查一下周末都有哪些餐馆/酒店推荐,还有其他各种请求,豆包都直接回答的很好,大模型改变了信息流动的渠道,不仅独立小创业公司很难做出好的 App,过去那些互联网中等公司也面临危机了
3条回复
HD154910y
HD154910y
2024.12.27
说实话是不是都是外包干的?😹
Jasonsen
Jasonsen
2024.12.27
虽然不觉得华为云多厉害,但是技术总监的聊天好听
momo_xtHl
momo_xtHl
2024.12.27
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