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32.电价“大跳水”,风光项目入市困局!

Vol832.电价“大跳水”,风光项目入市困局!

6分钟 ·
播放数19
·
评论数0

规模飙升、消纳难解、限电卷土重来……入市正成为风光新能源项目的不得不选。

锚定“2030年全部入市”目标,在顶层规划以及地方详规引导之下,新能源加速入市也已是不争事实。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到47.3%,较2022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

不过市场化规则之下,新能源项目业主也正遭遇着电价不确定而带来的最大投资风险。

多地比例继续扩大

临近年末,各省新一年的电力交易规则陆续出炉。作为装机结构中的主力电源,新能源入市比例可谓焦点。

据北极星统计,目前已有十地明确了2025年风光项目的入市方案,预料之中,多地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继续扩大。

近期备受关注的冀北南网,根据《河北南部电网2025年电力中长期交易工作方案》,区域内直调光伏、风电场站自取得或者豁免电力业务许可证后次月起,按照上网电量一定比例参与省内市场化交易,其中光伏比例为60%、风电30%,较2024年的最低20%比例大幅上升。

南方重省广东,2025年市场交易电源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扩大至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按照政策要求,2025年新增并网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集中式光伏须参与现货,安排50%基数电量+50%交易电量;2025年底前全部110kV电压等级的集中式风电场站、光伏电站将参与现货,安排90%基数电量+10%交易电量。

浙江省由2024年的自愿入市,调整为2025年统调风电、光伏项目的10%电量需参与现货,90%电量分配政府授权合约执行政府定价。

西部多省的普遍规则即优先发电计划外全部入市。其中新疆2025年普通风电、光伏项目的保量保价优先小时数分别为895小时、500小时,较2024年下降30%以上。宁夏2025年风电、光伏项目优先发电小时数与2024年大致持平。

当然,相比集中式电站预期中的比例上升,市场更为冲击的则是分布式光伏的跑如入市。

在“首吃螃蟹”的浙江、江苏之后,河北率先按下“强制键”,2025年冀北电网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的20%电量参与绿电市场,河北南网同样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的入市比例为20%,并且“新老”区分,2025年新增项目1月1日后入市,存量项目则暂缓至6月底。

同样作为分布式光伏大省,山东刚刚丢出“深水炸弹”,2025年到2026年新增分布式光伏可自主选择全电量或15%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其中是否囊括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还须进一步等待该省2025年电力市场交易方案。

此外,广东、陕西也鼓励分布式新能源直接或以聚合虚拟电厂方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电价困局何解?

谈及入市,电价不确定性成为投资者的最大“梦魇”,电价“大跳水”也确是事实所在。

背后根源还在于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而现货市场新能源出力往往与现货价格呈现负相关,新能源出力大,现货价格低,新能源出力小,现货价格高,这也导致出力更为集中的光伏项目影响更大。

据“兰木达电力现货”统计,11月山西、山东、甘肃、蒙西光伏现货均价均不足0.2元/千瓦时,山东同比、环比均大幅下降。逐旬统计,山东11月下旬光伏均价甚至仅3分/度。

对于“温室中”成长的分布式光伏,以河北南网为例,历史月份光伏企业分时段发电量比例中,平谷+低谷电量占比超过80%,9个月低谷电量占比超过30%,存量全额上网项目项目入市或面临亏损边缘。“北方分布式光伏项目不能碰”的声音渐起。

事实上,由电价风险引发的投资结构变局也已显现,叠加土地风险等因素,在今年各省下发的新能源指标中,河北、贵州、广西、山西等多省风电指标远高于光伏,甘肃多地甚至“清一色”的风电项目。

现在则是,实现既定的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2030年风光装机需在目前基础上再翻一倍。稳规模、稳投资迫在眉睫。

直击新能源电价痛点,有效调节新能源的随机出力,新能源+储能携手入市备受瞩目,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多有专家建议以聚合和虚拟电厂方式入市。

此外,在行业公开会议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时璟丽建议,应尽快明确政策,实施新老项目划断。可借鉴的国外经验如英国的差价合约机制,开发企业直接参与市场或与用户签订长期PPA,差价合约制度可兼顾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和保障可再生能源项目一定收益。但未来市场将是多种机制的融合,机制设计关键是长期合约、差价疏导和责权利统一。

回归始源,肩负绿色属性的新能源,核心还在于机制引导切实提高和体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

截止目前,电力交易已在全国大多省份展开,试运行以及正式运行的现货市场也已拓展至二十余省区。“伊甸园”消失殆尽下,入市成为必选项,平稳迈过这道“坎儿”,急需从投资者到市场机制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