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玉伯创业自省:我是什么货色乱翻书

196.玉伯创业自省:我是什么货色

76分钟 ·
播放数13525
·
评论数65

【本期嘉宾】玉伯

王保平(前语雀总负责人,阿里花名:玉伯)

主播:潘乱(「乱翻书」主理人)

【时间线】

00:35 创业以来的感受:时间快且创业过程枯燥,但有乐趣

03:23 YouMind产品定位与发展方向探讨:从剪藏切入,聚焦内容创作

14:32 创业阶段的竞品关注、工作重点及商业化考量

17:48 探讨与用户共创中真实需求的发现及创作产品的收敛难题

23:32 关于百度文库收入及豆包桌面端与Arc相关讨论和创业者机会分析

24:42 AI产品困局与AI浏览器发展探讨

28:58 关于工具截胡、AI赛道选择及创业认知的讨论

34:26 创业成败与工具无关,原子化思考探索产品新机会

40:59 关于YouMind总结及AI纸笔产品设计方向与不做事项讨论

42:33 关于创业的讨论:创业者的定义、初心及产品持续维护

44:01 创业者把自己是什么货色想清楚之后,才可能会比较持久

48:47 创业者回大厂问题探讨及个人内在动力、互联网产品指标相关思考

58:44 腾讯微博关停原因探讨及产品创新、AI时代发展思考

67:32 做墨问专栏的经历与感悟及对产品观念的转变

75:09 刘项原来不读paper

【开场&结尾音乐】

开场音乐:李小龙 - 好久不见(电视剧《武林外传》片头曲)

结尾音乐:虞霞/李小龙 - 侠客行(电视剧《武林外传》片尾曲TV Verison)

【往期推荐】

1、本节目第160期:对话玉伯:字节是我在阿里的第16年,今天是Last Day(2024年5月)

2、第71期:对话玉伯&镜同:语雀的前世今生,跟钉钉和支付宝是什么关系?(2022年6月)

【关于「乱翻书」】

「乱翻书」是一档关注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的圆桌对话节目。关心How和Why,以及少有人注意到的What。内容主要方向是科技考古、行业观察和前沿思考,研究公司的兴衰循环,希望能够为你带来信息增量。

「乱翻书」主理人是潘乱,代表作品有《腾讯没有梦想》、字节跳动/快手早期关键节点的系列特写。

【关于主播】

视频号/即刻/小红书:潘乱

公众号/播客:乱翻书

【图】2024年5月份潘乱(左)采访玉伯(右)

微信公众号:乱翻书

视频号:潘乱

商业合作:联系微信 tongxing717

本期编辑:怀杭

展开Show Notes
听完了玉伯@玉伯 和潘乱@潘乱 的这期播客,不得不感叹,真诚才是所有一切的必杀技。果然和他的签名言行一致。播客里谈到了创业,也谈到了产品,作为一个消费品类下的品牌型产品人,分享一些我脑子里的关于产品的想法和反思。

“用户的真需求不是产品的真需求”,不得不说这句话听到的时候真的是平地惊雷的感觉,总有一种产品人翻身做主人的爽快,但是平心静气下来想,技术类产品可以这样做,消费品也真的可以吗?初想来好像是不行的,用户说想要美白,于是要加377,用户说想要抗老,于是要加A醇,多肽,用户想要什么,好像都得满足,只是产品的包装,调性不能丢,但是什么需求不能往里放呢。但是仔细想想,其实可以做到,核心在于你要想明白你要赚谁的钱,也要想明白你不想赚谁的钱,接收品牌/产品自己存在生命力和辨别力,我觉得这很重要。

“新体验减旧体验大于替换成本”,这件事情的替换就值得做。我有两个角度理解这句话,首先,我们经常说消费品很难做到忠诚度,其实核心的原因之一,还是替换成本太低,无论是价格,质量,还是实际体验。为什么婴儿奶粉很难替换,其实是替换成本不可估量,尤其是新手爸妈很难估计,所以第一口奶才如此重要。其次,要把体验做得更好,这件事情还是要花心思在多处,产品使用体验是一处,产品使用后对这个使用群体的认同感也是一处,甚至产品本身之外的服务体验也应该是一处。能做的不少,还是得做起来。

“一秒变小白”,这句话深以为然。所有人都想找新客,但是每天大家最终的处理方案都是怎么让老客买更多,我们真的有想过品类新客进入这个新品类的痛点吗,其实很少有人去了解,即使了解了也不处理。比如卫生棉条,所有人都知道新客的难处在于需要手套,希望能有无菌接触,但是送个指套,就说成本过高。这何尝不是一个本末倒置呢。

做产品其实和做人一样,都是要(让产品人自己)沉下去,(把用户的需求)举起来。能有如此真诚地表达真好。

另外想说,真的是听了玉伯兄自己说YouMind 的想法和设计思路,才觉得自己离YouMind 更近了一点,我们录个讲解视频好不好,哈哈哈。
空白的回忆:对消费品很难做到忠诚度持怀疑态度。苹果 奢侈品 茅台 都很有忠诚度。主要还是看你这个企业的长板是否足够长,能否产生足够的壁垒。
艾汭柯丁Eric:我提到的消费品更多是快速消费品。你提到的这些 Case 也要细分,如果是奢美,也没有那么高的忠诚度。
3条回复
奕生eason
奕生eason
2025.1.06
说实话,我认为在创作这个角度去卷并没有什么差异化的亮点
晨萱-语迟者说:说白了就是认为大模型当下没有做或者做不好的地方,不是机会,大模型能轻易扩展。山姆奥特曼早就明确公开说过,不要去做 OpenAI 做不好的东西,而是先当 OpenAI 是完美的 ,然后在平台上想做什么
玉伯:感谢说实话,哈哈
5条回复
嘉宾非常真诚!
kamu
kamu
2025.1.06
感叹一下,乱总好高产,玉伯柔中带刚。你们刚好聊到AI浏览器,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门户,到搜索,再到app的推荐信息流,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逻辑线索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两种主要方式:推荐和搜索平衡的问题。推荐是被动接收,搜索是主动获取;搜索是更高级的一种方式,有问题才会去搜索,而问题又来自被动接收推荐的信息。

自从谷歌把搜索框独立于门户之后,移动App又把搜索框依附于信息流;随着张一鸣推荐算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AI时代如何平衡推荐与搜索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浏览器的地位一直在退居幕后,从搜索框到App再到对话框也不是不可能……统一手机端和PC端的用户体验,当然这个对话框肯定不止文本信息,也不限于一问一答,而是包含多模态,推荐和搜索的内容容器。

目前看来,信息的接收与内容创作融合在一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看到一个好看的模版就会问“要不要同款”……
kamu:推荐和搜索如何平衡背后更本质的是如何满足用户对内容兴趣和品质之间的平衡。 搜索算法解决用户如何搜索出高质量内容;推荐算法解决如何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平衡推荐和搜索就是要解决用户对于内容既要感兴趣又要优质的问题,因为每一个被推荐到用户面前的信息,都隐含一个问题,这个信息质量如何?当推荐信息的互动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内容质量,解决这个问题要依赖信息的搜索比对以及更好的推荐……
产品经理经常做产品就是解构,一个最经典的一个解构之一就是把它工作流化。 -- 理工科思维的工程化(一种需求的细化and可复制性)



把它但实际上工作流化,这就是就只能回到做那种应付型的创作。但真正我想做的肯定是做那种本天成的创作,希望还能够帮到用户。 -- 文科科创作思维,经常没有逻辑,只是感性上的灵感,讨厌行活,希望所谓的颠覆性创新(其实也与生产成本低,后续传播效应广有关)(一种对标准化的抽象or不同方向的假设与探索)
NewMaking
NewMaking
2025.1.07
玉伯可能不太适合创业,做不到王坚博士那个份上……
玉伯:的确如此。王坚博士太强大
NewMaking:我略用过语雀,感受就是,这个团队做不到像王坚博士那样去哭一通…………我最早是用evernote,evernote限制设备数量后转有道,但有道知识库不行,试了语雀,但语雀一言难尽,没用飞书是因为飞书文档没应用程序只能在线,最后还是用有道
3条回复
John李_13GG
John李_13GG
2025.2.02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作为平常人,努力回归平常心,可能才是人生的正解。可惜,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真实认知,早被周围的躁动、欲望带偏了。
SydneyCheng
SydneyCheng
2025.1.18
“做AI应用不用死磕paper~里面没需求~”
参议员
参议员
2025.1.15
摘自《失控》:(伯尔特的理论)是说,我们组织写作空间的方式 也就是我们组织思想的方式,最终成为我们考虑世界必须组织自身的方式。
杨攀同学
杨攀同学
2025.1.08
最近半个月听得最认真的一期播客😊
gegrgr-
gegrgr-
2025.1.08
玉伯真的太有人格魅力了!
JimmyLau
JimmyLau
2025.1.08
这个产品的逻辑 普通人听不懂……不看好
文宝_PBUg:也不一定,面向于创作者,如果出现一两个爆款没准就火了
可达鸭呱呱呱:其实他做的是选题创意后的文稿调研工作和列大纲,的确这些是十分无聊繁琐和标准化
slowisthefas
slowisthefas
2025.1.07
刘项原来不读paper
真的cosine
真的cosine
2025.1.14
玉伯哪里人,听这口音有点熟悉😂
玉伯:湖南人
宫秋
宫秋
2025.1.08
1:11:13 用什么挣了小几十万?mowen 是啥
玉伯:墨问便签
比较真诚,我也给个真诚的建议:英语语音也该提高一下。
玉伯:苦练口语中。感谢建议。
22:27请教下这款产品的名字,以及他帮助写的内容叫什么🤔
wzhudev
wzhudev
2025.3.20
子文Owen
子文Owen
2025.2.05
40:49 稿、未完成态的作品 —— draft呀
HD702171d
HD702171d
2025.1.29
非常非常喜欢语雀,听了这期,明白为什么喜欢了,透着纯粹和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