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3|成为一棵自由生长的树,与负重的期待解绑归林InsideNature

Vol.13|成为一棵自由生长的树,与负重的期待解绑

36分钟 ·
播放数862
·
评论数22

站在新年的起点,我们不仅许下心愿,也将面临春节时家人的种种期待。期待有时触发希望,有时却变成一种束缚。

在重重期待中,我们是否迷失了自我,又该如何面对?

我们曾努力满足家人的期待而“砍去自我”,却终于明白,某些期待背后隐藏着爱的枷锁。

通过课题分离,我们学会在内心划定界限,不再被外界期待所牵绊。

比起追求严苛的目标,我们更愿意顺着兴趣与好奇心自然流动。

我们可以将自己视为一棵自由生长的树。不求完美无瑕,只需偶尔的修剪即可。而我们将以顽强的生命力,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暖阳与寒冬。

这期节目,我们陪你一起,与负重的期待解绑。

📷 边看边听:

如果你想图文并茂地收听本期节目,欢迎前往『归林Inside Nature』公众号浏览哦。

🎧 在这一期,你将听到:

02:15 被爱着的同时,也被寄予了很多期待

06:50 付出了,便觉得应该能开花结果

09:53 曾把自己缩起来,塑造成他人满意的模样

12:04 面对双向期待,从课题分离开始

17:51 平整不是植物的天性,没有谁完美无瑕

21:44 新年计划虽美好,但有时难以完成

23:46 更愿意随着兴趣与好奇心自然流动

26:31 抱有最好的期待,但做最坏的打算

30:12 将自己想象成一棵自由生长的树

📌 本期延伸浏览:

· 《了不起的我》 陈海贤

· 《我们最需要的》 [美] 麦克斯·埃尔曼

· 我们观察到的那些不平整的植物

本期专有词汇提示:

课题分离、猪笼草

🎵 本期 BGM:

New Light - Mega

🌳 关于我们:

走向自然,本就是一场疗愈。

欢迎收听『归林Inside Nature』,一起跳出城市时空,让心灵在自然里小住一会儿。我们是灵濛和阿狗,两个顺其自然生活的女性,大自然的孩子,也热爱摄影、心理与艺术。我们与你分享自然中的观察,以及自然给予心灵的体验。

我们愿与你一起,与自然为邻,松弛、自在地生活。

💬 听友群:

当你看了一场盛大的夕阳后,在自然里完成了一场行走后,阅读了一本直击心灵的书后,我们希望,能有一处交流场所,完整地容纳你的所见与感受。

我们欢迎你加入听友群,这里与自然、与心灵同频共振。

入群方式:搜索微信号「insidenature」添加小助手归归,备注“听友群”。

🚶 找到我们:

即刻|小红书|公众号|抖音|微博|豆瓣|知乎:归林InsideNature

展开Show Notes
28:25 给你们点赞!!👍🏻
归林播客
:
给你点赞!👍👍
此方_Love
此方_Love
2025.1.15
好棒的分享呀,这一期主题也很有共鸣 感觉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期待。比如家长对孩子抱有期待,孩子对家长也会有所期待,这些期待在不知不觉间就化作了“爱”的捆绑。也很想抱抱灵濛和阿狗,听到你们的分享很心疼,但也为你们能够勇敢把这些经历表达出来感到高兴🫂🫂 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看见”。

同时这也让我联想到我与我爸的交往,感觉一直很压抑,自己的想法也始终不被看见,没有回应。但是当我去年终于下定决心再次鼓起勇气跟他交流自己对未来道路的想法之后,情况也竟然有所改变了。对我来说真的很鼓舞,也想把这个小小的鼓舞分享给你们~

本期节目里,最喜欢的一句是“植物界的审美估计是多元的,允许有它自己的样子,不满足于谁的期待。”
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姿态与生长方式,人也一样,所以不需要要求自己完全和别人保持一样。允许每个人成为自己,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放下想要改变与背负他人命运的想法。

而对自己的期待有时也会化作一种压力。过去我也曾对自己非常严格,一度非常紧绷,但现在也在尝试慢慢接纳自己。就如同你们所提到的,学会接纳生长与变化,不一定要逼迫自己成为理想的模样。落在哪一片土地上,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也是我所向往的。
归林播客
:
谢谢此方的留言!你和爸爸的故事真的很触动我们~的确,当我们首先鼓起勇气,迈出沟通的第一步时,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一些改变的空间,远比一直困在压抑的泥潭里要好得多。通过表达与对话,我们才能真正“看见”彼此。 “落在哪一片土地上,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句话我们特别喜欢!每个人面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课题时,不需要与别人相同,也不必期待他人完全理解我们或换位思考。 希望你在这条接纳与生长的路上,能越来越自由,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我们每个人的枝叶在地上独立,而根却在地下温柔地连接着。我们和你也连接在一起~
此方_Love:💚💚谢谢你们用心的留言 感觉到了一种被看见与接纳的力量☺很喜欢最后一句“我们每个人的枝叶在地上独立,而根却在地下温柔地连接着。” 感恩遇见 也预祝新年快乐!
桥桥M
桥桥M
2025.1.11
08:56 这句有被戳到:“期待变成了应该”
归林播客
:
我们在《了不起的我》中读到这个观点时,也忽然被戳到了~
暴走古丽
暴走古丽
2025.1.11
17:49 真实的表达自己做自己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会自动脱落~长期看来太划算啦。
在我做这个练习的时候也会警惕一点,保持开放性❤️
归林播客
:
是滴,在这样的表达中,可以一次次接近真实的自己~的确,我们也发现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双方都摊开来沟通,而不是习惯性对抗~
暴走古丽
暴走古丽
2025.1.11
16:23 关于这部分之前听到一段话也是敲了我一下子,“做为成年人永远都有选择。一旦我们把一个人的行为限制在“应该”或“正确”的状态,其实就是在忽视和蔑视一个人的主体性。
执着于让某个人用特定的方式对待自己也是客体思维。
你要明白自己要什么,而不是你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当我明白我想要什么,我可以有一百种方式获得。想从某个具体的人身上得到,那就是执念。”

就像你们说的,这种期待的捆绑首先要被看见,擦亮这面镜子,然后慢慢的找到自己为什么执着,解绑。
归林播客
:
深深与这段话共鸣了!小本本记下来哈哈~ 无论是用“应该”思维对带他人、还是对待自己,的确都忽视了人的主体性,我们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机器人或工具。 以前会用一个方法对待自己,就是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朋友,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自己。这样就自然会对自己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包容 嘿嘿~
岛语无声
岛语无声
2025.1.11
一个节目也像一个后花园,细心的打理照料和欣赏它本身就是一件乐事呢🌻🌷💐
归林播客
:
哈哈 用养一株植物的方式,或者种庄稼的方式来养这些内容,看着这些小朋友们慢慢生长,本身的确是个治愈的过程~欢迎你来光顾我们的小花园,顺便浇了点水~
虹子_lnaR
虹子_lnaR
2025.1.09
33:27 其实对于宇宙 我们不止是小
组成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都来自宇宙。我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宇宙中爆炸的星体。我左手的原子和我右手的甚至来自不同的行星。我们凝聚了这个宇宙的一种可能性,是一部分宇宙。
而且,相对宇宙,物理上我确实小的,但那么渺小的我们,居然能用认识和实践去探索这个浩瀚的宇宙,与之平等对话,我对此感觉很自由。
想起泰森的话,“我们不只是生活在宇宙中,宇宙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个宇宙,都可以去探索自己无限的可能
归林播客
:
我们渺小却鲜活,与世界有着微妙的连结~或许,一切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阿狗和母亲的关系和我一模一样
芷君呀
芷君呀
2025.1.09
08:22 但是“期待”的底下实践者还是自己本体,自己也有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全部都说或责怪父母的期待。
归林播客
:
我们并没有责怪父母的期待哦,只是想表达,有时候父母的期待可能变得过重,以至于压住了我们的自我。这种时候,我们需要试着解绑一下。就像你说的,实践的本体是自己,那么我们同样也可以成为放下父母期待的本体,选择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当然,如果我们想要的生活恰好和父母的期待一致,那就更好了,这种一致本身也是一种自由选择。而当不一致时,放下父母的期待,并不代表否定父母的爱或努力,而是对自己需求的接纳和尊重~
孩子不是属己之物,很多父母没想明白这点,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你这么做是在下意识地解绑。真的,让他们失望好了,不要有愧疚之心。
归林播客
:
很多父母在无意中都可能会有这样的心态——他们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延续或某种“私有财产”,而忘了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人生道路 我们在播客中可能没有特别清楚地表达这一点,但其实,在父母过重的期待下,即便让他们失望了,也没有关系。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每个人都应该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是父母的期待,还是社会的压力,都不应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我们不需要符合任何人的期待~ 当然,可能有些孩子有这样的决定可能会带来愧疚感,尤其是在面对父母的失望时。可是,孩子并不是父母的“财产”,而是一个有独立意愿和想法的个体。做为孩子的我们并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任何期待来证明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在此过程中保持真诚和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生长的勇气~
不是 既然期待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不自己给呢
归林播客
:
或许父母在面对一些事情时感到无力改变,因此将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相对地,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作为孩子的我们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父母不试着改变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可以尝试通过更好的沟通方式来达成彼此的理解。比如,孩子可以试着和父母聊聊自己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同时也倾听父母内心的想法。父母可能会因为你的主动分享而感到开心,甚至对孩子的追求表示支持。如果在尊重双方前提下的沟通中,发现父母依然无法理解你的想法,也没关系。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用“”课题分离”的方法,把父母的期待和自己的选择区分开来,专注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