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33.一个心怀理想的支教老师,开始「黑化」体罚学生故事FM

E833.一个心怀理想的支教老师,开始「黑化」体罚学生

41分钟 ·
播放数33644
·
评论数236

故事FM ❜ 第 833 期

今天这期节目的讲述者熊老师,出生在一个省会城市,从小出于兴趣爱好而熟读人文社科,在国内排名顶尖的大学读本科,又留学,曾在北京当过记者。他是城市精英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城市精英教育的对抗者。

熊老师选择到乡村支教,原本是想当一个温和的陪伴孩子成长的老师,证明自己小时候在大城市经历的权威打压式的精英教育不是唯一的道路。但他来了之后才发现,这群山里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家长和老师的打骂,甚至已经习惯了以暴制暴。成人世界中更隐晦、更冠冕堂皇的暴力,在孩子的世界中,以更加野蛮直接地生长。

/Staff/

讲述者 | 熊老师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王沁

声音设计 | 桑泉

文案整理 | 王沁

运营 | 鸣鸣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商务合作:bd@storyfm.cn

微信公众号:故事FM (ID: story_fm)

新浪微博:@故事FM_StoryFM

个人微信号:gushi_fm02

展开Show Notes
易宛水
易宛水
2025.1.19
看到标题就想到“放下助人情节 尊重他人命运”……
AndrewGuan:没人可以独善其身,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那么勇敢去尝试改变,起码对那些付诸行动的人一些尊重,而不是调侃一句“放下助人情结”。
阿晃:旧社会若没有革命青年站出来,安于命运,咱们是不是还得跪倒一片叫姥爷?
7条回复
艽氷
艽氷
2025.1.19
让我的刻板印象更加刻板,去山村支教最受教育的是支教老师。
雒志龙
雒志龙
2025.1.19
没有金刚怒目,莫施慈悲之心;莫介入他人因果。
我特ever:太典了。没想到向善和慈悲都能成为强者的“特权”。人人不管他人瓦上霜,结果只会滑向自己的房子被推倒。让弱者不弱势的,是众人拾柴星星之火。你的这句话之所以流行,不过是包装了一层笔墨宣纸的“慕强”。
莫及:就是就是,自己没有勇气去帮助别人,还站在制高点去调侃别人
听完了,我从一个偏僻农村出身、现在在首都读书的学生角度看,这位老师过于理想化甚至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他没有在这种类似社会达尔文价值观体系下学生群体中建立起自己权威的方法和能力。开化程度低地区的“支教”从来都不是一个实现人生价值、散播文明种子的好方式。这位老师人很好但我角度看他就有点幼稚和“自我感动”,无论来多少个支教老师也难以改变这种暴力和不求进取的环境。我中学的经验是在这种暴力体系下每个人所谓“好”学生和坏学生都被裹挟在其中,如果你是一个有点觉悟、不愿荒废青春的“好”学生,你必须在这种体系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变成霸凌者或起码保证自己不被霸凌,拿自己的智力和努力变成考试机器。而这种“好”学生的产生往往跟学校教育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和个人认知水平。所以我很感激我虽不富有但也不堕落的家庭氛围,感谢父母给我还算聪明的基因,能够有机会脱离贫穷的农村去大城市看看。
椒绿绿绿绿:考到北京又能怎么样?你也还是没跳脱出“小山村”的价值体系啊?难道这个小山村面对的困难是培养不出一个考的到北京的学生嘛?我不相信这个老师不断的改变与尝试影响不到这群孩子一丝一毫。
越向书:怎么做才是“散播文明种子”的好方式呢?
22条回复
BIBO_trGc
BIBO_trGc
2025.1.20
我也在云南边境支教了两年,听得我太有共鸣了,这两年经历的无奈和痛苦真的很难受。我也是一直忍着不打小孩,有时候真的常常气得胸痛,但是温和在他们眼里就等于是可以欺负的老师,这些都让我很错愕。很多家长也完全不好好负责,太累了,这两年身体也变得不太Ok。虽然有很多感动瞬间,但实在有太多无奈了。
Hazuyi:抱抱你,你们都辛苦了
一只老男人:孩子不过是成年人世界的投射
3条回复
熊老师还是结婚生子吧 把这么好的耐心和爱心留给自己的孩子吧
小米辣_oZyM:如果人人都能把爱给自己孩子,社会会变得很美好。
一只老男人:只把爱给自己的孩子?大家都这么想,社会就会变得更恶
5条回复
16:36 “我连这种事情都做不好”这句话其实暴露了讲述者的价值观,觉得教育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事实上教育却是最难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个自己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人而言。
越向书
越向书
2025.1.20
40:52 致敬改良土壤的人。
Yoyole
Yoyole
2025.1.20
这个老师很棒了,能让他们看见另外一种可能性已经很了不起了~👍
同为教育工作者,这期真的深有感触,打了很多字,最后还是删了,提醒一点,女生去支教,一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9413:好奇打的很多字是什么?讲嘛
爱听播客的王老乐:那就不去了,别去支教
5条回复
理想不可放弃,你不会改变所有人,但总能影响几个人。
我当初对日本的支教老师也没重视,比如上课玩手机、请假……回头看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
阿嘉子
阿嘉子
2025.1.20
整个故事最后的结尾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后面肯定还有更多的事件、个人更多的体会,但也隐而不谈,支教或者说教育这个话题也是蛮敏感的。作为一名大四的师范生,并且还是定向师范生,之后99%的可能回到乡镇当老师。我整个求学生涯对教育的理解经历了:外行看热闹(高考填志愿,不讨厌教师行业,听从家里人意见填报)、逐渐理解并且喜欢(大学课程的熏陶和大学老师的言传身教、个人实践:去参加广州灯塔计划到乡村支教一个月,教授社区探索课程、性教育、自然教育等等,大二大三连续参加了两年,第一年是义工,第二年是领队。灯塔计划这种脱离于中国教育体系,也就是摆脱用分数评价学习的教育,是我觉得先今社会上,最接近理想中的教育了。那时候我心中怀揣的是一股热情,我可以去为像我一样乡镇出生的孩子,带去不一样看待世界的视野。但是一旦你进入真正的教师行业,一切就都变了,也就是第三个阶段。)、对教育行业祛魅(在广州小学实习四个月,从一开始的不敢骂、不敢管,并且带着师范生的骄傲或者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一线教师,不认同ta们的一些方式和教育理念,到逐渐理解ta们,只能说“每一项制度、每一个方式形成并且维持不变,在那个时期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在中国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之下、双减政策之下、社会用显微镜看教师行业现状之下,教师能做到的其实是在完成学校要求、家长要求的教学任务之外,在小小的范围内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但前提是你也是个人,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情绪、明暗面等等,要允许自己是个普通人,“不要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除了教授知识之外,班级管理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之下。)最后,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洗礼,现阶段我的教育理念是处于一种“虚无”的状态之中的,但我铭记实习阶段,我非常欣赏的教师说过的一句话,也送给你们。“不要总说自己爱学生,爱学生最好的体现就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一份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它不是救赎。
直到这期我听故事fm最开始的感觉回来了
39:14 只要改变一点点,就会一点点改变
HD423430e
HD423430e
2025.1.20
15:47 ...虚弱的理想主义者,强撑什么?又不是救世主,干不了就不干喽,有力量了再去帮助别人,不然世界上多一个受苦的人也没什么意义。
喀秋莎
喀秋莎
2025.1.24
“不要比这个(中指),比这个(大拇指)。”
听到这个莫名很感动。
要相信教化的力量,虽然不能一蹴而就,虽然需要前赴后继一代一代的努力。
瑶啊瑶-
瑶啊瑶-
2025.1.20
学校在教育上只是辅助,最主要的还是家庭环境。
IvyYan
IvyYan
2025.1.21
21:44 恶劣的童年环境会促进糖皮质激素(glucocoticoid)的分泌——这是一种压力激素。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会使得杏仁核过度活跃,并抑制有关理性思维的前额叶皮质的发展。甚至于,欺负更弱小者是可以降低大脑糖皮质激素的含量的。
叶砖头
叶砖头
2025.1.21
的确可以随时放弃,但是老师没有,凭借着一颗金子一般的心在做着这件事,很了不起。孩子被环境影响很多,在学校就算老师做到100分,回家就被家长拉到50分,又无法改变家长。在这种被无力感包裹的情况下,还是在努力让孩子变好一点,有大爱的好老师。
26:03 代入了,真的很火大,他完全不知道道歉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