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场与内心的深度对话。这一期节目,我回归最纯粹的表达,没有框架,没有预设的主题,为了让这期内容更纯粹,连背景音乐都没有,只是让内心自然流动。
最近,我发现自己陷入了目标和自驱力的迷茫中,仿佛偏离了最初的航线。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驱力?是恐惧还是热爱?我们总是在强调“不迎合流量”,但是否内心深处仍在追求它?
于是,我暂停了播客的更新,给自己一个“刻意的暂停”,试图在混乱中找到成长的节奏。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它让我明白,混乱是成长的一部分,而“把心安住”才是关键。
在这期节目中,我将分享如何在目标化的人生中保持松弛感,如何面对内心的纠结和焦虑,以及如何在碎片化信息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不仅是一期播客,更是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希望你能从中找到共鸣,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把心安住。点击收听,让我们一起探索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本期亮点:
- 目标与自驱力的迷茫:我们总是在追求目标,但是否真的理解自己的内心?
- 刻意暂停与内心的对话:给自己一个“刻意的暂停”,去觉察内心真正的需求。
- 把心安住,接纳混乱:混乱是成长的一部分,接纳它,让它成为成长的契机。
- 直面情绪,接纳一切:学会观察情绪,而不是抗拒,让快乐成为一种选择。
🌟 听完这期节目,你可能会收获:
- 如何在目标化的人生中保持松弛感。
- 如何面对内心的纠结和焦虑。
- 如何在碎片化信息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本期播客大纲:
引言
- 欢迎语,介绍本期节目回归最纯粹的表达,没有预设框架。
- 提出近期的困惑:目标设定与内心表达的冲突。
第一部分:目标与自驱力的迷茫
- 分享近期的混乱状态:播客更新的压力与目标达成的反思。
- 探讨自驱力的本质:是恐惧还是热爱?
- 提出问题:为何在强调“不迎合流量”的同时,内心仍渴望它?
第二部分:刻意暂停与内心的对话
- 介绍“刻意暂停”的概念:给自己时间去觉察内心的真正需求。
- 分享暂停期间的焦虑与混乱:二次成长后的认知碰撞。
- 引入《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本书,分享书中关于“混乱”的启示。
第三部分:把心安住,接纳混乱
- 解释“把心安住”的意义:接纳混乱,让它成为成长的契机。
- 分享如何与混乱相处:觉察念头背后的真正原因。
- 讨论“向内求”与“与世界链接”的平衡。
第四部分:在目标化人生中保持松弛感
- 探讨如何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保持内心的松弛感。
- 分享个人经验:如何避免被碎片化信息占据时间。
- 讨论如何有意识地掌控生活节奏,而不是被外界牵着走。
第五部分:直面情绪,接纳一切
- 分享如何观察情绪,而不是抗拒或逃避。
- 引入心理咨询师的建议:直面恐惧,让它不再可怕。
- 讨论如何在快乐与痛苦之间找到平衡,选择积极的一面。
结尾
- 总结本期节目的核心观点:把心安住,接纳一切。
- 邀请听众在留言区或通过公共邮箱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故事。
- 感谢聆听,期待下一期再见。
📖 推荐阅读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作者是藏族喇嘛、神经科学家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马修·李卡德出生于法国,早期在细胞生物学领域进行研究,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弗朗索瓦·雅各布 。后前往喜马拉雅山区,跟随多位藏传佛教上师学习并修行,长达40多年。在这本书中,李卡德结合自身的修行经验与现代科学研究,分享了关于如何获得快乐、内心平静与幸福的见解 。
💌 欢迎互动
如果你对这期节目有共鸣,或者有自己关于成长和内心探索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通过我的邮箱 172585097@qq.com 与我分享。
还有一个问题是面对同事口中所谓的巧合,从我这儿开始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了,起初我愤愤不平,没过几天我就接纳了,不再认为这件事情这种区别对待是针对我了,只是从我这儿开始,今后其他人会不会这样也跟我无关了,活没增加多少,但因此带给自己的内耗令自己得不偿失,不是说就任人宰割,听之任之,只是劝慰自己去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因为一开始想要不变的那个东西对自己而言也不是很喜欢,所以不再坚持,就不要担心自己同意了安排又被他人议论自己傻!
工作上的烦恼加上孩子的学习方面,最近令自己身心有些吃不消,但是这些问题都拖不得,自己不知该如何找人理理思路?
想听听博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