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白宫突然之间收到了一个邮寄视频。视频里面一个男子声称自己制造了3枚小型的这种核弹,分别安装在了美国三个不同城市的隐蔽角落里面。然后宣称四天之后,这三枚核弹将会自动引爆
是否确有三枚核弹?
男子本意为何?
安全部门又如何应对?
结局如何?
人性的两面性分别写着什么?
-理性组-
INTP丁律×INTJ邓律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律师事务所或律师的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建议。
-案件可视化-
01:20 探讨电车难题与道德选择
05:06 案件正式开始
04:08 揭露核弹威胁:审讯与心理战
09:57 审讯中的道德与法律困境
20:45 心理战术:温暖与恐惧的选择
30:02 复仇
37:25 谈判与交换
45:45 道德困境
50:37 突破心里防线
55:36 最大的恐惧
59:55 人性考验
01:08:02 探讨电车难题与法律道德选择

电车难题
1967年,菲利帕·福特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中,首次提到了“电车难题”
假设在一个电车轨道上被绑了5个人,而它的备用轨道上被绑了1个人,又有一辆失控的电车飞速驶来,而你身边正好有一个摇杆,你可以推动摇杆来让电车驶入备用轨道,杀死那1个人,救下5个人。你也可以什么也不做,杀死5个人,救下1个人。眼看电车就要驶入那片区域了,你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杀死1个人,救下5个人,还是杀死5个人,救下1个人。
核弹
核装料:通常采用易裂变材料,如铀 - 235、钚 - 239 等。这些材料在受到中子轰击时,原子核会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装料需要达到一定的质量,即临界质量,才能维持链式反应。
引爆装置:用于引发核装料的裂变反应,包括中子源、引爆雷管等部件。中子源提供初始中子,引发核装料的裂变,引爆雷管则通过精确控制,将中子源产生的中子引入核装料中,确保中子能够有效引发裂变反应。
外壳与保护结构:一般由金属或合金制成,主要作用是保护核装料和引爆装置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爆炸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能量更集中地释放,增强爆炸效果。
1 磅 ≈ 0.453592 千克
4.5×0.453592 ≈ 2.041164(千克)
常见审讯方式
营造压力环境:通过限制空间、控制温度、持续强光照射等物理环境设置,给被审讯者制造心理压力,使其心理防线逐步瓦解。例如在一些影视或实际案例中,将被审讯者置于狭小、封闭且灯光刺眼的审讯室。
信息操控:一方面,审讯人员会故意透露或隐瞒部分信息。透露部分信息可能是为了误导被审讯者,让其以为审讯方掌握了更多情况;隐瞒关键信息则能让被审讯者摸不清底线,增加其不安感。另一方面,运用虚假证据,比如伪造的文件、录音等,让被审讯者误以为证据确凿,从而放弃抵抗。
情感策略:
建立信任:审讯人员可能会伪装成友善、理解的形象,与被审讯者进行情感交流,让被审讯者感觉找到了 “倾诉对象”,逐渐放下防备。例如,对被审讯者表示理解其犯罪背后可能存在的无奈,或对其遭遇表示同情。
激发恐惧:向被审讯者描述如果不配合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如漫长的刑期、恶劣的监狱环境,甚至牵连家人等,引发其恐惧心理,促使其招供。
疲劳战术:长时间不间断地审讯,不让被审讯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打乱其生物钟,使其在生理和心理极度疲劳的状态下,难以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意志,从而增加招供的可能性。

中国法律规定
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核弹消息,造成严重后果,可能面临更重的刑罚。此外,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美国法律规定
联邦层面:美国有一系列法律可用于处理虚假散布核弹等危险或恐怖相关信息的行为。如《美国法典》第 18 编中关于恐怖威胁等相关条款,如果虚假散布核弹消息被认定为构成恐怖威胁或干扰政府职能等,可能面临严重指控。若威胁涉及跨州或国际事务等,联邦调查局(FBI)通常会介入调查。对于通过网络等方式散布虚假信息,可能违反《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等,该法律旨在打击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的各种非法活动,包括传播虚假信息以造成恐慌或干扰正常秩序等行为。
州层面:各个州也有自己的法律来规制类似行为。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刑法典中规定,故意传播虚假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等信息,造成公众恐慌或扰乱公共秩序的,属于犯罪行为,可能会被处以罚款、监禁等处罚,监禁期限可能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具体取决于情节严重程度。纽约州法律对于故意制造和传播可能引发公共危险或恐慌的虚假信息,尤其是涉及核武器等敏感内容的,也有严格的处罚规定,包括高额罚款和较长时间的监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