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9 对谈金惟纯 人生来是否本自具足?告别是一场新的相遇天真不天真

vol.19 对谈金惟纯 人生来是否本自具足?告别是一场新的相遇

77分钟 ·
播放数425859
·
评论数1012

向死而生,迎接不惑。40岁生日这天,我为自己办了一场“告别式”。这半年以来,我思考了很多与生死有关的话题,直到录制这期播客的时候,我仍在为我的“告别式”做准备。也许有些朋友不理解,或者不接受,但对于我来说,去直面生死、离别的话题,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活。

恰逢除夕,在辞旧迎新之日,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人生的告别。

为此,我邀请了金惟纯老师一起探寻这个重要的人生命题。和金老师对话的过程中,我对生死、因缘、甚至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期内容可能有点“玄”,但未来的人生中,如果大家在某个瞬间感到迷茫,希望我们的探讨能为大家提供新的解法与启发。

新的一年,我希望告别过往的自己,迎新而生。不变的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还是保持着很高的要求。就像健美生品牌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非常认真,绝不在产品上走捷径或者轻易妥协,始终秉持坚守百年,品质入微的理念,用起来也很安心。

本期特约播出的合作伙伴,来自加拿大的百年天然健康品牌健美生也为我的播客听友们带来了新年祝福。1月28日至2月4日,上京东搜索健美生海外旗舰店,联系客服并备注「天真不天真」就可以领取健美生送出的新年专属优惠。

最后,祝大家除夕快乐。我的播客《天真不天真》在豆瓣也入驻开始更新啦,欢迎大家关注。

03:27 关于40岁生日的「告别式」;

04:39 告别式的意义,是下决心为人生做一个清理;

05:17 探讨「死亡」,为了更好地活;

05:34 死亡是人生必然面对的无常;

06:24 人生的每一个当下,唯有「不错过」;

07:20 每个人都是过客,从缘分中照见自己;

09:58 活好的标准——面对任何事情只有「行动」或「接受」;

10:52 如何判断要不要行动?

11:25 犹豫不定是「人心」,坚定投入是「道心」;

13:33 区分执念与道心;

15:11 王阳明——用尽诈术,本体如如不动;

18:39 从「德、智、体」理解「体、相、用」;

20:18 每个人有因有缘,而结果不同;

25:07 本自具足——我们是否天生已经圆满?

27:37 如何获得安全感;

36:44 不向外求公平,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

41:13 起修的标志——思考「我」为什么在意这件事;

43:45 内疚与自责是一种逃避机制;

46:12 如何区分转念与自欺欺人;

49:20 头脑和情绪会骗人,身体是真实的;

51:07 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进入「心流状态」;

53:32 死亡的本质——完全未知与完全失控;

55:05 拥有的时候珍惜,失去的时候不执着;

56:01 探讨《天道》中女主角芮小丹的选择;

58:25 每个人做的决定,体现了人生的高度;

59:39 生命的极高层次——体验所有,接纳而不拒绝;

01:03:05 《人生总会有答案》——与女儿来往家书,是修行成果的展现;

01:07:22 生命「开窍」的标志——同样的发生,你的回应完全不同;

01:09:46 重新理解「爱自己」,把生命锚定在自身;

01:12:54 于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交界处,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

BGM:《You》

/ 关于Jamieson健美生 /

感谢来自加拿大的百年天然健康品牌健美生特别赞助播出。

坚守百年,品质入微。作为知名的加拿大百年天然健康品牌,健美生始终秉持着好品质、好配方、好放心的原则,在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以高浓度和更高含量的配方陪伴着我们,用起来也更安心。维生素B100,富含10种营养素,配料干净,每日1片,随水吞服。生物素,每粒含有10000mcg生物素,浓度较高,每日1粒,随餐服用。新的一年,从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开始,开启新的生活状态,从内到外,焕发新生。1月28日至2月4日,点击跳转链接,联系客服并备注「天真不天真」领取新年专属优惠。

/关于《人生总会有答案》/

本书是金惟纯先生与两个女儿的真实家书呈现。

六十封往来书信,是女儿与父亲的情感联结,也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激励与支持。 通过文字,金先生与女儿坦诚沟通,跨越成长鸿沟,治愈家庭的伤,弥补过往的遗憾。借助书信,金先生也向女儿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关于婚姻家庭、金钱事业、内心探索、生命状态等给出诚恳建议。

/关于《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

本书是金惟纯十多年来“学怎么活”的“学习笔记”,也是他写给所有人的一堂幸福重修课。人生的一切都是大功课,都必须从头学起。在本书中,作者主张,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只有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调整,才能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人生。

/关于《去遇见》/

我的第三本新书《去遇见》已于7月20日在全网上市。

这是一本”答案之书“,记录了我用四个月的时间,到访天南海北的国家和城市,造访老友,结识新友,与多样的人文面貌,无限的自然风光交互、探索、碰撞,逐渐在“去遇见”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如果最近你对生活、工作和自我感到迷茫,不妨读一读我的新书,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带来能量。去遇见辽阔世界,是成为自己的开始。

/关于《杨天真的高情商公式》/

高情商=满足自己+成全别人=成事

我的高情商课程 总结了我过去工作和生活中高情商成事儿的实践经验,28节音频课,从底层认识到行动,教大家成为不仅让自己爽,还能成事儿的人。

展开Show Notes
HD601017x
HD601017x
2025.1.28
07:20 “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你错过了ta就是错过了照见自己的机会”
Accio_4hm8
Accio_4hm8
2025.1.29
谁反思 谁总结 谁进步
谁怪人 谁任性 谁受苦
三木又寸:我婆婆就是这样的 一天到晚在怪别人 我觉得她很苦 宽容别人是在宽容自己
哄哄_J92A:后来我放下这个执念后,她自己慢慢也就好了😄
6条回复
一个天真,一个惟纯,真好!
对佛学有一定了解的话听这期会比较好理解,因果,轮回,自性,起心动念,本自具足等等,这些正是大部分人需要修的德。
陶小灯觉得一天24h不够用:是的,金老师是见性的人。
李乐DD:明心见性
10:10 今年是大年三十,这是我听的第二遍,我好开心,我在修心、修自己,我在练习我自己。 金惟纯老师的书都学习过 对于他的分享有很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这一年于我来说 ,有着太多的改变、挫折和成长。 大年三十, 辞旧迎新,我在收获,我在感受、我在归零、我在成长,我在进步!对未来,依旧保持期待!我在憧憬!我在学习,我有勇气,我依旧有很多爱的能力。
双呆:我也听了两遍,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
柑之怡呀:嗯!是的
6条回复
葭柒
葭柒
2025.1.28
听到这一期博客,让我联想起去年看过的《当下的力量》,很多点跟这本书的观点不谋而合。想起付航有段脱口秀讲大脑和情绪(这些都是念头,比如大脑现在告诉我要生气,然后我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而付航的反应却是passion!这就是活在当下,回归到本体。觉察自己大脑抛出来的每一个念头,不断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世界,便是开悟的起点。
这期博客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听到因,缘,果,并且只有不断修炼因,才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变化,而修炼因的途径便是反求诸己。事情发生时,可以问自己我怎么了,这是因的修炼。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去想原因,这是从缘上思考。
葭柒:感谢天真姐和金老师,受益匪浅
HD765783v:我也是,想到了当下的力量和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结合自己的经历,真的会有很多收获跟感悟。
4条回复
HD601017x
HD601017x
2025.1.28
05:48 “人去探讨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萧木子
萧木子
2025.1.28
感觉本期都太抽象了,天真姐总是想用具体案例去引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到最后还是又大又抽象的理论。不过还是有带来一些启发的
悟空_NhcD:听懂这期真的需要很大的福报
萧木子:允许一切发生,不要去纠结任何事情。想去做就去做,不想做就接受
18条回复
GOOD棒
GOOD棒
2025.1.28
㊗️大家除夕快乐 开开心心每一天!🥰
🎉有整理逐字稿、笔记和思维导图
评论字数受限
需要可拿去学习(随时可能不分享,可保存后再看)
🔗:https://pan.quark.cn/s/f64128d62cd5

笔记(部分):
✨提到清理这个词,在人生中如何应用这个概念?
清理不仅适用于环境,也适用于人生。比如扔掉不再需要的东西,包括对一些事物的执着。在人生中不断进行清理,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过时的,从而更好地活着。

✨如何看待人生中的一切都会过去,但又应该如何珍惜当下?
人生的特质就是一切都会过去,但我们只拥有一次生命经历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次相遇,把每个人当作有完整人格的个体对待,让每一次缘分带给我们感受和学习,这样才能不被卡住,活出真正的自己。

✨当面临选择时,如果不去行动是否意味着错过了一些可能性?
如果这段关系中出现了心动的感觉或想要探索其他可能性,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行动与不行动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深处的决定,如果决定行动,则可能会错过现有关系;如果不行动,则可能错失了一些潜在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找到内心的中心点——道心,不受善恶、对错的束缚,坚定地做出决定。

✨在人的决定和行动中,人心与道心是如何体现的?
人心在做每一个选择时都会有得失考量,追求的是仁爱,但也会受制于个人喜好、情感驱动等,可能会出现挣扎和疑虑。而道心则不计较得失,一旦决定,行动时会感到舒适、通透且贯穿始终,没有犹豫或焦虑。例如王阳明的例子,他的军事策略灵活多变,但内心始终保持如如不动的坚定。

✨为什么说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提升灵魂的高度?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目的并非做事业或享受生活,而是通过一生的经历提升灵魂的高度,使其更崇高、更美好。人生中的一切际遇虽由因缘决定,但通过主观努力提升自身灵魂品质,可以在下一次生命轮回中获得更高的起点。人生本质上是一所学校,通过修炼,个体有机会改善灵魂配置,实现灵魂层次的提升。

✨安全感是不是与拥有多少财富有关?那么一个人到底要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才能获得安全感呢?
安全感并非直接与财富数量挂钩。实际上,即使是身价百亿甚至千亿的人也可能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的需求源于恐惧,而非真实的需要。而有些人虽然没有巨额财富,却能过着满足且有安全感的生活。安全感的源头是一种信念,即相信自己本质具足。若相信这一点,人们的行为就不会出于恐惧,就不会过度控制或依赖外在环境提供安全感。比如滑雪时需相信自己的平衡能力和技巧,而非过度抓取某个点以求安全。

✨当面临挫折或困扰时,应该如何进行内在的反求诸己?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学会将注意力转向自身,问自己“我怎么了”,探寻自己内在的情绪卡点或观念障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识别并消除阻碍自己前行的内在障碍,从而提升内在力量,使同样的外在困扰不再困扰自己。

✨对于命运和修行的理解,有什么新的感悟?
我意识到生命是抛物线,而精神层面是可以不断向上的,不受年龄限制。我现在的人生状态是在往上提升,并且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同时,我把所有关系视为修行功课,通过与人的互动体验生命,找回内心的自信本体和真我。

✨如何理解回到内在世界的意义?
回到内在世界,我们可以观察到念头、情绪等内在活动,而这些正是影响人生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修行的过程中,人们逐渐从对外在世界的关注转向对内在世界的觉察,最终找到那个能够看一切却如如不动的内在本体,认识到自我即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本质。
GOOD棒:https://pan.quark.cn/s/f64128d62cd5
小糖_nMjU:谢谢你good👍🏻
15条回复
允许一切发生,允许失去一切,允许迎接一切。人生是一场修行,是一场不断的学习,是去体验一切。新的一年要来啦,期待新的体验~加油成长呀
听完这个播客,很多执念及内心纠结之处都得到了解答:
1、能去做的就去做,不能做的就接受。人生如果想不被卡住,要不就去行动,要不就接受。
2、面对抉择时,道心是笃定的,且是舒服的。如果摇摆不定,且心慌纠结,那是人心。
3、大多数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是往外求的,所以有控制欲,有恐惧。
4、人生是一所大学校,你的人生能不能快乐,由你决定。
5、外在地方不能掌控,人生意义人生目标定在内心,才能掌控。从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6、凡事发生不开心的,问自己,我怎么了?原来是这个障碍,然后消除。“因”才是最高效能。而不是一直向外去吐槽,为什么这样对我。
7、内疚和自责是冰冰凉凉,内耗,无行动力。
而问自己怎么了,这是有行动力的,是爱自己的,你身体是舒服的。
8、每个当下不错过;
9、在亲密关系中(夫妻&亲子)不再执着于自己的想法
00:04 早安,最喜欢你这句,她什么都懂却还那么天真,愿你一直美好,感谢送来的精神早餐
🧣• ·̫ •🧣
HD750798z
HD750798z
2025.1.30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09:48 能去做的就去做,不能做的就接受。人生如果想不被卡住,要不就去行动,要不就接受。
米粒Emily呀:41:36 凡事发生不开心的,问自己,我怎么了?原来是这个障碍,然后消除。因上才是最高效能。而不是一直向外去吐槽,为什么这样对我。
米粒Emily呀:28:14 大多数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是往外求的,所以有控制欲,有恐惧。
9条回复
安娜_Xr2n
安娜_Xr2n
2025.1.29
#感悟 
关于"因的修炼"和"缘的思考",以及"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实践智慧,我用具体实例来说明:
实例一:工作晋升失败
▫️ 因的修炼:发现自己连续加班仍效率低下,通过复盘发现长期熬夜导致专注力下降,于是开始调整作息规律,建立工作优先级清单。
▫️ 缘的思考:观察到部门战略调整使原岗位晋升通道收窄,主动申请参与跨部门项目积累新领域经验。
▫️ 实践启示:提升专业能力是可控的"因",市场环境变化是需适应的"缘"。最终虽未在原岗位晋升,却因跨界经验被新业务部门挖角。
实例二:情侣争吵
▫️ 因的修炼:当对方抱怨"你总是不回消息",先自省是否将工作压力转移到了亲密关系中,觉察到自己在压力下的回避型沟通模式。
▫️ 缘的思考:发现两人处于异地状态+项目冲刺期的特殊阶段,协商设立"每日15分钟专属通话时间",用仪式感缓冲客观条件限制。
▫️ 实践智慧:改变沟通模式是修"因",创造对话环境是调"缘"。虽不能立即消除异地,但关系的改善已在过程中发生。
为什么强调"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控制二分法的智慧: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核心主张在此完美体现——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选择(因),无法完全掌控环境变量(缘)和最终结果(果)。就像农民深耕细作是尽人事,是否风调雨顺则要听天命。
反直觉的成果逻辑:神经科学发现,过度关注结果会激活杏仁核产生焦虑,反而抑制前额叶的理性决策能力。聚焦当下可控的"因",能保持最佳心流状态,这在运动员训练和商业决策中都被反复验证。
系统思维的必然:任何结果都是复杂系统的涌现现象。就像创业成功=产品力(因)×市场时机×政策环境×团队协同(缘)。执着结果如同刻舟求剑,把握住可迭代的"因"才是进化之道。
东方智慧的现代印证:《易经》"尽人事听天命"与现代概率思维相通:把每个决策当作提升成功概率的"因",接受所有结果都是概率分布中的自然呈现。顶级扑克选手正是这样管理预期的。
真正的实践者都懂得:在"因"的层面要做偏执狂,在"果"的层面要当旁观者。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说的:"你无法预知点滴之间的关联,只有在回头看时才会明白"。保持耕种者的笃定与收获者的超然,才是应对不确定世界的终极心法。
美女神射手:分析的太好了
陶小姐66
陶小姐66
2025.1.28
20多岁的时候就机缘巧合买过佛学书,当时只觉得很鸡汤,也许是真理但是我一介凡夫根本做不到。30多岁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挫折烦恼,终于还是走上了修行的道路,再看这些真是字字珠玑。向外求根本不自在,只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向内求的法喜愉悦,没有真的去践行体验过的人永远都不懂。这一年多也感受到了天真姐的变化,越来越柔软平和,特别是脱口秀时候数次落泪都在我的泪点上,能感知到已和你同频共振。真好真好!也祝大家蛇年都能走上向内求的道路,平安喜乐,法喜充满🥰
HD373371w
HD373371w
2025.1.29
感受最好的一期播客,请永远且坚定的相信自己,你本自具足!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的修行让你的灵魂更丰满
安娜_Xr2n
安娜_Xr2n
2025.1.29
内疚与自责是一种逃避机制,为什么?

内疚与自责看似是“直面错误”的表现,但实际上它们常常成为一种隐蔽的逃避机制。这种矛盾的背后,涉及心理防御机制、情绪功能以及行为动力的复杂关系。以下从心理学角度展开分析:

---

### **一、内疚与自责的“伪装性责任”**
#### 1. **表面:用自我惩罚代替真实改变**
- 当一个人沉浸在“我真糟糕”“都是我的错”时,这种自我攻击会制造一种虚假的“责任感”——仿佛通过痛苦的情绪惩罚自己,就已经完成了对错误的“偿还”。
- **例**:父母因工作忙对孩子疏于陪伴,不断自责“我不是好家长”,却未调整时间分配。此时自责成了替代行动的心理补偿。

#### 2. **深层:逃避更困难的行动**
- 承认错误后的修复行动往往需要勇气(如道歉、弥补损失、改变行为模式),而内疚和自责能让人停留在“情绪层面”,避免面对行动的风险或不确定性。
- **例**:伤害朋友后反复懊悔,却因害怕被拒绝而不敢主动联系,用“我不配被原谅”的念头合理化逃避。

---

### **二、心理防御机制:用痛苦掩盖核心恐惧**
#### 1. **转移矛盾焦点**
- 内疚和自责会将问题窄化为“个人道德缺陷”,从而掩盖更复杂的现实。
- **例**:员工因项目失败过度自责,实则是为了回避思考“团队协作漏洞”或“公司资源不足”等系统性风险。

#### 2. **防御脆弱性暴露**
- 对某些人而言,承认“我需要帮助”或“我的能力有限”比承认“我有罪”更难以承受。自责成了保护自尊的盾牌。
- **例**:考试失利后痛骂自己“愚蠢”,实则是为了避免面对“学习方法需要调整”这一需要付出努力的事实。

---

### **三、情绪成瘾:痛苦带来的虚假掌控感**
#### 1. **自我谴责的“安全感”**
- 当一个人习惯用内疚解释失败时,会产生一种扭曲的掌控感:“只要我够痛苦,就能防止坏事再发生”。这种思维模式让人沉溺于自我批评的循环。
- **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过度自责者的大脑奖励回路会对“自我惩罚”产生依赖,类似成瘾机制。

#### 2. **逃避对他人/环境的愤怒**
- 社会文化常将愤怒视为“危险情绪”,而自责被视为更安全的出口。通过将矛头转向自己,回避处理对外界的合理不满。
- **例**:被伴侣冷暴力的人责备自己“不够体贴”,实则是恐惧表达愤怒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

### **四、如何打破逃避循环?**
#### 1. **区分“建设性反思”与“破坏性自虐”**
- 有效反思:聚焦具体行为(“我昨晚不该对他大吼”),指向未来改进(“下次先冷静三秒”)。
- 破坏性自虐:泛化攻击自我(“我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无明确行动方向。

#### 2. **将情绪转化为责任清单**
- 把“我好内疚”转化为:
✓ 我具体做错了什么?
✓ 受影响的他人可能需要什么?
✓ 我能做的最小补救行动是什么?

#### 3. **允许自己“不完美地行动”**
- 接受“道歉可能被拒绝”“努力可能再次失败”,但依然选择行动。真正的责任感在于参与现实,而非在内心剧场自我审判。

---

### **结语:痛苦不是赎罪,行动才是**
内疚与自责作为逃避机制的危害,在于它们用精神自虐制造了改变的假象。走出这种循环的关键,是意识到**持续自我攻击本身就是一种惰性**——它让人误以为“受苦=努力”,却逃避了改变真正需要付出的勇气和代价。
小金子_MboE:感谢分享,很受启发
袁袁_ivn1:感谢分享
ninja_Nb5s
ninja_Nb5s
2025.1.28
1:15:10 听了三遍!而且手头正在读天真推荐的金老师的书,美好的除夕夜有这一期播客陪伴很幸福。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明心见性活出另一番天地。
黄琳hhh
黄琳hhh
2025.1.28
本自具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身就很棒,只要是我们自己想要做的,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是可以做到。相信,相信的力量。努力的修行自己的内在,提升自己在认知、格局上的高度。外在方面随缘就好了,不要过于执着。珍惜当下,活在当下。谢谢天真姐姐的分享,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