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15. 如何获得稳定的内核?和发展心理学教授聊聊自我认知 ft. 彭华茂

E115. 如何获得稳定的内核?和发展心理学教授聊聊自我认知 ft. 彭华茂

95分钟 ·
播放数80556
·
评论数227

尼采说: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那么我如何知道自己是谁?我的自我认知又是如何建立的?

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 彭华茂 对谈,来一起聊聊人的自我认知是如何发展的。

本期你会听到

彭华茂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

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前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情绪与动机、决策、认知老化等

李天宇 大白

媒介研究者(主要兴趣:科技史、动画与电子游戏)

李天域 Jack

主业有三家公司,主要在服装行业,目前年营收超过千万

我们聊到了:

自我认知的建立:”我“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自我的是记忆吗?还是评价?又或是其他什么?当形成了”我“之后,这个”我“是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心理学的大五人格是什么?情绪与自我认知的关系是什么?

彭教授的研究主要方向之一是认知老化,最近我也读到了一本叫《不被定义的年龄》的书,于是我们也从老年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随着人年龄的上升其自我认知的变化。年长的人为什么内核更加稳定?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现在的年轻人的心理衰老是否正在提前?以及彭教授如何理解自己的自我认知等话题!

那话不多说,就请你和我们一起加入这场探索自我的旅程吧!

结语

天宇:在这段对话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彭教授说:“那些我们听上去非常积极的品质未必就是好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也很难要求别人接纳我们自己可能都搞不清是什么的“真实的自己”。或许所谓的真实,就是在不断切换的人格面具,或是正在不同场域中对自我的表演本身。

好啦,那如果本期的内容有任何自己的看法或是补充,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说不定你的评论也会启发到其他的人。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也可以看看彭华茂教授推荐的新书《不被定义的年龄》。我们都正在不断地走向老年,理解衰老对于理解我们自身是谁,以及扮演什么社会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也感谢喜马拉雅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各位老师为我们和彭教授牵线搭桥!

贴纸

很开心的和你分享,我们一起做了一款TIANYU2FM的贴纸周边。超级漂亮!你可以通过[下方链接](item.taobao.com),或是在TB搜索TIANYU2FM找到它!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另外注意TIANYU2FM的T恤现在有假货了,大家注意甄别!)

本期节目制作

王一山(制片人)

在洋(节目剪辑)

Alan(节目运营)

TIANYU2FM的理念:每期对谈有价值的声音

我们是天宇和天域,是挚友,也是一起求知的伙伴。这是一档为了开拓眼界,走出自我局限而设立的播客,我们通过与人的对谈来与未知的领域及知识互动。

主持人简介

天宇 | 大白(声音偏低):从事中日流行文化与媒介研究(文章见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网易新闻历史频道等)

天域 | 杰激(声音偏高):服装电商公司创始人、UnDeR20合伙人

展开Show Notes
Lanywee
Lanywee
2025.2.07
54:29 这期真的太棒了,两位主持人好会问问题,全都问在点子上,都是当下我最疑惑最感兴趣的问题,教授也回答得特别清晰到点。好几个问题真的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比如:【人不需要要求自己一定要表里一致】【一直觉得自己哪哪不好哪哪要改,反而是一种人格不成熟的表现】【承认自己虚伪,也是真诚的表现】【社会对中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和不信任】【互联网反而让年轻人的心智成熟速度产生了倒退的副作用】……总而言之,真的受益匪浅,这期太棒了!
小贝_Xyin:信息茧房
wsw09
wsw09
2025.2.06
35:34 “弗洛伊德讲的死亡本能对外就表现为攻击性,而这种攻击性很多时候也是一种主动性,比如在工作上” 突然懂了!随和包容善良有时候可能也预示着个体身上比较薄弱的竞争意识随遇而安的心态甚至是拖延懒惰没有目标 今天也是加深对自己的认识的一天🙌🏻
wsw09:忘记在哪看到过一句话:“生命力的三大来源:欲望 自恋 攻击性。”所以在性格的连续统上 只要不是过于极端 其实都是好的品质 或者说 一种品质总有好的面向
纱耶加
纱耶加
2025.2.05
34:44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阴暗面
😑听了你们几期播客,对比其他播客感觉你们问题准备的比较散(问题质量不高),嘉宾没法很好的回应,以及表达他的东西。整体听下来没有记忆点,希望加油,越做越好。
迷路的月光呀:+1,感觉主播自己都没搞明白自己想问啥,表达能力也跟他们的自我介绍差好远
Ailsa-小年轻:+1,而且感觉主播说话有气无力,听的很费劲
5条回复
这期内容实际好丰富啊 有点浅尝辄止不过瘾 这位老师好快乐 是难得的快乐心理学家
关于黑白思维,我觉得教授追溯的原因只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教育越来越卷。看起来在素质教育,其实内核依然是应试教育。我目前在教培机构当老师,能很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孩子和家长上来就找我要“公式,大招”,认为每节课都应该讲这个,掌握了这种模式就能把题做对。确实,这种方式能提高做题效率,我也可以讲。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会忽略知识背后的深度,会忽略灰色地带和灵活性。我的领导甚至也跟我说,不要给让学生选择的方法,就直接给明确的方案,能让他们照做的就行,他们就想要这个。但是这种方式,学生就是没有内在思考的,就是在套模板,套公式。
虽然我上学的时候也是会有模板,但我当时也没有报班,这些“模板”都是我自己kuku总结出来的。虽然考试的时候会套用自己整理出来的模板,但是我也经历了自己总结归纳概括提升的过程,也是有思考的。然而现在,这份思考被补课班老师替代了,导致即使上了名校的学生因为真的未必是自己能力有多强,思考有多深。
格林_eQPD:应试教育的本质是筛选。培养精英的成本很高,且不利于社会发展,所以最佳的选择方式是将精英筛选出来,然后吸收,而不是培育出来。一般人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通达五感,在吸收大量前任优秀经验的基础上进阶
Lanywee
Lanywee
2025.2.07
1:20:59 听到这里,真的觉得彭老师活得特别自洽,特别平衡。这种状态我好羡慕啊,真希望我有一天能自洽到这种程度😀
燃烧苔原
燃烧苔原
2025.2.08
28:21 听到这,我能感受到这是非常传统的心理学的内容。
前段时间看完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告诉你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靠你自己。博客里教授说因为她在社交场合中拘谨,所以她认为自己是内向的。而书中强调的是人先认为自己是内向的,再在社交场合中做出拘谨的举动。我更加认可书中的内容。可能也是因为我还年轻,我坚定的认为自己有着无限可能。
Judith_P4Gw:明白,可能我们还是更认可,我思故我在
飞鱼在天:认同,感觉挺保守的,佛勒伊德那挂的。现在很多神经脑科学已经超前她们这些理论很多了
33:49 你要真诚的接受你自己的幽暗面,但不代表为所欲为
eloge
eloge
2025.2.07
1:04:45 听到这句人生的丧失大于完美,鼻子一酸
Vickyyyyy
Vickyyyyy
2025.2.07
47:21 “在小事情上满足他的控制欲”感觉这个不单可以用作爹味浓的父亲上,还可以在很多方面😂😂😂😂
Jiarui
Jiarui
2025.2.08
彭华茂老师在看理想有《老年心理学》节目,我今年春节实践了一下,家庭关系前所未有和睦🥹
无坚不摧_A9KZ:哪里看的呀,书还是播客?
Jiarui:在看理想App
特别喜欢这期😭主持人提问水平很高,老师的回答也很清晰有逻辑,希望多出类似自我认知的主题节目❤️
CMY8Z9G6D4T
CMY8Z9G6D4T
2025.2.06
59:09 这一点非常赞同
CMY8Z9G6D4T:很多道理可能很早就知道,但要真理解它往往是在成年经历事件之后
枬一
枬一
2025.3.08
听这个主播提问好累啊,语言黏糊又混乱
密封罐子里:是的。提问时,所谓的“定语”太多了,听着感觉很有思考,仔细一想就觉得无趣,因为在象牙塔里面空想太多了,还是峰哥讲的,学生最无聊了
1:26:55 真正的人生是从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开始的,其有意义的过程就是按照那条道路去发展。而现在是似乎大家只能看到一条路,然后无论是什么观念是道家还是儒家观念的人都去挤唯一的道路,其实说白了这条最明显的那条路不可能适合所有人。甚至很可能就是一个陷阱。
1:18:17 呜呜体会你的存在,老师的观点也让我的认知有了加持。
这一段时间都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由于职业的原因和本我存在一定的冲突。我也会觉得我好虚伪,我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这期节目真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要反复收听!感谢!
QQing_1002
QQing_1002
2025.2.07
53:51 教授一定是家里老年人没被坑过,才这么理想化。
1:13:31 有的人其实是缺乏同理心,但也容易被误诊断为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