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离开自己,才能忠于自己脑袋空空 empty mind

034.离开自己,才能忠于自己

25分钟 ·
播放数12371
·
评论数53

00:10 为什么“离开自己”,才能真正做自己?

01:30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和自我有密切联系

05:11 表达和输出:你与世界的“原互动” 

05:46 尝试把自己当作“管道”

09:49 因为无法拍视频,播客意外成为最舒服的表达方式

10:17 “晚晚”:对她的理解,和自我剖析 

12:45 自恋型人格的核心信念:我是一无是处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17:39 玩社交媒体十多年:美不美,没那么重要

19:58 如何忠于自己:真正的自我,会在无我的时候浮现出来

22:23 离开自己,进入“无我”:懂得在有快乐的时候,按下不表

  •  节目中提到的

“自我展演”

学者阿伯克龙比和朗斯特针对新媒体环境提出的“展演”的范式,即“传统的单向媒体环境中,‘观看’的体验是核心行为;而新媒体环境中,‘展演’是建构受众的核心和关键。”(陈彧,2013)社交网络平台中的自我展演,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交化自我构建的具体实践。

  • 相关播客单集

《005.到底什么叫“做自己”啊?》

  • bgm

暖风 - NORTHSIDE BLICK

微博:@生龙活虎的七七
公众号:77的不时尚生活
小红书:生龙活虎的七七
b站:77的不时尚生活

【听友群】

欢迎加入听友群(添加slhhd77,注明脑袋空空),成为77的互联网好友👯一起来聊天~

展开Show Notes
小锅nn
小锅nn
2025.2.13
真的,总是在意别人会怎么想我这句话,会怎么看待我,就会越来越不敢输出,削弱了表达欲望。忘掉他人也忘掉自己,才能接近真实的灵魂。
我想讲述一下,我提升表达能力滴核心。

1.最简单的方式 把你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放到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景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场域当中,进行修炼 进行沉浸式扎根。

2.还有 就是你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十五分钟到二十五分钟左右的对你今天一天生活的感受 幸福时刻 成长时刻 ➕具体的案例➕故事情节。

3.还有一个比较通用的方式,表达能力是需要你在说话的过程当中反反复复磨合出来的,要敢于磨合,要时刻觉察和注意,才能有更深层次优化。
Dandy_TQK3:一和三非常认同,第二个我只会在脑子里演绎,如果对着镜子搞这些我会觉得尴尬的要死
07:09 这段很有共鸣,过度的自我分析很容易不自觉掉入审判自己的惯性。
“自恋型人格通过他人确认自己的价值,而自恋是自我认同。”
现在大部份人展现出是“我”,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因为“镜头”被迫展示出的自我。
当我们能离开“镜头”,离开那个自己,也许才会感觉松弛,产生心流。
FlyAwayLin
FlyAwayLin
2025.2.12
突然想起前阵子看的《服美役》,女性会更容易把自己打扮成被别人观赏的客体。
Eureka_rhrs
Eureka_rhrs
2025.2.17
听主播讲完,我想起我在大学辩论队期间,那时候越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越是关注自己有没有辩手的风度,越是在意自己这个观点会不会被人嘲笑,表现反而越差。而把所有心思都花在辩题本身之后,反而表现得比平常更好。
Tina_z
Tina_z
2025.2.13
果然更新了,太好啦🥳
很像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说的自我1和自我2,自我1总想批判自我2,限制自我2,而自我2才是真正潜意识里的自己
电_iH9V
电_iH9V
2025.2.18
那天的见面会触动我的部分不是77的外形,而是你们的真诚,它表现在对谈的姿态、舒适的小空间、造型可爱的小点心。 希望下一次你可以坐在我们中间,这样整体的交流氛围就更随意,而不是中心辐散式的,像偶像见面会。期待现场有更锋利更深入的问题,让这样一个union的联结更加坦诚,也可以更多元,而不仅仅是向77一个人索取答案,一个球打出去,它也许有很多方向。
说的太简单一些,就是把自我客体化了。主体是不需要价值的,主体就是定义客体的价值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养宠物会选好看的,但是有一天宠物对主人说因为你很丑不美我才不要你了。人应该会错愕。因为人对于宠物来说属于绝对主体了,宠物是客体。
19:19 我就是太自我了,所以会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甚至放不开自己
喵ya
喵ya
2025.2.17
超声炮痛不痛哈哈哈哈哈
生龙活虎的七七
:
我觉得有点痛的,是那种沁入骨头的的酸胀感
听完我想总结一句话,“不要过度站在第三视角去审视自己。”
雪个星
雪个星
2025.2.15
01:02 线下听友会怎么参加?
生龙活虎的七七
:
每次会提前在听友群发预告噢,公告栏也会有通知
雪个星:10:45 谢谢七七~
FlyAwayLin
FlyAwayLin
2025.2.12
17:05 虽然但是,姐姐你超美!
apeninsula
apeninsula
2025.2.13
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别人觉得我是温柔的,我便是温柔的,别人觉得我是无理取闹的,我就是无理取闹的,渐渐的,我变成了别人,我逐渐迷失自己。昨天,我的伴侣说我太懒了,我内心是认同的,但是当下我就对他发脾气,认为他冒犯了我。等我平静下来之后,我发现当时情绪产生的原因是恼羞成怒了,他刺到了我的痛点,但是我也不知道我是否是一个懒惰的人。通过这一点,我感觉自己的心理健康好像出现问题了,最近我在看一些心理书,希望能够有所改变。
好东西现场我也在哈哈哈哈 第一位男生和后面学电影那位男生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HD848332z
HD848332z
2025.3.02
大前提:面子是人的刚需;小结论:一个不(执于)要面子的人,才可能自在。反推小前提:一个自信的人,面子是内生的,也因此是生生不息的,即富足的,这时候他人赋予的面子是可有可无的,温不增华、寒不改叶。
好共鸣
CarpeDiemlu
CarpeDiemlu
2025.2.28
确实是这样的诶!之前输出知识卡片的时候如果我脑袋里想象了一个虚拟的观众在场/或者说有意识的注意、想象别人怎么会看待自己的输出时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注意力会完全脱离我想要表达的内容上,感觉输出的质量极低,但当我忘记自我、进入“无我”的时候,我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输出的沉浸度和内容质量上是非常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