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如果聊旅行的话,哪句话最装?
Cake:“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
And:转身走了。
00:07 不想过流水账,分享旅行本身的感受可能更重要。在通常的观念中,日常,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因此是“无限”的,而旅行,是注定终结的片段,因此是“局限”的。但“无限”未必就比“局限”更有价值,事实上,恰恰因为旅行的“局限性”,赋予了旅行一种超越性的魅力
03:16 对于旅行的想象是没有边界的,但是各种约束是客观存在的。做攻略不是多目标优化——最短路途时间,最低金钱开销,最多景点数量blabla,是不断将自己新的发现排列组合
10:03 抛开从众心理和朋友圈经营,什么情况下人会主动想要旅行?最原初的心理动因一定是逃离,离开现在这个逼仄的空间,但这个逃离并不是一个怯懦的词汇,换个视角,逃离是因为相信天地茫茫,总有一个地方是和这里完全不同的。这个时候,去到哪里远没有去的够远来的重要。
16:04 如果度量旅行的深度,最好的方式是度量两种文化的距离。这一方面由出发点和目的地本身的客观的文化距离带来,但另一方面也是与旅行者自身的体验方式有关。如果只是消费熟悉的符号,那就会在精神层面是止步不前。旅行就是追寻不同文化间的断裂
19:22 旅行和旅居不同,旅居的终点是遥远的,因此,作为一个异乡人,一个文化的闯入者,他乡和故土的冲突是持续不断的;而旅行是短暂的,“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太过于美丽的女人,是一段太长的航程,是太过于浓烈的香水”,强烈的知觉冲击很容易让一只寄居蟹忘记自己身上从未褪下的螺壳
24:35 旅行是一个成年人的词汇,小时候只知道这是“出去玩”。人长大了就很容易就变成了反刍动物。如果注定要失去,那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但这并不比“出去玩”更有意义,要记的东西太多,背上的螺壳就太沉重了
26:20 为什么人生就像旅行?因为我们知道,终点的那一天迟早会来
30:46 旅行结束后,and沉浸在一种极度落寞的情绪里,而cake选择了恢复运动,找回身体的感觉来平衡过于沉重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