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75 一张城市X光片:以空间考古视角,透视古今层叠的北京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ol. 75 一张城市X光片:以空间考古视角,透视古今层叠的北京

136分钟 ·
播放数36946
·
评论数173

至元八年,蒙古人兴建元大都的过程中,刨开了一座有着17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在地宫里发现了佛舍利和大量的法器。这次意外发现,引来了忽必烈的亲自检视,并邀请尼泊尔的大匠师阿尼哥,在白塔之外又修建一层白塔,用厚重的墙壁把辽代白塔包裹在内,更好地保护地宫里的神圣遗物 —— 这就是如今中国最古老的藏式佛塔,白塔的由来。

之后的几百年里,白塔之外的世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塔外的寺庙首先在元末的天火中被夷为平地,就在同一年,明军攻占了大都;到了明代,紧邻白塔的皇家道观“朝天宫”拔地而起,似乎预示一个全新的信仰时代,然而这座庞然大物很快在另一场大火中陨落,伴随它一起陨落的,还有整个大明王朝;到了清代,出于怀柔蒙古、西藏的目的,有着浓郁藏传佛教色彩的白塔再一次受到重视;1937年的 “七七事变” 期间,北京市民罗德俊写下一封手书,记录了日军的暴行和北京生灵涂炭的惨状,藏在白塔缝隙之中,这封书信在1978年修葺的过程中,又重见天日。

如今的阜成门内大街车流滚滚、行人匆匆,新的生活,覆压在过去的生活之上,组成了我们熟悉的世界。今天我们要进入白塔寺的山门,首先要通过一条向下的斜坡,这是因为数百年的城市发展,致使地坪抬高了1.2米。想必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层。古都的岁月沧桑,就压缩在厚度1.2米的泥土之中。而白塔就像一个静止的时间胶囊,默默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兴亡起落。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艺术史和考古学专家李纬文老师,一起从墙缝中、地层里、以及文献的字里行间里,寻找类似白塔这样穿越时空的坐标,穿透北京层层叠叠的历史结构,解读古都真正的奥秘。


内容包括:

04:12 北京、西安、洛阳…古人为何不断在这些城址建都

13:04 首都的弥散:多个都城共存恰是古代中国的常态

18:07  风水和王气的科学解释:资源循环与城市寿命

31:05 北京简史:从蓟城到新中国首都的沧海桑田

36:15 王朝会更迭,建筑会损毁,但城市的肌理长存

46:58 遗痕:矗立的白塔和消失的朝天宫

58:39 变形:隆福寺皇家香火院的陨落和商业空间的崛起

80:14 语讹语,名初名,“京师人尤其狡猾”的心理动机

85:21 庆寿寺双塔:长安街上的违章建筑

87:41  “长安街”作为中华第一街却不是笔直的

94:21 消灭古迹的不是贫穷,而是革故鼎新的冲动

114:46  为什么文物保护不能是审美问题?

123:12  作为文化现象和心理暗示的“大院”影响深远

133:14  城市的本质是妥协

- 制作团队 –

美术设计 子鹤

后期制作 孙称

展开Show Notes
罗素质
罗素质
2025.2.12
置顶
听友群:有兴趣的朋友微信搜索:suzhi_luo 加我微信。(注明加群)欢迎👏!
HD990382y
HD990382y
2025.2.13
剧谈社这一次选题非常独特 北京的历史文化太深厚了
罗素质
:
是啊。如果大家喜欢这种模式的话,我们下次也尝试介绍一些其他古都。
amy_gfaU:期待杭州
9条回复
非常喜欢李老师,功力深厚,视野前沿,希望李老师多多上节目
罗素质
:
是啊,而且真的深入浅出
BonheurQC
BonheurQC
2025.2.13
非常赞同李纬文老师和罗老师最后的结论,并发表一下我的吸收与输出:1. 最重要的是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建筑多样性,等polyculture。

rather than monoculture (而不是非要以某种方向发展)

2.protect/pursue 保护遗迹 (tradition)还是追求现代(modernity)?{有点像雅思作文题}

这是个二元性选择问题,normative question。没有谁对谁错,并且不该追求在两极的答案。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最终城市的演变历史,实际是由经济成本决定。
【这里说的经济成本,是不考虑“无法量化的外部性和质量的”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s here don’t take into account the externalities and qualities that can’t be quantified by money.)】

3.重构和改造是必然的事实(现象层面) reconstructions of urban landscapes are undeniable facts.

4.罗老师:修复文物就是做一张遗照——遗照并不一定是最终的样子,也不一定是表面的样子。遗照的精神面貌要符合观者的心中愿景。(paraphrased)

这里我认为,“一张”不够准确,且修复好的文物,实质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就像“乾隆对玉壁”。

历史很多时候,是真实发生过的吗?到底是传说还是怎样?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真的能100%真实的记录和传播历史事实吗?

我认为,真正能做到全然正确的记录,尚且是不可能的。Mission impossible。就像李老师所说的“产权,以及XX的变化,可能由实变虚,可能由1变成很多碎片,也可能由虚变实。”

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

5.城市是什么?
李纬文:城市是属于所有人的、共享的。{需定义好“所有人”}

很赞同,并且“城市”,在我看来,城市这个概念并不仅是能看到的实体,还包含着诸多看不见的意象与期待(即想象imaginations),而这是与这个城市相关的不同文化人群的相互交集(interact)、neogotiate(妥协)、和共同“打磨”的。

从这个角度,城市的发展,其实可以使用 政治生态学(political ecology)的视角来看待它在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发展历史。

最后,感谢两位老师无私分享和精心制作这个音频~ (送花)

(裘成 2025.2.13.13pm)
罗素质
:
哇 你写得太好了,手动点赞!
2:00:28 真的很可惜 如果古建筑全都为残破状态 很多年之后 我们会不会渐渐忘记古建筑最初的模样跟精湛的工艺呢
罗素质
:
嗯嗯 但现在确实也是越来越重视了
自由本由ei:好耶
jeanneZ
jeanneZ
2025.2.16
倚天里边赵敏关六大派的就是万安寺这个塔,不过金庸老先生估计不知道这个塔是覆钵的白塔,不是南方常见的楼阁塔,张无忌他们也没法从第七层跳下来了😄
罗素质
:
这么说还真是,又给金庸捉了个虫,哈哈哈
猫头子
猫头子
2025.2.16
2:09:50 嘉宾的观点体现出一种温和的人文主义精神,很受启发。感谢!
圆圆猪:“温和的人文主义精神”,说的好贴切👍
罗素质
:
感谢回复,希望我们的节目能持续输出这样的价值观!
苏雨农
苏雨农
2025.2.15
这期节目太有意思了,因为我经常探访北京古迹,但是老师说的很系统也很独到,得买本书看看。补充:1、清朝皇帝在热河接见蒙藏王公、喇嘛,也是为了避免天花传染。2、北京历史建筑的“产权”理论非常有说服力,解释了当前很多“大院”结构的问题。不知道奥斯曼男爵在巴黎大拆大建的时候,有没有改变既有城市基础。3、听李老师讲的,掩饰不住对双塔庆寿寺的惋惜。4、对于十三明楼的举例,其实我也觉得,都修缮好是挺遗憾的,还是以前的感觉对路。
罗素质
:
感谢留言,太专业啦!欢迎常来玩
苏雨农:感谢!确实是近期听的最有意思的一期节目
辨經綸
辨經綸
2025.2.15
李老师这两期对理解北京城格局变迁和人文历史太有帮助啦!👍
罗素质
:
看看能不能今年组织个线下聚会,当面一起聊!
辨經綸:陶老师游法兰西去啦?
3条回复
非常喜欢这期😄
罗素质
:
感谢感谢 欢迎常来
周小雷
周小雷
2025.2.14
现在立刻下单买书
罗素质
:
哈哈 太支持了
周小雷:书到了,太棒了!!!线装,手绘,老照片,太惊喜了!
意生君
意生君
2025.2.13
这本书我有!!《层叠的北京》好读好看,设计还超美!推荐
罗素质
:
嘿嘿,感谢
beans
beans
2025.2.14
1:58:46 所以很多被投诉的修缮就是这种问题,每次看到我都在想我们如今对古建筑的追捧,到底是为了那种破败感还是建筑本身。虽然有修旧如旧的标准,但是什么是“旧”这太难界定了,每个时代也各不相同。我们今天极力阻挠一些破坏“破败感”的修复,可能百年以后,因为没有及时修复造成古建文物难以挽回,身为前人的我们也会如今人嘲讽古人一样被讽刺嫌弃。
HD106518t:看您的描述这种情况您知道很多,可以请您说几个您觉得因为追求“破败感”而没有及时修复,可能在百年以后造成古建文物难以挽回的案例吗?
北海飞熊
北海飞熊
2025.2.13
12:49 李老师讲“军民乐于趋事”,语出《北京宫殿告成诏》,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前向大明王朝全体民众的宣言书,全文附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基创业,兴王之本为先;继体守成,经国之宜尤重。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君主华夷,创立江右,以肇邦基。肆朕缵承天统,恢弘鸿业惟怀,永图眷兹。

北京实为都会,地势雄壮、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仿古制,循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贻子孙万世之弘规。且于巡狩驻守,实有便焉。

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已告成!选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旦,御奉天殿,朝百官,诞新治理,用致雍熙。

於戏!天地清宁,衍宗社万年之福;华夷绥靖,隆古今全盛之基。故兹诏示,咸使闻之!
罗素质
:
专业啊!
1:08:20 哦,那看来隆福寺打一开始这运气就不咋样啊😂
罗素质
:
还挺好笑的
Fionapple:看来在帝都搞事业务必得看风水懂历史😅
LanceLi
LanceLi
2025.3.06
特别喜欢这期节目,李老师的书籍已经下单😄
罗素质
:
什么叫建设性问题,这就是建设性问题。
patch
patch
2025.2.15
这期讲的太好了,恰好寒假刚与孩子一起读完城记,立刻在这里得到了极多真实案例,在李老师极其专业而且打动人的讲述下,历史与现实交织跃然头脑中。层叠的北京已下单并收到,太精美了。
有个小问题,听到最后李老师讲,北京老建筑最大量被毁灭是在文革及其以后,哪里可以找到这方面详细信息吗?
罗素质
:
感谢收听,欢迎常来玩啊。具体的出处要问李老师了,但是听很多老北京提过,和大家的记忆也是一致的。
amy_gfaU
amy_gfaU
2025.2.15
空间的层叠、时间的折叠,反复听很受启发,正好是一名地名工作者
罗素质
:
请问什么叫“地名工作者”呀?听上去很厉害!
HD356422x
HD356422x
2025.2.14
17:27 总感觉现在也有这种安排
罗素质
:
确实是的 现在门道更多了
49:44 太神奇了,在厦门,上班的路上听到这里讲到朝天宫,我正好走到厦门的朝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