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99为什么大厂的“实验室”和“研究院“造不出DeepSeek?揭秘科技

E99为什么大厂的“实验室”和“研究院“造不出DeepSeek?

18分钟 ·
播放数199
·
评论数2

DeepSeek 火爆之后,许多媒体和自媒体纷纷将其成功“出圈”,归因于创始人梁文锋的个人能力,再进一步归因到他出生成长的“广东”老家、他就读的浙江大学,再到DeepSeek 团队那些虽然没有海归背景、但全部是本土清北毕业的顶尖人才团队,甚至还有归因到DeepSeek 所在的杭州在各方面比其他城市更胜一筹。

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看起来非常合理的归因:“因为DeepSeek算力有限、有限的资源,迫使他们开始创新”。这些观点,是有意为之,还是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层面,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叙事方式,非常符合大众的期望,因此能够轻松获得认可并广泛传播。

本期节目,我们将探讨最可能的真实原因,来揭示DeepSeek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

01:21 如果仔细推敲,无论是浙大还是清北,过去这些年培养了多少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这些优秀的人才毕业之后,大部分都去了国内外大厂的某某实验室或者某某研究院。

02:37 DeepSeek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人员是在北京工作的。

02:53 阿里及其达摩院同样位于杭州。

03:13 而“资源有限、强迫了他们创新”这个说法,更是和DeepSeek在2019年就对媒体宣称自己拥有1万块GPU,在国内公司里排名第一这个说法"背道而驰。

03:44 成功往往不是因为别人知道了你所不知道的东西,而是因为别人做到了即使你知道也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03:55 DeepSeek能够在“低训练成本算法”方面取得创新,核心的原因有2个。

04:15 这简直就是研究人员最理想的环境了。

06:13 这些大厂的实验室和研究院,往往也是从没有KPI的这种自由式的研究起步的。

06:31 没有KPI或者是任何监督约束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好好的利用资源,深入的、自由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兴趣的事。

07:58 大家经常看到某些大厂的实验室或者研究院的1号位,在几年之后就离职了,这背后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故事。

08:11 为什么那些“姚班”、“邱班”等掐尖项目,到现在也没有出来”巨擎“呢?

10:00 有些项目还要全英文授课,真想问一下,有那个必要吗?

10:26 “我和你”的作者,陈其钢,在回忆自己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求学的时候。

12:18 如何才能够既给研究人员充足的研究自由,又避免人性的懒惰和贪婪导致的长时间看不到结果呢?

13:18 激发人性中向往美好、渴望成功的那部分,才是团队管理者的核心职责,而不是去“制定方向”和“监督结果”。

15:00 为什么高校等科研机构,没有类似的成果出来呢?

15:17 高校的教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不可吗?

展开Show Notes
老于的观点、视角都很合理且真诚👍
老于的商业科技图谱
:
谢谢!在大厂和创业公司都工作过,也有朋友在研究院和高校工作,因此熟知这些形态内部机制产生的限制和影响。希望现在的政策制定者们在推出给中扶持政策的时候、也考虑到机制和人的因素,否则再多的扶持,也难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