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感觉做成生意?看看日本是怎样发掘这一市场的。
从动漫和游戏作品、手办周边、家居文具、到主题乐园及餐厅,日本将「萌」这一主观感受的商业化做到淋漓尽致,即便输出到不同文化的国家地区,也都大获青睐。可爱、用心的设计带给消费者温暖、治愈、纯真,但回到最初的起点,日本究竟如何捕捉隐形且细腻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规模产业?
本期节目,我们从日本盛行的萌经济说起,从历史与文化角度浅述将感觉商业化的内在动因,探讨在科技智能重塑现代生活的当下,文化思想如何稳固人的独特性与竞争力。「萌」如何从「卡哇伊」的概念之中剥离?萌经济的形成与日本社会发展进程有何联系?日本人对于感觉的敏锐捕捉力,源于怎样的文化价值观?进入AI时代,为什么历史、文化、哲学于人类而言更显关键?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你可以在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中欧EMBA视频号订阅收听。
-本期主播-
刘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中心研究员
-时间轴-
02:07 萌=卡哇伊?
06:14 回溯历史,日本如何将「萌」做成一盘大生意?
11:58 萌经济市场急速增长,成为全球性的社交货币
18:57 善于将「感受」转化为商品,或根植于日本文化思想
25:38 外在感受随时代而变,但文化内涵相对恒定
33:23 将「感受」做成大生意的中国案例——上火
37:04 隐秘独特的情感「saudade」,葡萄牙人放进酒里卖出去
41:40「商品提供情绪价值」的道理都懂,难在如何挖掘这种感情
43:21 企业家渴求文化知识的滋养,AI时代尤为迫切
51:18 AI工具越复杂,人类的创意与思想越可贵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内容-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