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4|在荒野的节奏里,拾回生命的意义 ·《荒野之境》归林InsideNature

Vol.14|在荒野的节奏里,拾回生命的意义 ·《荒野之境》

37分钟 ·
播放数504
·
评论数12

当城市的钟声催促着每一分钟,你是否也向往一片无垠的荒野?

在阅读罗伯特·麦克法伦的《荒野之境》时,作者的荒野纪行与我们的自然体验激起了无数共鸣:

当城市的时间刻度被峡谷间一望无际的天空揉碎,焦虑便随着云影消散;

当剪水鹱穿越半个地球的迁徙轨迹与野兔飞奔下悬崖的决心交织,人类不再是丈量生命智慧的唯一标尺;

岩沟里紧密相拥的植物、砖缝中绽放的花,都在提醒着我们,只需将视野“解冻”,身边亦充满着荒野。

这期节目,我们与你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在荒野中寻找与我们自然、与生活共处的另一种视角。

📷 边看边听:

如果你想图文并茂地收听本期节目,欢迎前往『归林Inside Nature』公众号浏览哦。

🎧 在这一期,你将听到:

02:24 人类时间消失了,转为了荒野时间

09:13 生命是一个圆圈,而非直线

10:38 或许人类消亡后,荒野将重新归来

13:17 野生动物与植物,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智慧

20:27 放下自我中心后,才开始拥抱更多生命

23:43 仅一掌宽的荒野,也洋溢着野性的生机

28:27 放下心中的恐惧,向自然敞开自己

31:50 将视野在当下解冻,会发现荒野无处不在

33:47 为什么我们如此向往荒野 / 旷野?

📌 本期延伸浏览:

· 《荒野之境》 [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 《海鸟的哭泣》 [英] 亚当·尼科尔森、[英] 凯特·博克瑟

· 我们见到的喀拉峻大草原

· 我们见到的喀拉峻大峡谷

本期专有词汇提示:

豆娘(蟌)、摇蚊、软锰矿石、剪水鹱、黑领椋鸟

🎵 本期 BGM:

Through the Dark - Vanbur

🌳 关于我们:

走向自然,本就是一场疗愈。

欢迎收听『归林Inside Nature』,一起跳出城市时空,让心灵在自然里小住一会儿。我们是灵濛和阿狗,两个顺其自然生活的女性,大自然的孩子,也热爱摄影、心理与艺术。我们与你分享自然中的观察,以及自然给予心灵的体验。

我们愿与你一起,与自然为邻,松弛、自在地生活。

💬 听友群:

当你看了一场盛大的夕阳后,在自然里完成了一场行走后,阅读了一本直击心灵的书后,我们希望,能有一处交流场所,完整地容纳你的所见与感受。

我们欢迎你加入听友群,这里与自然、与心灵同频共振。

入群方式:搜索微信号「insidenature」添加小助手归归,备注“听友群”。

🚶 找到我们:

即刻|小红书|公众号|抖音|微博|豆瓣|知乎:归林InsideNature

展开Show Notes
朴尘
朴尘
2025.2.28
我就想到《拾荒者统治》里的机器人最后融合了黏菌拥有了动物的感知,他们汇入野“牛”群最后又成为星球的一部分,以及当年打败《三体》的《遗落的南境》里对于生态的奇想,等等这些“去人类中心”的作品即又对自然的深深恐惧又有控诉人类的自我自大…去年我漫长的旅行里确实只有在草原森林的时候我整个人才是一种感觉“在生长”的感受,而城市千篇一律回来即“枯萎”或“缺水”的感受,好像灵魂也会长某种“气根”…我们所感受到的其实是人建立的“社会时间”和“社会规律”的破碎,一种“机械化”的事物,时间也许并为消失,而是不断与更宏大的事物交融的所谓被我们遗忘了的“自然时间”
归林播客
:
好喜欢你的留言,“好像我们的灵魂长了气根”…似乎在拥挤的城市里,有时会有喘不上气的感觉。回归自然也像是回到了一种庞大的母体内,充满了安全与平静。
归林播客
:
我们扑在人类时间里,奔忙焦虑,难以感受到荒野时间的存在。真正看见自然,也是真正回归了原始的本我。
4条回复
暴走古丽
暴走古丽
2025.2.28
听这期我想起一篇文章,当时最结尾部分很有共鸣,没发截图发上来,就复制一下:

“领会沙漠之美另一个很大的冲击,是沙漠带给我的。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这里的半沙漠地带,从海边往内陆开车一小时,就没什么树了。在这里徒步,脚下是各种各样的仙人掌和碎石,土黄色的大地千篇一律。我会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种恐惧,害怕没有水走不出去。我认识的很多中国人,来到加利福尼亚州以后也都表示这里的天气和自然环境并不像传说中那么理想。我们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深深地根植于农业文化,土壤肥沃、风调雨顺、物产丰饶的地方才称得上美。

像加利福尼亚州这种天天大太阳、气候干燥、没有四季、土壤并不肥沃的地方,可以称得上穷山恶水,用我们中国人的标准看实在不算是宜居。如果不是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是不可能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自给自足的。

然而这样的不毛之地,在美国人眼里也是美的。我不止一次遇到热爱沙漠的美国人,他们认识沙漠里的每一种仙人掌,对里面的野生动物如数家珍。用他们的话说,就连毒蛇、毒蜘蛛和蝎子都是美的,你不能因为它能毒死人就否认这一点。我无法反驳,但生理上依旧很抗拒,不能心服口服。

后来我花了很多年,才慢慢学会了欣赏它。也许是因为住的时间够长,慢慢适应了,也许是 因为去过更多沙漠中的国家,比如阿拉伯半岛、北非、中东,了解到那里风富多彩的文化和几千年的文明。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有各自的生存智慧,发展出了自己的习俗和文化。在这些沙漠居民眼里,沙漠自然是美的。

沙漠还是极其多样化的,就连漫天的黄沙,也有颜色的深浅。更何况沙漠里有起伏的山峦,变化的地形,以及带给人精神和物质抚慰的沙漠绿洲。总之,沙漠不仅养活了人们,给他们滋养,还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我开始意识到,我对自然、对世界的判断和审美,完全受自己生长环境的影响,它甚至影响了我的生理感受、我的情感反应。

因此我明白,自己是个充满偏见的人。这个认识对我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的世界观。我变得更能够接纳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尽量宽容地对待别人,不轻易下结论。可以说从热爱自然出发,在自然的引领下生活,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惊喜的旅途。

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大自然肯定还有惊喜在等着我。”
归林播客
:
这部分文章真好!的确,我们最开始步入荒野,尤其是沙漠、干旱、荒芜之地,会有种天生的恐惧。但后来会发现,这里的生命也是蓬勃的,奋力向上的~
荒野是文明之根,野性是生命之根。
归林播客
:
这句话太好了~荒野和野性并不是我们的对立面,而是一切生命共有的源头。
好用心的节目 谢谢你们
暴走古丽
暴走古丽
2025.2.28
哇~更新啦。开心周五。
归林播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