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拉》凭什么?电影真探

《阿诺拉》凭什么?

63分钟 ·
播放数9836
·
评论数157

《阿诺拉》创造了一项奥斯卡记录,导演肖恩·贝克,一人独得四项大奖!这项记录甚至很难打破,那么《阿诺拉》凭什么可以获得如此殊荣,为什么又不少听友对此片嗤之以鼻,又为什么有人非常喜爱这部并认为这是一部犀利的女权电影?同时却有人说这部电影打了女权的脸,没有去迎合政治正确?这次我打算以个人的“偏狭”视角与粗浅理解,尝试做一次个人的体会和解读。

34:22 身份卑微品行高贵,从《茶花女》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中对性工作者的描写方式和道德取向。

37:56 为什么本地有很多人不认可《奥本海默》中女性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是体现了父权文化对女性价值取向。

43:01 惩罚嫖客,而非性工作者!瑞典、挪威、冰岛等国针对性工作者的权利维护方式。

46:06 《阿诺拉》的突破之处,打破传统对性工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还原一个真实的性工作者一个普通的女性。

50:15 《杜十娘》一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有着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58:21 关于奥斯卡




展开Show Notes
置顶
在喜马上有一条评论说:“很难评,优点在于太真实,缺点也在于太真实。”我的回复是:“缺点其实不是缺点,而是一些人不接受这个真实”
cocojamboo
cocojamboo
2025.3.05
个人认为女主最后的痛哭,不是对保镖的爱,而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底层人民的共情。
HD959383i:我觉得Anora哭是因为她发现自己不会通过别的方式表达谢意。
VE6ldt:长期处于性工作者的身份中的Anora,早已将身体异化为“生产资料”,形成了一套“交易式”的互动逻辑。面对Igor归还戒指的善意,她的第一反应是调用最熟悉的方式——以性作为“回报”,试图通过掌控自己的身体来维系对命运的有限控制权。 Igor的吻打破了Anora重新拾起的生存逻辑。他的行为并非出于占有或交易,而是试图以善意、平等的姿态触碰她的内心——一个真情实感的吻。经过了和Ivan的一大摊烂事后,尊严被异化为商品,口中的爱只是儿戏,Anora已无法承受Igor的真切情感,她彻底崩溃,嚎啕大哭。
6条回复
这电影无聊到我不想浪费时间听为什么,谁能一句话总结一下
电影真探
:
木这个耐心,那何必来听呢
一只老男人:普信+倦怠,和我一样啊哈哈哈
14条回复
HD48968b
HD48968b
2025.3.05
17:25 啊有趣吗?好俗套。。他俩也没有任何火花
HD48968b:就是挣钱而已,电影也没有往爱情上呈现,播客听起来却不是的
aiber
aiber
2025.3.06
讲的不错,其实这片在简中的第一大争议就是主角的职业,很多人看似是在批判电影剧情俗套,实际是因为自己保守主义的价值观从一开始就拒绝进入这个故事
aiber:其实真正进入这个故事的人首先会认同它是一个优秀的喜剧片,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讲,他们无法接受夜总会段落对X工作者的拍摄,进而就完全无法进入电影的喜剧桥段,剥离了喜剧类型元素那本片就会被挑出一大堆的问题
荷马墓上的一枝玫瑰:同意!现在大家看个解说或者切片就算看过整部电影了,根本没有体验到细节之处暗流涌动的情感与矛盾。主线情节外才是导演真正想要刻画的内容。
5条回复
Wenli_
Wenli_
2025.3.06
Anora 这个角色狡黠又天真,很喜欢。导演也没有俗套的要凸显底层人物的悲催境地,也没有让Anora成为一个被抛弃的玩具。她抓住当下她能抓住的,即使是动了真感情又怎样,那是她自愿付出的,她也愿意承担代价。再反观那个软弱无能毫无担当的男主角,他才是那个可怜的人。
seven77_kai
seven77_kai
2025.3.07
不太同意关于伊戈尔的解读,他对阿诺拉的关爱是出于人与人间最基本的互帮互助,阿诺拉最后对他的吻也不是源于“爱上了他”,只是她不知道除了性还有什么方式去感谢他,最后她在伊戈尔怀中哭泣,我觉得是源于她第一次不出于任何目的,坦承地的表达自己。不过主播其他解读的蛮好的👌
电影真探
:
嗯,基本同意,我的意思是那可能不是爱,至于是什么,就是大家各自的解读了。其实很多时候“爱”就是因为这些经历而触发的,有的就走到了一起激发出了更深远的情感,有得也就无疾而终了
40:14 前面关于阿诺拉的分析都很认同,但听到这里还是要留言说一下:我和当时在奥本海默楼层里的其他女听众都在反复表达的一点,女性当然和男性一样都是多样化的,这也是为什么像《伦敦生活》《屌丝女士》《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等女性主角为电影不会被女观众视为厌女,反而获得高分好评。但是在奥本海默里的女性,基本只有一种面相:对科学进步没有实质性帮助,只承担性爱或打杂工具,完全没有真实还原。这是我们不满的真正原因。而你作为影评人始终把女观众不满奥本海默的原因简单等同于我们追求严妻良母的形象(尤其在不了解我们真实婚育状态的情况下),是非常傲慢的。
电影真探
:
这方面内容我在奥本海默的节目种回答过多次了,这部电影是一个完全以奥本海默本人视角进行表达的电影,包括她的个人想象,在曼哈顿工程当中,奥本海默本人能够直接接触到的女性的确很少,这事历史现实,所以诺兰在电影中以他的情感历程作为呈现女性角色的突破口,比如与凯蒂直接的情感,以及与琼之间的,当然这些也都是根据那本奥本海默的自传为依据的,且将其中很多有关凯蒂与其他科学家交往的内容基本都舍去了,请一定要记住,这部电影是奥本海默,不是曼哈顿工程,更不是建蛋大业,所以你不能说那个时候有谁参与了,这里没体现就是偏见和傲慢,这完全就是奥本海默他生活与工作接触范围的还原。比如很多著名科学家包括本片科学顾问基普索恩的老师大名鼎鼎的惠勒都没有出现在电影中,他也参与了曼哈顿工程,但主要就是和奥本海默在工程中不直接有交集,所以电影就没有呈现而已,所以理解你的观点,但这不是没有真实还原,反而是完全尊重以奥本海默个人视角这个角度来呈现,当然,我认为我们可以说诺兰在呈现凯蒂和琼有关的人物塑造和情感方面的手法好或者不好,这就完全是艺术评价了,另外你可以看看女主艾米莉布朗特的有关采访。至于你说的女观众不满,其实是针对当时在我节目中评论的一些听友,内容表达很明确,觉得凯蒂形象呈现都是负面的,并不是所有女性哈,也许是我表述有问题,这方面需要澄清和致歉
园子每天6点起:Hello 你的这段补充解释我是同意的,印象中你之前也是表达过:除了奥本海默本人以外的其他人都是工具化了的,所以包括女性角色在内的配角也是片面的,导演这么安排仅仅属于艺术手法高低/庸俗与否的问题——007系列电影始终只有邦德一个绝对主角,同时所有女性角色都是庸俗、男凝、性化的,这也是必须服务主角而不得不取舍的角色牺牲吗? 确实值得讨论。 今天之所以再次留言,是因为新节目里你似乎在表达"批评奥本海默的女性观众只能接受贤妻娘母的工具人,如果凯蒂是贤妻良母,女性观众就满意了,不再攻击导演了,甚至要感谢导演帮忙隐瞒她出轨"。——这个是我觉得傲慢的地方;如果你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我也收回这个评价哈。
steve0928
steve0928
2025.3.05
阿诺拉拿下奥斯卡之后,一瞬间多了这许多事后诸葛亮的分析
电影真探
:
酸,何必来听
小宇宙匿名用户:事前我就觉得这片不错。也预计了会有很大争议。得了奥斯卡更会招来本来不太关注这片的偏保守人士
6条回复
如石
如石
2025.3.08
46:42 主播强调这片子还原了性工作者的真实状态,何以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如果没有接触过性工作者,真正和ta们相处过,就认定这片子拍出了真实的性工作者,那实在没啥说服力。碰巧刷到一篇纽约时报对几位从业者的采访,她们一致认为影片的表现并不真实
电影真探
:
也有称赞真实的,还有说世纪情况比她们惨多了的,纽约时报报道的,代表了被采访者的观感而已,这里所说的真实,是相对于之前文艺作品里对性工作者那些崇高化套路的描写
小宇宙匿名用户:不重要,这片子的主题又不是这个。更不要说,有个体差异性,性工作者也有不同分类和服务形式。一个医生他就知道医疗全业态的情况?
6条回复
真朱酱
真朱酱
2025.3.06
这部片子虽然不必横扫戛纳和奥斯卡,但是也挺好的,只是肖恩贝克因为成本人员太有限,他不能拍太大的片子。当然他自己的片子一惯都是关注边缘阶层的。我给片子7分左右,然后再多给一分是肖恩贝壳居然只用十几个人就能拍出这种片子。这片子到了中国,就只揪着性画面&性工作者不放算怎么回事。文淇那边因为这片子破防,买热搜把血观音说成神作也是大无语。这年头中文语境里也没有讽刺,不懂幽默了,就只会他么的搞笑。
小宇宙匿名用户:哪个地域任何年代都从没缺少过从上到下伺候各种人的这个群体,网红和流量们又高级到哪里去,几百年后再评价都一样。看不起有些人,搁那装什么神圣纯洁?!他们可能是从他们妈腋下生出来,绝不可能是胯下出来的,因为生殖器官会污染他们的纯洁
Dustliu
Dustliu
2025.3.07
故事很俗套 主要是导演拍得好 很反好莱坞套路。现实主义 幽默荒谬和痛苦悲悯融合得自然流畅。 我不觉得讲的是阿诺拉和保镖找到真爱的故事 更多的是探讨个人无法撼动的阶级障碍 让每个人都不能真正接纳自己 更没有真正爱别人的奢侈
小宇宙匿名用户:这还俗套啊,不愧是精致的上海人,我倒觉得这正是现实的重要问题所在,也因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其他矛盾和问题。如果这叫俗套,我希望俗套再多来点,直到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否则不就成了回避现实吗
播客如聊
播客如聊
2025.3.05
真探老师 关于好莱坞电影里的女性角色问题:我刚做了一期梳理百年奥斯卡的节目(16 梳理百年奥斯卡:从经典频出到乏味无聊,美国电影/文化软实力为何遭遇困境 ) 在整理资料时 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目前IMDb排名前十的电影 除了排第八的低俗小说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 乌玛瑟曼 其他电影都是纯男电影 比如排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 排第二的教父 排第五的十二怒汉等

2000年代奥斯卡影后冒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演员 我在节目里有一个部分专门讲了这个现象 (茱莉亚罗伯茨 妮可基德曼 哈利贝瑞 凯特温斯莱特等) 能看出作为文化输出和政治正确最前线的好莱坞和奥斯卡 有在努力 且颇有成效

近几年的影后也是颇有争议 比如艾玛斯通(可怜东西) 包括今年的阿诺拉 总之这个话题还是蛮有意思的
电影真探
:
不是老师哈,给你的梳理的角度点赞
脏熊灰
脏熊灰
2025.3.06
这电影的核心是鼓吹向下的自由吧
电影真探
:
这哪里是鼓吹啊,这姑娘梦碎的这么直接,你觉得给了你鼓励吗?自由需要捍卫,但捍卫可不是鼓吹,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而已,只不过人家没有表达的那么苦大仇深和假清高而已
小宇宙匿名用户:有没有一种可能,穷困的出身叠加性别不公使得有些女人很容易滑落。女主见到机会也想抓住爬上峭壁,但被一脚踹下去了。她难道不比那个喵呜妈宝废物男更值得过上体面的生活?!
4条回复
俗女靓靓
俗女靓靓
2025.3.05
我的天呐 粗野派我感觉特别无聊 不过我倒要听听怎么聊了。这电影之矫揉造作还这么无聊让我叹为观止~
电影真探
:
哈哈哈哈,好
小宇宙匿名用户:比1917还无聊吗,这个是目前我觉得最无聊的获提名在当时很有人气的片子
听完整集,很感谢皮特对于性工作者作为劳动者的保护法例的介绍。p.s今天刚刚看了《初步举证》,对于法庭和司法体系如何苍白无力地保护被性侵犯的女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今晚电影厅有50%的上座率,全女观众,一直有人在哭泣。
谁与争锋:确实好看,更佩服女主演那么大段台词怎么记的,不知道现场有没有提词器。表演太🐮了!我看那场就我自己!
电影真探
:
这部电影尤其值得关注
3条回复
这电影不错,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立意。争议在于,对刻板女性主义(看什么都用男凝视角反向批判一下)和谈性色变的保守人士(认为鸡就是万恶的,乐于把女性圣母与荡妇二元化分类)不友好,哈哈哈哈
小宇宙匿名用户:又到了以对阿诺拉这片的好恶,评判众多电影播客的季节了,也是时候筛选一下了,总有浑水摸鱼的
31:12 Peter可能不太理解女主角结尾,她并不喜欢保镖,甚至瞧不起他。但最后他给她拿出了私藏的戒指,她有些许感动,但她除了身体并不知道如何报答。最后保镖要吻她,她破防了,在她看接吻代表了爱,她却没有爱,最后痛哭那场戏,身心俱疲的女主,所有的委屈、不甘、折腾、痛恨一下子爆发了,拍的很真实。
电影真探
:
嗯,之前就有和听友交流过,其实我觉得是各位把爱看的太高太传统了,什么是爱呢?因为感动,感激,或者一时兴起,可能都是爱,和长久度与质量无关,导演只是留一个这样的结局,你可以说这不是爱,你也可以说这就是爱,甚至伊万当初提出和阿诺拉结婚,也是出于生理化学反应催生的“爱”。
基度山伯爵1114:这倒也是,大部分定义的爱,都太高尚了。普通人的爱可能只有欲望、稳定、责任这些,感激也算
Mimic_He
Mimic_He
2025.3.05
这导演我觉得蛮有社会责任心的 以前也浪过 所以对边缘人群很了解 既善于观察 也是个行动派 弗罗里达乐园不错 take out也拍得很好 他的作品和拍摄风格给同类型题材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视角 不算深刻很美国很独特
语过添情
语过添情
2025.3.05
我喜欢肖恩贝克的电影,都很好看,特别是红色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