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到的几位鸟(按出场顺序):
资料来自“懂鸟”小程序,略有修改。
乌鸫(dōng)

(英文名:Chinese Blackbird,学名:Turdus mandarinus),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俗名: 百舌、反舌、黑鸫、黑鸟、黑山雀、牛屎、八日雀、中国黑鸫、乌(春鸟)。大型黑色鸫类,分布于中国中东部及周边地区,为城市常见鸟类。其最显著特征为全身黑色,喙橙黄至鲜黄,雄鸟全身漆黑,雌鸟深褐。乌鸫鸣声清脆悦耳,变化多端,被誉为‘百舌’。
乌鸫体长约28-29厘米,雄鸟全身黑色,雌鸟略带褐色,两者均具橙黄色至黄色的喙,黑色或深褐色的眼环。幼鸟为深褐色,带有淡色斑点和条纹。雌雄两性相似,但雌鸟下体略显褐色,有较宽的暗色条纹,喙色偏棕,基部有淡黄色(主要在下喙)。
星头啄木鸟

(英文名:Grey-capped Pygmy Woodpecker,学名:Yungipicus canicapill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Yungipicus的鸟类。小型啄木鸟的一种,广泛分布于远东、欧亚地区,自亚洲东部至印度北部,遍及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雄鸟眼后上方具红色条纹,腹部具黑色纵纹。
体长14-16厘米,体重20-32克。雄鸟头部前额及顶冠灰色,两侧黑色,眼后上方具红色条纹,鼻羽淡黄色。面部白色,耳羽下方有灰棕色带,向下延伸至颈侧,喉部及下颌白色。上体黑色,翼覆羽尖端白色,下体灰白色,胸部具深褐色纵纹。喙几乎笔直,仅轻微凿状,黑色,基部和下颚较浅色。虹膜红棕色至灰棕色,腿灰色至橄榄灰色。雌鸟头部无红色。幼鸟上体颜色比成鸟更深,下体纵纹更重,雄鸟枕部和后顶冠的橙红色可能比成鸟更为明显。
大斑啄木鸟

大斑啄木鸟 (英文名:Great Spotted Woodpecker,学名:Dendrocopos major),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又名: 赤鴷、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最显著的特征是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雌雄臀部均为红色。作为留鸟,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包括山地和平原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尤其偏爱混交林和阔叶林,也可见于林缘次生林、农田地边疏林及灌丛地带。
成年大斑啄木鸟体长20-24厘米,体重70-98克,拥有光泽的黑色上体,白色的脸颊和颈侧,黑色线条从肩部延伸至颈背,胸前有黑色基部。显著的白色肩斑,翼和尾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下体白色,腹下部鲜红色。雄鸟具有红色颈背斑,雌鸟则无。幼鸟羽色较暗淡,上体微棕色,下体污白色,腹部呈粉色,头部红色不如成鸟鲜明。
灰头绿啄木鸟

灰头绿啄木鸟 (英文名:Grey-headed Woodpecker,学名:Picus can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又名: 山啄木、火老鸦、绿奔得儿木、香奔得儿木、黄啄木、绿啄木、黑枕绿啄木鸟,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一种鸟类。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广阔区域,从欧洲中央至远东。
灰头绿啄木鸟体长约26-31厘米,翼展38-40厘米,体重约125克。雄鸟头部灰色,前额红色,雌鸟头部灰色无红斑。上体绿色,下体灰绿色。喙较短,头部略圆,区别于绿色啄木鸟。
资料来源:
梅坚,董昊,懂鸟, AI 生成中文动物百科资料(鸟类,2024),dongni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