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阮玲玉逝世九十周年:新女性是出路还是新“陷阱”?袭击电影院

07.阮玲玉逝世九十周年:新女性是出路还是新“陷阱”?

104分钟 ·
播放数246
·
评论数3

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同时,这一天也是中国早期电影明星阮玲玉的忌日。

1935年3月8,阮玲玉服安眠药自杀,最终抢救无效逝世,年仅25岁。

关于阮玲玉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

一方面,前后两位爱人的所作所为,使她伤透了心。第一个恋人张达民不学无术,不断找阮玲玉勒索讹钱。第二个恋人富商唐季珊喜欢拈花惹草,后期还打骂阮玲玉。另一方面,遗书里的“人言可畏”,也将矛头指向了社会不负责任的流言诽谤、造谣诋毁。

爱情的幻灭与舆论的压力,共同将她逼上了绝路。而阮玲玉之死,也不仅仅是一个女明星的命运悲剧,一条轰动全国的社会新闻,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桩余波缭绕的公案,一场千百年来女性们反复上演的命运轮回。

直到今天,仍有一个又一个女性,在舆论的围剿下被逼上末路。90年来的女性困境,似乎从未变过。究竟为何如此?这一期节目,我们便试图穿越时光,从阮玲玉的时代说起,看看当时的“新女性”们,如何出走家庭,却又如何无路可走。

< 时间轴 >

00:00:16 阮玲玉与金赛纶们,时空不同,命运相似

00:09:56 鲁迅因阮玲玉之死而写的《论人言可畏》,舆论的围剿

00:13:32 争议之一:谁害死了阮玲玉

00:22:48 争议之二:不同遗书的真假

00:27:11 1930年代前期的上海:战争阴影与左翼电影,阮玲玉的戏路转变,电影中的进步女性/新女性

00:33:17 早期中国解放女性的行动历程、思想变化及其背后的家国与革命叙事,男性与女性对“新女性”的不同阐释与立场

  • 00:49:08 延伸小说: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 00:51:32 延伸电影:从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看《出走的决心》《还有明天》

00:52:54 九十年前的“娜拉出走”与“新女性”

00:59:02 详解阮玲玉及其饰演的“新女性”(以《恋爱与义务》《神女》《新女性》为代表)的时代与性别困境,“娜拉”出走的命运轨迹

  • 01:15:12 延伸话题:文学和电影对圣女和妓女两种女性形象的偏爱,作为男性群体失落象征的女性形象
  • 01:20:20 延伸电影: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阿诺拉》为什么要以妓女为主角?

01:28:20 “新女性”的难题——出走以后怎么办?新道路——左翼革命/进步女性

01:35:26 再谈《出走的决心》与《还有明天》的当下意义

01:39:49 性别问题的难题:女人一直在变,男人一直不变

【剪辑】

唐朝,雅牙

【封面】

阮玲玉《神女》造型照

【配乐】

黄莺莺 - 葬心(《阮玲玉》原声大碟)

提到的阮玲玉主演的影片:

《挂名的夫妻》(已佚失),编剧:郑正秋,导演:卜万苍,1927

《桃花泣血记》,编剧/导演:卜万苍,1931

《恋爱与义务》,原著小说:华罗琛(波兰裔),编剧:朱石麟,导演:卜万苍,1931

《三个摩登女性》(已佚失),编剧:田汉,导演:卜万苍,1933

《小玩意》,编剧/导演:孙瑜,1933

《神女》,编剧/导演:吴永刚,1934

《新女性》,编剧:孙师毅,导演:蔡楚生,1935

《国风》,编剧:罗明佑,导演:罗明佑/朱石麟,1935

提到的其他影片:

《阮玲玉》,中国香港,1991

《妇女参政论者》,英国,2015

《出走的决心》,中国大陆,2024

《还有明天》,意大利,2023

参考资料:

1. 沈寂,《一代影星阮玲玉》

2. 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

3. 胡缨,《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4. 许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

5. 戴锦华,《性别中国》

6.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

7.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8. 张真,《银幕艳史》

9. 王德威(主编),《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10. 孔慧怡,《五四婚姻》

11.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论“人言可畏”》

12. 许广平,《从女性的立场说“新女性”》

13. 萧红,《生死场》

14. 丁玲,《我在霞村的日子》

展开Show Notes
Cole_O9Zu
Cole_O9Zu
2025.3.11
你这口误什么救国图亡啊 是救亡图存
唐朝三科唐
:
谢谢指出
Cole_O9Zu:嗯嗯 主要这个口误错到有点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