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律读影谈|法律真相、证明责任与工具理性:聊聊《初步举证》中性侵案件的法律困境机智的律师生活

#52 律读影谈|法律真相、证明责任与工具理性:聊聊《初步举证》中性侵案件的法律困境

47分钟 ·
播放数9888
·
评论数32

本期节目要和大家聊的《初步举证》(Prima Facie),讲述了一位精英刑辩律师在自己面对性侵案件时面临的困境以及发生的重大转变,这部剧以刑辩律师和性侵案件为角度切入,探讨了比如法律真相与真相、举证责任分配、工具理性与价值判断、精英主义瓦解、法律制度改变等问题。

节目嘉宾

Siber:前魔圈女律师,行动派的好奇探索者,目前关注AI、Web 3、法律科技、文娱、创业等领域,欢迎关注她的某书账号:Siber。

在这期节目里,你可以听到:

01:31 《初步举证》基本介绍

02:47 舞台剧标题「Prima Facie」含义与意图

05:48 对比《十二怒汉/十二公民》和日剧《Legal High》所采取的立场

07:11 「法律真相」与「真相」的区别

10:31 现代司法中「无罪推定」的适用与质疑

14:17 性侵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困境

21:27 性侵案件中,女性会受到哪些损害?

27:39 「工具理性」→「价值判断」;「精英主义」的瓦解

31:24 剧中「陪审团」的设计

37:25 世界范围内围绕性侵案件的制度优化

40:37 这部剧的一些瑕不掩瑜之处

BGM

Lovely – Alex-Productions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建议。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联系方式

hz_studio@outlook.com

展开Show Notes
卢彦桦
卢彦桦
2025.3.13
44:57 我也在五星和四星之间犹豫,关于艺术作品的叙事。在我看来这部剧表达的主题有两方面,「法律体系的解构」和「性侵案女受害者的视角」。大多数剧情侧重于为前者打造一个饱满的故事,包括法学教育、刑法根基、证据规则、视角转变,以及律师如何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判断等问题,后者则更像临时的赠品。结尾可以上价值,然而在结局泰莎用一句“法律体系已经崩溃,法律都设立在父权体系下”,还试图上升到《坠落的审判》同等深刻的命题,完全打破原先的叙事逻辑,显得有些割裂。我看完后不仅对「初步举证」这个专有名词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审理环节非常简略,也没理解到英美法系性侵案件的核心争议和优化方向。所以,我也不知道话剧与电影适用同一评价体系,如果让我对现有剧情重新命名,《坠落的受害者》更合适。本期播客质量很高,话题有深度,嘉宾口条优秀。
HZ_Studio
:
我提议一个《The Broken Lawyer》
卢彦桦:好主意💡
工具理性和价值判断的角度太好了!由于Tessa 这个角色被塑造得特别真实,我看完之后真的一直在忍不住地想她以后还会不会做律师,她和法律的关系会是什么样的,左思右想没有答案。还去翻了原著小说,发现作者在这方面也是开放的,没有给定论~谢谢主播和嘉宾提出这个视角。
Siber
Siber
2025.3.10
感谢主播邀请!很荣幸一起探讨这部优秀的电影(剧)。《初步举证》能聊的地方太多,我特别想聊的是它如何巧妙用细节address 观众中的法律人群体。不仅仅是“描述了一个法律有关的剧情”,而是能挖掘出更深的东西——法学院、律师职业、专业理念、职业选择..
dlxqzc:表达很出众!希望你个人播客做起来啊!
张振文
张振文
2025.3.11
作为处理过数起性侵案件的律师,个人感觉在国内司法实践中,实际上是非常偏重女性口供认定的,某种程度上也是走了另一个极端。
Foresee_19UW:不光性侵,基本上所有案件都很重口供,但性侵案更特殊一点,不好取证
cherishchoos:但是口供的证明程度比较低
其实听到最后,我觉得这样的作品能出现是我作为观众的幸运,它不用百分百完美,就如同受害者一样。
LMY552277
LMY552277
2025.3.13
编剧确实曾经是法律从业者
嘉宾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提出的工具理性和价值判断是之前比较少被谈及,但是又特别准确的。我在看戏的时候,也对泰沙之后的职业是否继续做律师有所怀疑
冰茶野仔
冰茶野仔
2025.3.18
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这段很受启发,看剧看电影很容易陷入全知全能视角的情绪陷阱,而现实案件里法院居中裁判时却只能尽可能用法律真相去靠近事实真相
Maaaaaaaaask
Maaaaaaaaask
2025.3.14
从律师的观点来谈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更多的角度。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也听了几个讨论这部电影的播客,但我觉得这期是最接地气的讨论。法律是底线,我们这几年也看到了法与情的共进。
王tintin
王tintin
2025.3.14
编剧Suzie Miller本人就是律师,所以剧本对司法体系和庭审细节的刻画是带着专业视角,经得起琢磨的
Detective_
Detective_
2025.3.14
19:43 可是人类的情感是在不断变化的,签app时同意了,可是在真正发生的最后时刻又不同意了呢?就像剧情里,两个人愉快的吃饭、喝酒、回家,浪漫的点了香薰蜡烛,甚至有亲吻的动作,可是因为一次呕吐后,泰莎就是不同意发生X关系了,所以,不管是app也好,还是有过其他的亲密行为也好,在最后一步发生前,不就是不。
谢谢分享!
范德彪东
范德彪东
2025.3.12
很有启发,谢谢主播🌹🌹
qwerty777
qwerty777
2025.3.15
主播一直在纠结Tessa态度的转变突兀,是否存在将法律崇高化理想化呢?Tessa本来相信的就是“法律真相”而非法律能够实现“完美正义”,正因如此她才能将法律作为工具成为一个优秀的刑辩律师,台词和剧情中也有多次体现。成为受害人后她追求的真相和能够呈现的法律真相有距离她才难以接受。以及剧情最后一部分我觉得允许一个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公正的普通人进行不理性的情绪发泄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出于独角戏视角的局限和情绪递进如果最后换成Tessa雄辩滔滔强调要从哪方面对法律进行优化和修改恐怕会显得人物性格割裂吧?
HZ_Studio
:
澄清一下:我对于Tessa态度的转变觉得突兀是针对这部作品设计而非这个角色,相反我在节目中不止一次地表达对于Tessa的理解,也没有觉得她的情绪宣泄不合理,只是个人在主观上觉得中场的过渡以及结尾的上价值桥段可以设计的更好一些。此外,节目中也有提到「法律并非万能」,我觉得并不存在你说的把法律崇高化理想化,相反我觉得这期节目把性侵案件的法律困境得以一一展示,聊的是比较接地气的。Anyway,对文艺作品的评价总是很主观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qwerty777:谢谢您和嘉宾带来的这期节目。也谢谢您诚挚的回复。我只是想表达听完节目后直觉式的反应,对您可能理想化法律的推测也仅限于您认为Tessa态度转变突兀这一个情境中。您和嘉宾在整期节目中的探讨态度还是很明确的,也很有启发。
读辟蹊径
读辟蹊径
2025.3.13
居然评论这么少
我觉得她还会继续做律师,毕竟在最困难的782天她也没有转行,她是一位坚韧顽强不服输的女性,我认为她不会那么轻易放弃。她说Something has to change, 她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另外,主播前面说她只是把律师这个职业当工具,我不是很赞同,她一开始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她哥哥曾经被误判过,她做这个职业是出于对正义的追求,不是只当作向上爬的工具。
15:02 剧情中是第一次之后拒绝第二次 并不是直接拒绝
土马
土马
2025.3.16
25:01 此处不能再同意了👍
Claire007
Claire007
2025.3.10
标题有点长 分享到票圈 标题只展示到初步举证 文末重点无法突出
HZ_Studio
:
谢谢提醒,这个标题纠结了挺久,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突出前面的三组词汇(法律真相、举证责任和价值理性),算是一种取舍吧
AgThroat10
AgThroat10
2025.3.10
刚听完声东击西
人与时间:我也是上周听完了声东击西的那一期节目以后,去电影院看了《初步举证》,今天又听到了这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