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为什么马尔克斯的小说里,成年男人总是爱上幼女?

2. 为什么马尔克斯的小说里,成年男人总是爱上幼女?

60分钟 ·
播放数90619
·
评论数513

👀收听提示

03:36 ❗️🎧收听预警

04:44 什么是“诺奖魔咒”🔮?

06:30 《霍乱时期的爱情》:创作灵感、情节和写法

11:43 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认清阿里萨的本性和“真爱无敌”故事的破绽

15:21 《洛丽塔》是我认为在文学史上被误解的最深的小说之一

29:02 如何理解小说中“永生永世”的爱情结尾?

34:22 从《阿诺拉》看对经典故事的反写

39:05 《爱情,和其他魔鬼》:情节、主题与角色解读

42:55《苦妓回忆录》:爱欲生死与老年马尔克斯的软弱

50:06马尔克斯笔下“成年男人总是爱上无助的幼女”,这种描述是否存在着剥削?

54:47 有道德瑕疵的小说,该不该被写出来?

📚相关推荐收听/阅读

看理想节目:《母亲与女儿:无限人生书单第16季》

蒋方舟作品:《主人公》

奈飞改编《百年孤独》第一季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和其他魔鬼》《苦妓回忆录》《我们八月见》

纳博科夫:《洛丽塔》

费兰特:《烦人的爱》

川端康成:《睡美人》

🙋欢迎大家互动

小红书🍠:看理想蒋方舟

公众号:看理想

微博:看理想vistopia

商业合作📮:bd@vistopia.com.cn

👀制作团队

策划|蒋方舟、看理想

文稿编辑|ruicen

统筹&音频编辑|小尹

监制|ruicen、jiajun

视觉设计|唐z、火车头

本期节目已经在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同步上线啦!欢迎大家收听🎧

-蒋方舟全新个人播客,联合看理想共同出品-

展开Show Notes
置顶
📢节目上线以来大家的评论我们都看到啦!感谢大家对《一寸》的喜欢💓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听后感、对节目的建议或者讲讲你之后希望在《一寸》的节目里,听到方舟聊什么呀🎙️

📮我们也会在评论区不定期收集一些听友的提问🙋之后会在节目里进行回复
欢迎大家多多提问!每一条我们都会看的~
祝大家收听愉快🎧
三吉儿:反倒是挺喜欢片头音乐的,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
是阿菲的都睡着:片头曲可以改吗 不够文艺 🐶🐶🐶🐶
4条回复
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紧跟“时事”了
Emm你说:怎么不算呢
Lindroid:是指金赛纶吗?
7条回复
utepilshhh
utepilshhh
2025.3.14
哇,蒋方舟简直太适合录播客了,听着好享受~
钱壮壮儿:我昨天听《岩中花述》蒋方舟那集的时候也发出了这个感叹!表达真诚,声音动听。
米饭好好吃:解读角度很独特,声音清晰动人
5条回复
tttttansw
tttttansw
2025.3.14
文学家的笔墨高明在于,可以让读者顺理成章的对他们的文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或许除了暗讽外,在马尔克斯的内心中同样存在着对幼女的掌控和欲望,这种欲望读物在男作者笔下普遍存在,也有不少拍成了经典影视,被解读成畸形但深刻的爱情样本,甚至延伸出了大叔和幼女的“固定组合”,强制将老男人的欲望和幼女的身体交织在一起,这本身就是极其恶趣味的,站在男本位上讲故事,引导大众坠入这种畸形原始的爱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tttttansw:即使文学家们在创造老男人与幼女的故事时,会引导人们剖析出故事暗讽的一面,但也不能否定这种文学有在加深幼女“被性化”的嫌疑
廿沉: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以下是我的答案:第一,考验阅读者的经验,能不能识别出来作者埋藏在语言背后的第二重叙事,即作家个人的道德观点,蒋方舟这一期其实就在以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带我们经历和甄别;第二,其实各类公信力比较强的文学奖,也已经做了第一轮甄选,那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相对来说都会层次丰富一些,尝试多读几遍,或许情节本身的故事与情节背后的作家的野心,就可以区分开来;第三,可以矩阵化的了解一个作家,看他的小说,也看他的随笔,或者第三方对他的采访与记录,那作家本人就会从幕后展露到台前,他真实的观点和偏好就会更容易被发现;最后,不是所有作家都值得如此费心甄别,如果令自己不适,那就不去看了就好,但是切忌用单一道德判断去评价一本小说的成就,那会造成自己阅读品味的狭隘,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受限
4条回复
周鼠鼠
周鼠鼠
2025.3.14
婚姻就是克制厌恶,太真实了
洛圣都出租车司机:对于男女都一样,
ZYC_6ixA:所以 在婚姻关系里 没有正向索取吗
阿珂ake
阿珂ake
2025.3.15
还是不理解的一个点是,如果一个作家写大量迷恋幼女、或者白月光女神、且不赋予她们主体性,那么我们怎么辨别他是通过小说来讽刺批判,还是暴露了内心真实的阴暗??文学是自由的,但是作者和读者都是活生生的人,而“接受一切”的人大概只是空心的人。我喜欢马尔克斯的小说,承认他的文学成就,但我同时也认为他非常老登。老登文学里也有些优秀作品,但优秀作品不必总是老登,与其为老登辩护,不如去创造没有登味的作品吧。
孔小吃:同感,我愿意相信大部分男作者都是老登味十足,虽然不能避免喜欢有登味的经典作品,但可以多发掘发掘女作家的作品,已经多创作没有登味的作品
沈木枫
沈木枫
2025.3.14
特别喜欢这期,我一直都不觉得《霍乱时期的爱情》浪漫,感觉就是怪怪的,里面很多女人都自我麻醉于自己想象的爱情
快乐的拍拍啊:男人的魅力来源于女人的想象力哈哈
Bluehyacrith:支持你的想法,我也这么觉得
5条回复
HD870437t
HD870437t
2025.3.13
老马的名著现在被冠以老登文学之名
Delphis:听完这期,甚至觉得马尔克斯就是那个老登
Grace_2V6n:自从看了余华和罗翔关于作品主角人名的对话,就对文学解读祛魅了🤣接受作者落笔的时候只是顺其自然,夸大其词,描述真实,或胡编乱造其实没那么难,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就好。
5条回复
02:01 结合最近韩国某金姓 ltp......
NanaPan
NanaPan
2025.3.14
方舟这一期深得我心,我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后,总是不知道如何自处,天啊,这么一个渣男的爱情值得歌颂吗?因为在人生暮年忠于了人生早期的爱情,就是值得称颂的伟大坚持吗?

当然,这和时代相关,但是在我们阅读作品的时候,是否应该对其政治是否正确,以及符合当代价值观来评判? 我们应该重点着眼于作品的什么部分? 如果马尔克斯在300年前写了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否可以被原谅很多其中现在看来不道德的内容。

幼女屈从于老男人,不是一个变态可以简单概括的。任何作品都有时代的局限性,这和华盛顿蓄奴,是一个道理。回望红楼梦,都有这个特点,但对于红楼梦,我们早已可以泰然处之。而我们应当如何思考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娈童内容,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感谢方舟和我们分享你的思考。
我头像是小可爱:幼女因为年龄,阅历,资源的原因,几乎是不可能反抗老男人的,而且由于心智不成熟,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叫屈从
April_bWsQ:马尔克斯写的东西怎么配和红楼梦相提并论,你再仔细看看红楼梦,曹雪芹可有半点这样的侮辱幼女的写法,说他就说他,别胡乱举例子,不然你就实际说说看红楼梦哪一段和这个老逼登一样了
6条回复
丽衡
丽衡
2025.3.16
“我睡过几百个女人,但我为你保留童贞。”“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是我道德感太强了吗 看完真的吐了……
牙牙土特产:让我想到了杜飞的话,好可怕的人,心是死的,嘴巴没死,还会强吻人😅
Sufi莫:我也🤮我只想给说这种话的人一个大比抖
3条回复
12:48 很yue啊 换成女性跟很多人产生性行为,还会有人说她深情吗🥶
雾眠_:以前看的时候也没觉得多深情,只看到男性视角下的自恋,挺yue的。
asdfUfFE:如果写的象马尔克斯一样好,会的
14条回复
小鹿花
小鹿花
2025.3.13
方舟可以解读一些国内的名著或者韩国文学吗🥺,期待☺️🥰
Vickyhy:同意!
肥嘟嘟左卫门_AKHp:同意➕2
Six-owls
Six-owls
2025.3.14
我觉得文学批评分析可以抽丝剥茧,从细节窥探作者的意图 ,从巧言令色中窥见其内心的龌龊 。但是文学的教化作用呢?尤其是对未成年的,有多少读者的素养足够窥探到这种隐秘的龌龊呢还不是沉迷在流于的华丽呢?就像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阿诺拉》一样。有多少人是在大篇章灰姑娘和王子的疯狂性爱后还能认真思考结尾,这个社会对于一个脱衣舞女的剥削?甚至有多少观众能明白这其实是一部剥削片?而不只是把结尾理解为卡夫卡式的幽默。
Displaced:个人认为教化应该由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去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教化,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引导反省、觉察,甚至提出分级以杜绝接触,这些不应该由文学创作者承担,如果文学在创作时要考虑教化问题,我们可能会损失更多拓宽语言边界的可能以及其带来的反思机会。其次,当一个人第一次阅读时迷恋上了这种爱情,却突然在生命中的某一天意识到自己曾陷入作者设下的迷魂阵,这何尝不是一次洗涤灵魂的教化呢?这种教化是否比平铺直叙地说教更为强有力,涉及更多的生命体验呢?
东双意:文学不承担教化的功能。当然针对未成年人你可以有推荐的书单希望让她们更好地去理解世界,但同时文学创作是自由的,如果非要让文学承担教化功能那么必然会走向写作的限制独裁和伟光正的一味歌颂
_W3
_W3
2025.3.13
38:49 经典 文学 名著 小时代
HD94591s:我还以为我🎧错了,就冲这句话也不愿意相信博主评论文学了…
CCCynthiaaa:被方舟可爱到
6条回复
HD1031316h
HD1031316h
2025.3.15
我不明白,如果一个作品让很多人误解是歌颂真爱永恒,却不是作者真正的用意,那这究竟是故意的还是故意的呢?如果一个作者对恋童癖的偏好如此明显,但背后的真相是对幼女或者女性的怜悯和尊重,这究竟是想多了还是想多了?作者是要批判还是想通过写作精神高潮,既不能通过表面的文字判断,又不能根据大众影响辨别(比如很多人被霍乱的真爱感动),到底要怎么区分他是个有文采的老登,还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呢?
MissMegan:我觉得这只能表明误读内容的人太多,即老登思想弥天漫地,以至于把暗讽当成褒奖也无人发现。像睡了很多人但只爱你一个这种思想,老登看见这句就亢奋不奇怪,但本来不是老登的看到也无异议,也跟着起哄这才奇怪。有此一问,证明你想从文学中寻找真相。有很多识字的人其实不是文学作品的受众,他们从自身生活经历中找真相。
_heyxxxJ
_heyxxxJ
2025.3.14
36:38 但是为什么我个人没有在阿诺拉里感受到真诚 我觉得阿诺拉还是被写得太“表面”了
HD194272v
HD194272v
2025.3.13
能不能天天更新啊😭(我在做梦
Emily迟:同期待
14:36 无耻就是我忘记年龄,享受你的青春年华
09:43 边吃边等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