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4年前的欧洲,正处于一个看似繁荣和平的时代。然而就在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为何在文明鼎盛时期,和平会戛然而止?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的误判?这些问题至今仍是史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重新审视传统史观下的欧洲外交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否真的具有约束力?欧洲各国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演变和战争前的政治考量?那些持敷衍态度的当局者们,是如何阴差阳错般,合力将世界推入战争深渊?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高林,聚焦一战爆发的“意外性”,拆解外交同盟、矛盾与关键人物的选择如何层层叠加,最终让和平崩塌。进而思考当下国际秩序中的相似问题: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时间线」
00:23 一战爆发的传统史观解释
09:29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真的约束了欧洲各国吗?
14:55 德意志为何舍弃意大利而选择奥地利?
19:36 究竟是什么将英法俄捆绑在一起?
26:29 原本反战的各国,为何都没能阻止一战爆发?
40:01 俄乌百年前的恩怨:面包出口与民族认同的撕裂
49:29 一战前,法国国内酝酿的复仇情绪与政治危机
58:33 战争的发生是无意识的
01:06:56 德国引爆两次大战,背后是害怕美国崛起
01:15:19 面对挑战国际秩序的行为,我们应有怎样的态度?
01:17:52【片尾曲】万能青年旅店《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威廉二世(Wilhelm II)(1859—1941):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阿尔贝特·冯·霍亨索伦,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普鲁士国王。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1868—1918):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1898):普鲁士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30—1916):奥匈帝国皇帝。
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1852—1925):奥地利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任奥匈帝国军队总参谋长。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1863—1914):奥匈帝国皇储。1914年在萨拉热窝遇刺,直接引发一战。
艾伦塔尔男爵(1854—1912):奥匈帝国外交大臣。
冯·贝希托尔德伯爵(1863—1942):奥匈帝国外交部长。
莫里茨·冯·奥芬贝格(1852—1928):奥匈帝国战争大臣。
阿尔弗雷德·雷德尔(1864—1913):奥匈帝国反间谍部门负责人,被揭露为俄国间谍。
奥斯卡·波蒂奥雷克(1853—1933):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总督。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萨姆索洛夫(1859—1914):俄国骑兵上将。
亚历山大·克里沃什因(1857—1921):曾任俄国农业大臣。
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1862—1911):曾任俄国首相。
伊万·洛吉诺维奇·戈列梅金(1839—1917):曾任俄国总理大臣。
雷蒙·普恩加莱(1860—1934):法国政治家。
卡约(1863—1944):曾任法国总理、财政部长。
勒内·维维亚尼(1863—1925):曾任法国总理。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1852—1928):曾任英国首相。
爱德华·格雷(1862—1933):曾任英国外交大臣。
弗里茨·费舍尔(1908—1999):德国历史学家。著有《纳粹德国》一书。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著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1850—1916):曾任英国陆军元帅、伯爵。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1881—1938):土耳其国父、首任总统。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1883—1945):意大利法西斯党领袖。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纳粹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本期音乐」
Ennio Morricone《The World of Yesterday》、
万能青年旅店《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和我们互动」
新的一年,历史学人将和嘉宾、听友们一起探索更多新的节目形式,来呈现更多的优质内容,敬请期待!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执行主编:曲飞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