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焦虑、孩子抑郁,我们需要啥样的家庭教育?

家长焦虑、孩子抑郁,我们需要啥样的家庭教育?

78分钟 ·
播放数2471
·
评论数131

本期,我们一期看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纪录片《我家的孩子不想上学》。我们仨一致认为,不管是有娃没娃,是否正在经历育儿问题,只要你是在东亚家庭环境中长大,收看这部片子就会有所感受。

在录制过程中,我们也不自觉地进入了“家庭工作坊”的对话当中。当我们把家庭的结构展开,许多问题便呈现在眼前。

  •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自己?
  • 在家庭语境中是否应该有权威的存在?
  • 父母引导孩子的边界在哪里?
  • 养出一个“乖孩子”到底是成功的养育还是偷懒的捷径?
  • 如果能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你会对儿时的自己说什么?

🎬《我家的孩子不想上学》观看传送门

📪如果你也有故事想要分享,或是有困惑、问题想和我们聊聊,欢迎致信邮箱nmwtlltg@qq.com(那么问题来了投稿的首字母小写),期待你的来信!

展开Show Notes
旸夜Alison
旸夜Alison
2025.3.20
1:13:28 心疼66。说实话听下来很无助,就比如卡牌这个事,当家长也很焦虑,无法不焦虑,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当。现在我常常觉得,我们对母父的要求太高了,但有时候又觉得这是应得的,他们要有基本的能力和觉悟再来承担这种重任,但是再多准备在实践当中可能也是不足的。亲子关系总在照出我们自己,虽然我没有孩子,作为拉子也不考虑生哈,但是前两年领养了一只很可怜的小狗,他从小被关笼子里,错过了社会化的关键期,现在在外面还是会非常胆小,也不怎么能和狗玩。刚开始没有想那么多,但是真带回家以后,面临很多之前没有想过的挑战,上沙发、乱尿、躲起来和你对抗、攻击其他狗等等,那段时间我情绪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后面送狗狗去学校,寄养了三四十天,每周去东莞看他➕学习怎么带他,学费交通费加起来九千吧。最近换了新环境他也是开始焦虑乱尿,在自己很累的时候回家看到狗尿真是……养狗让我反思,是否我对母父的苛责太过,当我情绪激动狂打小狗、打完看到他瑟瑟发抖的样子又心疼自责陷入无尽的悔恨,当我负累不堪看着他感到无助无力,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疲惫。我发现当我期望我的母父情绪稳定、善于应用各种科学育儿的手段,给我一个快乐童年的时候,我自己有时候连好好对待小狗都做不到。在我叛逆的时候我希望母父给我自由,等我成年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父亲当初斩钉截铁坚持不允许我退学是对我而言多么重要的决定。人在一个瞬间只能做一个决定,但在不同时间点去看这个选择和判断,感受却截然不同。也许我们都不是完美的小孩,也无法成为完美的家长,但是至少现在愿意努力去尝试、尽量理解、竭尽全力渴望给自己爱的人真正的爱,这份心是值得肯定的。66已经很棒了,家长的职责还给家长,或许你应该做一个姐姐而不是总在代入母父的角色,不要承担太多,不如和妹妹一起再去一次童年。
林一六
:
小狗从被关在笼子里到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你也用你的爱给了狗狗最重要的一个拥抱!你说得对,我们都不完美也很难做到完美,尽心而为就很好
旸夜Alison:如果因为害怕自己无法给到完美的爱,就放手让他去面对一种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糕的概率性的处境,是一种冠冕堂皇的残忍。与其让他去等待一个心软又完美的神,也许我就是他最好的选择,也许我就是上帝派给他的那艘船,至少我确信自己会努力去爱他。🥹🥹🥹让我们学会像孟阳一样原谅自己。
41:02 可是家长什么时候才该把角色从“指导者”转换为“支持者”呢?我明白孟阳的点,作为孩子,当家长分析、评价我的行为时,就已经显得高高在上了;但我小时候,同样的藏考卷事件发生后,我得到了我爹分析我的行为的信,他讲了完美主义和高自尊之类的那些,那时候我没有感觉被冒犯,我得到的是醍醐灌顶般的通透和“被看见”的欣喜,还有那种,“他懂我、他和我是一类人”的亲近感;我想,在家庭教育中,可能核心还是平等和尊重吧。
文化有限的超哥
:
天啊可真好啊
34:59 这个大姐叫孟阳吗?你家庭条件比较好,你爸妈也很纵容你,刚才那个小妹妹的情况,你并不能理解,因为你们身处环境并不同。
Baogi
Baogi
7天前
真的真的又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博客!!!!
夏汩雨
夏汩雨
2025.3.21
1:13:25 还是道歉了,爸爸应该也有思考过吧,但是当时的阴影😭
林一六
:
是的,虽然这份道歉迟到了很久,会想着如果能早点来就好了😬😬现在我慢慢长大也更理解父母的难处,她们也是第一次当家长
1:14:41 “懂事”,像“贤妻良母”一样,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永远不是什么好话。但其实哦,我最近发现它们其实就是“有同理心”、“有智慧”、“有爱的能力”,当你拿回主体性再回头看,这些词其实体现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力,愿我们有一天不再为“懂事”背后的故事而应激,让“懂事”重新变回一个夸赞。
林一六
:
确实啊!!很特别的角度!!!
Dun空
Dun空
2025.3.21
我也看了这个纪录片,看到这么多青少年越来越早的爆发心理疾病感到痛心!!我想或许该反思下我们的养育文化,在我周围,很多人从家庭里获得养育者的爱是需要用优秀和懂事来赢得的,他们的抚养是要求回报的,这种养育条件下小孩内心缺爱和充满恐惧。最近阅读了罗素的几本书,才部分得知健全的爱是什么样的。他说:“孩子有权获得父母热烈的爱,这种爱给予他们一种乐天、无忧无虑的世界观,健全的心理状态。但是这种爱应该在孩子看来是理所当然之物,就像呼吸空气一样,不应该期望孩子们有所有回馈。父母该成为孩子的背景,孩子不应该以取悦父母为目的被安排行动,父母的快乐应该是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孩子给予父母的任何回报都应该视为额外之物而以感激之情去接受,就像是春天里的好天气,而不是期望孩子有所回馈。健全的养育者是不该期待由孩子向他提供满足,孩子们的职责不是讨好父母,他们的职责是长身体和长智慧。 ” 他还说:“理想情况下,儿童应该把父母的爱当作自然律一般来接受的。自然到他不大想到这爱,他想着全世界,想着会遭遇的奇遇,憧憬着成人后会遇到的更妙的冒险,这些勇敢探索的背后有着满满的安全感。”
林一六
:
你写得真好!罗素说得真好!我学习了
文化有限的超哥
:
求教这本书叫啥?
4条回复
扑妹
扑妹
2天前
19:32 抱抱六六
开始讲的还可以,越到后面越无语,然后说数理化应用题在生活中没什么用,我觉得我持相关反对态度,在你的生活中可能没有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在你做一个设计的时候,消防水池需要做多大?一边进水一边出水,你不可能做一个无限大的消防水池。
还有初中的数学、物理、化学是为以后的机械乃至医药打最基础的基石,你可能用不到这些知识,但不表示那些未来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他用不到。
磊子W
磊子W
5天前
58:29 教育的目的是选拔,“折磨”是选拔的一部分
从无聊斋而来!很喜欢听你们聊天
两撇
两撇
7天前
讲得太好了.好喜欢这样的讨论 感觉这期会时不时拿出来听的
fwicon
fwicon
9天前
1:15:59 片尾的人间真的一放我就哭了
梧桐啊
梧桐啊
9天前
51:11 真的很傲慢!随着自己年龄增长有些时候也会冒出来这种下意识想要傲慢发言的念头,真的要控制自己,要意识到我们彼此人生经验的差异,不要觉得自己虚长几岁就有资格俯视别人轻视别人的感受,就可以把别人的感受和当下的人生直接放到自己现在的坐标系里去评价,人的坐标系都是跟着人一起成长的
夏汩雨
夏汩雨
2025.3.21
45:29
确实 我每次路过小学文具店门口,地上都是大家丢掉的小马宝莉卡。我自己小时候也有看过小马宝莉,每个角色我都还挺喜欢的。
虽然可能小朋友抽多了,觉得不需要那么多,但是我觉得直接丢掉也有浪费,有段时间还经常跑到小店前面去捡他们丢掉的小卡片,因为我觉得普卡也挺好看的。
我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卡游的直播,不停的在抽卡,拆卡,什么蹲、排呀我也不太懂,应该也是有很多成年人在玩的。
越稀有的卡在市面上能够卖出的价格好像也会很高,我不知道小朋友之间有没有这样的一个需求。
我觉得可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像之前看见新闻,小朋友拿家长的手机转账,又或者打赏十几二十万的,有一点点像吧。
像5000,6000如果不是特别富裕的家庭,这个钱对于家长来说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工资吧,像我妈妈她以前当服务员一个月很辛苦,也就只能赚个两三千。
相当于小朋友就直接把几千块钱买来,然后丢在了地上。
而且卡游这个东西也是问题的一部分吧,我们以前的小卡片好像没这么贵吧,我记得以前都是5毛钱的,还是硬硬的卡牌。快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贵了呢?
文化有限的超哥
:
是这样的,分不清楚这是游戏带来的快乐还是消费带来的快乐
achobb
achobb
1 天前
55:00 太真实了
achobb:55:11 在各种比较
22:46 想起来我小学的时候,和父母产生矛盾,一次是我被校园霸凌,然后就在家里偷钱给那个霸凌我的女生,爸妈知道后先是批评了我,和我说不可以撒谎不可以偷家里的钱,有事要和爸爸妈妈说,然后给班主任打电话第二天马上去学校找了这个女生和她的妈妈,这件事解决的很好对吧,我回想起这件事也会觉得我的父母很好,但是还有一次是我五年级学骑自行车,弟弟和我一起学,弟弟骑了两下就学会了,然后他就很开心的骑着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在巷子里面玩,但是我那一整个下午直到吃晚饭都没有学会,我心里的落差感就非常的大,然后我就想我什么时候学会,什么时候再吃饭,但是这个时候我的爸爸可能是觉得他让我去吃饭,我没有服从他,然后他就让我在院子里面罚站,然后我还是不想吃,我就想去骑自行车,他就打了我😂。我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第一件事是他们对我的维护,但是第二件事我感觉就非常的像六六说的我的父亲那个时候就像一个皇帝,我对他不服从,所以他就要惩罚我,所以是不是在以前我们女性意识还没有那么觉醒的时候,父权的压榨其实是从小就已经影响了我们🤔
Lucy忧忧:如果第二件事发生在现在,我一定会和我爸大吵一架,然后甩出一句“我不吃饭!我就是要学会以后才吃!”然后吵完不管他气不气我想干啥就干啥😂
lamsir
lamsir
10天前
52:42 想起来小时候被教育的对于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的案例就是像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孔融一定得让梨,而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家长问出孔融在什么时候可以不让梨这样的问题,引起孩子对生活情境丰富性的思考,而是有且只有一种选择是对的。这不仅没有让孩子们形成面对不同处境尝试去描摹它,进而做出合适选择的能力(不管是经验上还是语言能力上),也造成了孩子们无法正视自己合理的欲望和诉求,纯粹采取一种自我审视和压抑的态度,而人的自然欲望和诉求当然就压不住,它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爆发,而且自己还无法解释,越来越多原本属于自己正常的部分变得无法面对,更加导致焦虑的产生,而且直接指向一个应该被厌恶的自己。
文化有限的超哥
:
啊,太对了,我刚刚也想了一下孔融让梨的故事,什么时候可以不让梨呢。或者,除了让,还有没有别的处理办法?可真好啊
19:45 我开始觉得六六爸爸说得对,因为小孩子说谎是不对的。六六这一说,我恍然大悟,家长就是高高在上用一个听起来很合理的理由教训小孩,树立他那没什么用的威严。
文化有限的超哥
:
而且,“不能说谎”几乎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听到的教育,但长大了有几个人能做从不撒谎?而且谎言和谎言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不能撒谎”“撒谎是不对的”这个力论是不是有道理
瓜瓜瓜瓜瓜瓜:是的,听到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时时刻刻“诚实”,是不是“没有说过谎”就是“好小孩。“好小孩”的标准又是什么。这期听完特别受益。特别好的一期👏
夏舟--
夏舟--
2025.3.21
讲的很好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