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怎么就「东升西落」了?聊聊二级市场与 DeepSeek+Manus 的热潮|对谈莫傑麟

世界怎么就「东升西落」了?聊聊二级市场与 DeepSeek+Manus 的热潮|对谈莫傑麟

56分钟 ·
播放数21740
·
评论数43

我又来美国了。

这次来,我发现市场真的变化太快,这边很多人都开始相信一个所谓「东升西落」的叙事。于是我再次请来了莫傑麟,和他聊聊二级市场自 DeepSeek 发布以来有哪些新变化、新趋势。

在这期播客里,我们推演了「东升西落」的演绎过程和底层逻辑,谈了我们各自对 DeepSeek 和 Manus 这两个热门产品的感受,也聊了宏观的市场环境和股市的未来。

最近两年很多人都在说,这波 AI 中的最赚钱的方式是炒股。

但真的是这样吗?

二级市场真的才是大家最终的归宿吗?

人类博物馆】

导游:曲凯,42章经创始人

九号珍藏:莫傑麟,家族办公室资深从业者

时光机】

Part1 「东升西落」的叙事

  • 00:30 为什么二级市场突然流行「东升西落」的叙事?
    • 1:00 推演一下演绎过程和底层逻辑
    • 5:19 之前大家过于低估国内 AI 了
  • 6:47 中美对 AI 的叙事重点完全不同
  • 7:27 简评 DeepSeek
  • 9:48 简评 Manus
    • 10:15 Manus 是最典型的中国式 AI 产品
    • 11:58 Manus 爆火背后的两个核心原因
    • 14:35 为什么后来风评急转直下?
    • 16:01 未来的 AI 产品可能要先在海外宣发,再杀回国内

Part2 二级市场的宏观环境

  • 22:04 二级市场 = 预期 + 趋势
  • 23:12 关于预期——大家对中国的预期是什么?
  • 24:39 为什么阿里加大对 AI 的 Capex 投入后,股价大涨?
  • 26:17 腾讯是 DeepSeek 这波的最大受益者
  • 31:11 25 年的中国在重演 23-24 年的美国
  • 33:48 芯片「卡脖子」还会是问题吗?
  • 35:42 关于趋势
    • 35:52 暗线 (宏观环境):稳中向好
    • 37:30 明线 (产业趋势):AI+专精特新+消费多点开花

Part3 股市的未来

  • 38:44 今年 A 股会不会继续涨,美股会不会继续跌?
  • 41:13 二级市场在变得越来越卷,共识的达成和演绎速度越来越快
  • 43:57 这波 AI 最赚钱的方式真的是炒股吗?
  • 46:44「大起大落的高频波动」可能是未来股市的常态
  • 48:14「做时间的朋友」还行得通吗?
  • 49:54 分享一些 25 年的个人观察
    • 50:18 AI 领域我会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 52:53 很多非 AI 公司也很值得研究
  • 54:56 二级市场是所有人的最终归宿吗?

【Reference】

为什么我们开始乐观?关于经济发展的明线暗线、AI 与最佳实践 | 对谈莫傑麟

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

  • 制作人:陈皮、Celia
  • 剪辑:陈皮
  • Bgm:Mondo Bongo - Joe Strummer & The Mescaleros
展开Show Notes
跟42章经的听众道歉,这次录制是隔着时区线上录制,且录播客这套业务有点生疏,录音环境和在一些细节上做的不好,大家收听的音质听感受到影响;我本人是42章经陪着成长的2014年代的投资人,3次42章经播客制作都认真和真诚,感谢WhatIf研究组成员和周围朋友在宏观、技术和商业提供的研究输入,包括Aspoon CIO - Ryan Yin、Bamboon CIO - Hao Yu、Panoramic Hills CIO - Roger Xu、Winshore CIO - Gang Hu、济容CIO - Bruce Liu、共识粉碎机主理人周默/Andy等
子橙橙:WhatIf组织技术、商业和二级周会/季度会,公众号搜索<WhatIf Ideas>可注册信息,会陆续安排已有成员沟通
16:41 我想分享一下我对Manus的看法,首先我从2023年2月底开始关注Monica,我关注Monica的时候Monica不到2万用户,然后我和同事两个人在周末快速复刻了一下,花了一周就很快就复刻出来了,因为当时觉得Monica很容易做出来,没有什么门槛,但是后面我们跟不上Monica的节奏了,Monica迭代的非常快,我们两个人只有周末有时间做,人力和时间有限,从这个事情我对Monica和创始人的看法,觉得他们的团队人力非常多,非常敏捷,迭代非常快,但是他们做的产品其实门槛不高,门槛不高不代表这个产品没有价值或者别人很容易做出来,Monica非常有价值,后面我一直在做ai agent相关的探索,今年Manus出现的时候,其实他们团队还是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模式做市场规模更大的事情,但是他们在媒体上营销有点过头了,一个用Claude 3.5 sonnet+20几个tools,完全靠Claude 做出来的产品和open ai放在一起对比,自称全球第一个通用自主agent就感觉全是影营销,没什么价值,Manus出来的时候当天我就在公众号里评论说Manus没有任何创新,因为类似的自主agent ,两年之前就有了,比如autogen,其他很多agent形态很早之前就有了,产品形态上Manus完全抄了Devin,只是改了UI和目标用户和应用场景,Devin专注于代码领域,Manus自称是同样,但是Manus的复刻成本非常非常低,这种Devin刚出来的时候也是自称全球第一AI程序员,但是12月份发后2个月时间里,很多人放弃了Devin,因为原因很简单,因为简单任务上表现还好,但是遇到中等或者复杂任务时目前还是失败,价值不大,比如20个任务中,只有3个任务成功,17个任务失败或者不确定,很多人最早使用的时候激动,但是使用一段时间都放弃了,所以目前来看自主agent还是处在早期,跑通PMF也是个问题,还需观察,这个目前Manus和Devin,其他类似的自主agent面临的问题,特别强依赖模型。回到Manus的问题其实第一次看过Manus和这个领域的大部分人都知道Manus会翻车,1.除了改UI和集成computer use之外没有任何创新,完全抄了Devin,2.只会搞营销,没有好好做产品 3. 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实在是太低了,目前都是处在demo,阶段,Manus一模一样的应用的demo,基于Claude 3. 7 sonnet 两天就可以搞出来,因为所有核心能力都是Claude自己提供的,Manus无论是在工程层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没有什么创新。
4. 我觉得通用的agent大概率模型厂商和大厂的机会,大厂很容易复刻出来类似的产品,只有资源投入到位,复刻类似的产品的成本不高,创业团队一直想搞通用agent,我对这个事情怀疑态度看待 5.Manus和Monica我觉得很不一样,Monica当时的做法很聪明,一直偷偷的闷声发大财,迭代非常快,别人想抄都很难跟得上Monica的节奏了,但是Manus没有,一上来就高调宣传还处在demo阶段的产品,其他开发者很容易把这种产品通过开原的方式搞死

我觉得Monica的创始人非常厉害创业者,但是我觉得还是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营销,可能会更有价值的时候,我觉得可能会更值得投资的事情。

然后为什么cursor一直火,因为cursor不是简单的套壳,cursor是有核心竞争力的,cursor虽然Claude 3.5 sonnet后才火起来的,但是其实他火起来之前做的很多能力,比如tab model,codebase understanding model ,fast apply model 这些自研的模型,尤其是tab tab tab 能力,目前为止全球第二家还没比cursor做的好,cursor不是简单的套壳,而是它有技术壁垒的,但是Manus完全反过来的,Manus没有任何技术壁垒,还继续用Monica的思路做agent,我觉得这个越来越难,这个可能创业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JennyTsu:16:57 说的很中肯,虽然我是做大模型的,但是我也没有觉得现在训练一个模型有多有门槛,是不是就知道门槛不高就好了,不需要指着这个单一点捧高和捧杀,就是不同的东西
晨萱-语迟者说:09:13 其实如果你听过腾讯张小珺采访袁宏的播客,就会知道,他们从来擅长的不是技术,创始人亲口讲自己的优势是市场感知能力,就好像总能穿越,预知未来会成功的产品形态。无论 monica 还是 manus,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背后罪头部的 VC,特别是有江湖传言 manus 就是 VC 组局,把三个不相干的人凑在一起组局出来的。这类没有核心技术,套壳是产品,起跑时跑得快,是靠营销和背后实力的
7条回复
46:32 惊喜,没想过居然会有续集!两个事情,价格和预期,把价格和预期搞清楚,更好的去表达自己感受到的趋势,这一段太精彩了!!我们要乐观那一期之后买了美团和本厂,也是这个嘉宾讲英伟达那一期买了英伟达 ~~ 希望早日自由
JonathanYip:48:32 密度这一段值得反复听几遍,坐标大厂,身边不少人都在deepseek之后买入了阿里
JennyTsu
JennyTsu
8天前
26:25 我也是从乐观那一期播客来的,当时我的留言:这种观点的深度和正能量很让人难忘,我理解嘉宾的意思就是,很难做出突破(明线),但是只要你坚持做到最佳实践,这本身是更重要的
没想到才一年的时间,真的发生了“乐观”,更重要的是明线在慢慢出来,这本身就是投资行业的最佳实践了,认知一件事去坚持做到!Impressive!
20:01 不同意播客说的海外不关注/聚焦2C应用这一块 从大的应用例如perplexity(并不符合scaling law) 到C.ai 再到个人开发者像cal ai 都是大型kol和科技圈都会关注的 也会得到很多press coverage和自来水
JennyTsu:可是C.ai不就是因为讲to c的故事融不到钱…perplexity也是最近…
晨萱-语迟者说:对啊,是海外大模型核心技术优势太明显,才不显其应用开发,而国内核心技术太欠缺,才吹应用,也就 deep seek 一家,再加上阿里真有技术啊,其他大中小纷纷来部署 DS,蹭热度,穿个马甲就高科技了,其实部署 DS 和中关村装个 PC 机的技术含量差别不大。看看腾讯元宝部署的那个 deep seek ,就真的有自己的绝活
April-S
April-S
8天前
12:16 2024年1季度陆续触底,2024年也是涨的;完全没想过的角度,去回顾了一下,中国其实2024年后指数的涨幅是超过美国的(截至上周)
明天宁波半马,一边听播客一边整理装备
柳暗花明_zen:祝愿安全完赛,pb
17:59 这一段很贴切,国内的ai从业者是不能说自己感受到了agi要来的,都是要呈现出来,生态不同
东升西落?那些被割傻了的韭菜才相信吧
jarbir
jarbir
7天前
A 股就别谈价值投资了吧,还是多练练产业和技术吧
想起投资上的一句经典:公司内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好像遛狗时主人与狗;其实产业发展和创业者们与财经媒体、投研、二级投资者们也是遛狗的主人与狗的关系,人一直向前或上坡或下坡,狗围绕主人四处波动,有时距离甚远。
国内在技术方向追赶到超越其实这些年已经体现在很多方面了,硬科技就有军工武器、核聚变应用、航空航天多个细分门类,产业方面就更多了。只是财经媒体圈刚刚开始少见多怪。
独托邦
独托邦
8天前
2025-03-23 01:09
2024年奠定中美市场基调:美国凭借AI技术垄断与美元强势维持宏观优势,中国则在宏观经济周期中探索转型路径。当前美国面临去杠杆压力,政策转向引发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航空股表现印证经济衰退预期。
2025-03-23 02:22
美国宏观困境:高毛利业务收缩导致技术创新投入不足,AI发展陷入"堆砌算力"的路径依赖。尽管OpenAI未推出GPT-5,但DeepSeek通过工程优化实现更低推理成本,对美国AI发展模式形成冲击。
2025-03-23 03:41
市场预期传导机制:硅谷政治生态影响投资决策,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联导致特斯拉股价受挫。当前投资者担忧数据波动引发连锁反应,风险厌恶情绪持续蔓延。
2025-03-23 04:49
中国市场镜像效应:政策预期趋于理性,短期数据波动容忍度提升。相较于美国的"高预期-低兑现",中国资产呈现"低预期-边际改善"的修复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2025-03-23 06:09
DeepSeek价值重估:突破美国AI研发范式,以应用为导向实现成本突破。其工程创新体现在三方面:1)推理成本行业最低 2)规模化商用能力 3)本土化场景适配。
2025-03-23 08:35
中美AI路径差异:美国延续"智能优先",中国践行"应用为王"。DeepSeek代表工程创新突破,而MiniMax展现产品思维创新,两者共同构成中国AI发展的双轨特征。
2025-03-23 10:38
产品创新特质:MiniMax聚焦专业生产力人群,通过自媒体矩阵实现冷启动。其成功要素包括:1)精准定位ToB用户 2)IP化运营策略 3)轻量化产品形态。
2025-03-23 13:53
市场认知偏差:国内存在"海外认可=价值判定"的认知误区。MiniMax案例显示,过度对标OpenAI反而削弱其本土化创新价值,暴露市场教育缺失问题。
2025-03-23 16:51
产业生态反思:国内AI发展存在"重应用轻基础"的失衡。虽在应用层涌现现象级产品,但核心算力仍依赖进口,寒武纪等企业的崛起标志着算力自主可控取得突破。
2025-03-23 19:10
叙事逻辑重构:DeepSeek引发"中国OpenAI"的集体想象,MiniMax则打破这一思维定式。未来产品出海策略可能调整,需建立独立价值评估体系。
2025-03-23 21:59
二级市场映射:美国AI投资进入"难题阶段",中国仍处于"简单题阶段"。国内互联网巨头通过算力投入完成产业升级,形成"应用创新-算力基建"的正向循环。
2025-03-23 25:44
宏观趋势研判:国内经济呈现"暗线筑底+明线复苏"格局。房地产价格企稳、消费信心回升等积极信号显现,但债务化解仍需时间,政策选择体现战略定力。
2025-03-23 34:12
产业变革机遇:1)算力集群建设催生新基建需求 2)垂直领域大模型落地加速 3)开源生态重构技术格局。寒武纪等企业的技术突破标志中国AI产业链趋于完整。
2025-03-23 40:49
市场预期管理:中国资产将呈现"阿尔法行情"特征,需警惕短期炒作风险。真正具备产业纵深的企业将在波动中凸显价值,建议关注算力基建、应用创新双主线。
2025-03-23 47:55
未来展望:技术进步与市场波动将长期并存。真正的产业趋势需经时间检验,建议投资者建立"长期主义+动态调整"的投资框架,关注企业实质性创新而非短期叙事。
21:14 听了3遍,回味了好久
15:59 精准,不是一个领域
46:24 哈哈哈很中肯的分享,科技行业常见的二级又被产业人士割韭菜了~
Sanguis
Sanguis
4天前
不太同意硅谷不关注2C的AI,否则character ai那么高的估值是怎么来的
沈苏怡
沈苏怡
5天前
最后一段没展开,但还蛮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HD206979z
HD206979z
5天前
03:44 难道不是因为航空业总出事吗
蛋挞D
蛋挞D
6天前
哪吒的国内票房和海外口碑有关系吗!?
36:01 AI 对于中国资产的重要性没有美国这么高,包括我们在跟很多海外的长线投资人聊的时候,他可能更多的还是关注我们的消费问题、就业问题、经济的是不是能够立得住的这些问题

中美的镜像处理,结合明线暗线的说法,很简单把中美状态对比说清楚了;另外这期提到的分子和分母问题,AI作为分子对美国的重要性是要比我们重要很多的,总结来说就是我们的暗线在逐步解决中,但是明线也在孕育,而美国走了反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