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ASD是大众可能相对熟知的诊断名词,现都被归为「神经多样性(Neuro Diversity」族群的一员,而神经典型人群则被称为NT(Neuro Typical)。
神经多样性本身是一套光谱,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很多心理师或许也在临床上听到来访这样自我诊断,或可能遇到有真实诊断的ND个案,但对神经多样存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与其搜索小红书(bushi),不如来听听这一期,我们邀请了走在科普与倡导一线的心理咨询师韦亦然,(发散地)探讨了许多关于ND和临床的有趣话题。
(抱歉拖更那么久,下次可能会更久…… 但已经在脑海中生出Idea了!)
本期发散版版大纲:
如何成为一枚神经多样性友善的心理咨询师?基本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适合神经多样性需求的咨询室和一般的咨询室会有哪些细节上的差别?
神经多样性和神经典型,在神经发育层面到底有何不同?
在日常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和调节的方法?
怎样的情况才算是「好了」或「不需要更多治疗」了?在广义的临床与非临床方面,神经多样性需要的协助究竟是什么?
神经多样性视作残障范畴内,承认它的特殊性,会给心理师的干预方向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思考?
本期嘉宾
韦亦然,LMSW(纽约州持证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ADHD。与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认知特质的成人、孩子、家庭工作。致力于支持每个人以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公众号:韦师生活妙招
【播客介绍】
不可说——由张怡与朱浚溢私人出品,倡导心理咨询圈的多元与反思,试图提供一个给心理师说心里话的地方。
【主播介绍】
张怡:坐标上海的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怡然心理创始人。台湾心理咨询硕士。喜欢多元交汇的谈话,让我们一起聊聊在本土做咨询的体验,敞开与玩耍其中的不确定性。预约及合作请加工作微信:psycamille
朱浚溢:一个固执的后现代。在大陆完成心理学的本、硕训练后,毅然逃脱行业困局,赴台攻读心理咨询博士学位,试图成为独特的个体,发出别样的声响。邮箱勾搭:shilianxueying@foxmail.com。
会把 文字 按照 主谓宾 定状补
或者是 词组 的方式
用不同 长度的 空格 或 段落 间隔开
大概类似 我的 这条评论
让 有 阅读障碍 的 ADHD 能够 流畅阅读
非 常 ADHD 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