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度求真》,这是由大成基金推出的一档播客节目。我们希望通过交流帮助大家发现真实的自己,找到投资与世界连接的方式,探索更好的投资与生活。
今天,我们将一起聊聊芯片。我们的嘉宾是大成基金电子研究员柴子钰,他不仅拥有信息工程和金融的双重背景,还带着满满的激情与朝气,为我们呈现这个行业的全景和未来。他的分享充满热情,既剖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强弱环节,也让人深刻理解为什么半导体行业的股票波动如此剧烈。柴子钰将带我们一起感受芯片行业的脉搏与未来!
🎙️ 嘉宾:大成基金研究员 柴子钰
📌 主题:半导体产业的核心逻辑:中国芯片如何突破封锁?
🎯 本期核心观点
- 中国芯片产业链正在快速崛起,但依然在高端制造(先进制程、光刻机、材料)上存在短板。
- 政策 + 市场 + 人才 是推动芯片行业突破的关键要素。
- 摩尔定律趋缓?AI 时代可能加速芯片技术进步!
🎯 本期亮点
💡 第一部分:芯片产业链全景
01:26 - 芯片产业链解析: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如何协同?
03:23 - 芯片制造的商业模式:代工模式 vs. IDM 模式
04:30 -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关键角色:制造芯片需要哪些核心设备?
05:56 - 进入半导体研究的路径:投资+产业的双视角解析
💡 第二部分:中国芯片产业的挑战与机会
08:00 - 中国芯片产业为何曾落后?资金、人才、技术累积的现实挑战
10:37 - 光刻机的极限工艺:德国蔡司镜片为何成为技术瓶颈?
12:36 - 工程师红利 vs. 研发核心人才:卡脖子的真正原因
14:01 - 中国芯片的强弱环节:封测 > 设计 > 制造> 设备 & 材料
17:06 - 成熟制程 vs. 先进制程:台积电 7nm、14nm、28nm 的划分标准
22:22 - 车规芯片为何难以国产化?极端环境 & 高可靠性的挑战
💡 第三部分:全球芯片格局与摩尔定律
30:33 - 如何突破技术封锁?中国芯片企业的破局之道
31:40 - 华人科学家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
35:07 - 摩尔定律真的终结了吗? AI 如何重新加速芯片技术进步?
38:39 - ChatGPT发布后,芯片行业如何迎来新拐点?
40:18 - AI芯片成为技术竞争核心,中国的短板与机会?
💡 第四部分:芯片战争与未来
44:37 - 卡脖子问题最严重的环节是什么?设备 vs. 材料 vs. 先进制程
49:33 - 中国芯片企业是否有能力“卡别人”? 产业合作 vs. 竞争策略
51:18 - 资本市场对芯片产业的影响:市场融资如何推动企业成长?
55:29 - 为何芯片股波动如此剧烈?投资者预期 vs. 行业成长性
57:11 - 如何研究芯片行业?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研报的进阶路径
60:11 - 未来中国芯片产业的前景预测:我们能否站在世界之巅?
📖 概念解读
🔍 芯片产业链(Semiconductor Industry Chain)
• 设计(Design):利用 EDA 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进行芯片架构设计。
• 制造(Manufacturing):由代工厂生产芯片。
• 封测(Packaging& Testing):将芯片封装、测试,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 摩尔定律(Moore’s Law)
• 预测 芯片的晶体管密度每18-24 个月翻一倍,计算性能提升,成本降低。
• AI 时代的兴起让摩尔定律重新焕发活力。
🔍 光刻机(Photolithography)
• 半导体制造中最关键的设备,用于在硅片上刻蚀电路。
• EUV 光刻机(极紫外光刻机) 由荷兰 ASML 公司垄断,是制造 7nm 及以下芯片的核心设备。
🔍 工程师红利(Engineer Dividend)
• 指大量的技术人才储备对产业升级的贡献。
• 中国的挑战:高端研发人才的缺乏(从 0 到 1 的突破)。
🔍 AI 芯片(AI Chips)
• GPU(图形处理器):原用于游戏,如今成为 AI 训练的核心算力支撑。
• TPU(张量处理单元):谷歌开发的 AI 计算芯片,用于深度学习计算。
• 中国的短板:核心GPU 仍依赖英伟达,美国持续对中国 AI 芯片出口实施限制。
🔍 小院高墙战略(Small Yard, High Fence)
• 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政策,旨在阻止中国获得高端半导体技术。
• 2018年 开始,美国制裁中兴、华为,随后限制对华出口先进芯片和设备。
🔍 国产替代(Indigenous Innovation)
• 过去依赖进口的芯片技术,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 国内多家企业正加速推进自主研发。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次播客的内容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次播客提及的全部企业及产品仅为行业事件展示引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