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好久不见,这个告别季系列险些成一篇就夭折的项目,但是幸好在线下紧急录制了第二篇,当然这也说明大概率这个系列不会有太多期,所以且听且珍惜了。
本期嘉宾:鹏鹏
如这个标题所示,这将会是一期格外凶恶/逼真/惨痛的节目,听者有福。而且由于大纲简短外加线下的真情实感,本期精彩颇多。那么你将有机会在本期听到↓
- 00:00 非常简短的导入
- 01:14 非常简短的抛砖引玉Part 1:对谈部分的不满
- 07:08 漫长的Part 2.1:伤痛之本科篇
- 36:12 漫长的Part 2.2:伤痛之读研篇
- 52:33 非常简短的Part 2.3:回到过去
- 55:42 只剩下走形式且重叠的Part 3:临别寄语
希望大家平和听完这一期,也感谢各位听到这里,我们下次见。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有耐心听完一个小时的牢骚(也可以不听啦,算了还是别听了),那或许也可以看看这个长长的评论。我认为我在写的这段后续才是整期节目事实上的真正的结局。
我之前在知乎读到过一个辩论圈的前辈发的文章,里面谈及了辩论队的若干结局,其中一个是为辩论队付出了很多但是沉浸其中越走越深,而忘记了其他的事情。当时看的时候我都没有在意,但这就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在大多数的场合,我非常感激大家的参与,也很珍惜在辩论队有的一切;而在少数情况下,我又觉得自己很孤单。
而我一直以来又在渴望大家的认可,这种情绪有它的一体两面:一面是我觉得“我要做的更好啊”,另一面是“可是有人在意吗”。以负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结果也是两种:有时候是“是不是根本没人在意我的死活”的戾气,而接下来却是“偶尔还是很想被在乎一下”的希望。
于是播客的内容实际上就成了对“是不是根本没人在意我的死活”的回应。
的确在大多数时候,在我没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当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戾气会找到我,我当然是会后悔说过这些话啦,有那么一刻我已经做好了为这个鲁莽的行为付出最坏代价的准备。
所以我对鑫哥感到非常抱歉的地方是,有一件让我不开心的事情、事实证明我有误会的事情(其实鑫哥并没有在娱乐化校赛),但是我没有选择私聊求证,而是直接在公开场合宣泄了自己的情绪,我同意这是所有选择里面最差的一个。我更加会感到抱歉的是,事后鑫哥选择听我的想法,而在我自认为已经看透整件事的时候,鑫哥坚持认为我肯定有隐瞒的部分。事实是,的确有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我的渴望和戾气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很多的事情,而这些潜意识里的情绪一直被隐藏在我谦虚、“懂事”的表面,以至于我自己都忘记了。
这个时候再来谈及播客中的事情,就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我会觉得校赛非常不愉快是因为我强迫自己接受“有大家的努力我才能走到最后一步,要知足了”,但心底里我希望获得来自大家的肯定和共情,而我又不愿意开口要,所以我说“情感上不太接受我更想赢所以我付出更多这样的理性策略”。而晔晔,我承认我那段时间一直在赌气,我在做事上超额的付出转化为态度上的不友善,而你也有一路打到最后,很不容易,当然我真的有提过;但同样是我,在赌气的时候的确没有认真对待过你的实际想法......后来我读研,没有离开辩论队,因为我的确知道一些事情上我是被需要的,有一些事情比较适合我去做,我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也经常去怀疑“我是不是给大家压力了”“我是不是被讨厌了”...念头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建立,但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求证。
所以当我自称我是在直面自己好像能洒脱到不顾一切的时候,好像其实已经到了我最拧巴的时候。当我沉浸于扮演“孤勇者”的角色时,我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当我在播客的尾声谈到《黑羊》的故事,但我才是那个自私的人吧。我非常想当一个能帮助学弟学妹的学长,但终究只能局限于“器”的层面,因为我甚至处理不了我自己的情绪。我知道“不该用辩论队为理由绑架其他人”的道理,但我一直用“辩论队不应该默认是想参与辩论的吗”当成是对冲的价值观,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认为有观念差异啦......
于是一切都可以用观念差异去包装,这样就不必提及了,也不用触及潜意识的想法。
而隐藏在这些事情下面,最下面的一层是:当我感觉到和我有共鸣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我越来越感到害怕和不安;而因为外部环境、我自己能力的成长以及信仰,我又永远放不下坚守的责任。我太久的用责任来框定自己,以至于没有意识到潜藏在下面的戾气正在蔓延滋生。我认为表达害怕和不安是无济于事的、没意义的,但是它还是以更加会伤害到别人的方式外泄。
......
这就是这一期播客的后半部分内容,这部分自我剖白也是很意外的和前半段形成了闭环。对于每一位在这期节目中感到被冒犯、被攻击到的朋友,我很抱歉;对于曾经伤害过的朋友,我也很抱歉。而同样,我的人格问题是我需要面对的,并没有奢求大家的特殊照顾,也不是推脱责任。
谢谢收看。
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