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迪斯尼高管、北大名校生、互联网大厂大牛》在华峰职场转型中,教练到底帮助到他什么?

人物志|《迪斯尼高管、北大名校生、互联网大厂大牛》在华峰职场转型中,教练到底帮助到他什么?

38分钟 ·
播放数43
·
评论数0

在这期播客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教练术的核心理念和实际应用。通过教练的引导,如何在思想与行动之间找到平衡,既设定目标又能灵活应对变化。讨论了教练术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以及它带来的深刻影响。还分享了教练术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共通点,强调了思想的开放和共创的重要性。听众可以期待从中获得实际的技巧和新的思维方式。

【时间线】

00:02:01:释放内心的精彩:探索宗教力量与自我成长的奇妙之旅
00:04:01:在意识和现实之间徘徊:一个机器人的奇妙之旅
00:06:20:触摸未知:探索无法用公式描绘的感觉和宇宙的奇妙之旅
00:09:30:追寻多样性:在扣尔巴中的无限可能性
00:12:42:造神与组织活力:权力集中与个体压力的平衡之道
00:15:53:组织代表人的角色:思考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00:19:02:个体创意与执行力:如何找到平衡点?
00:22:13:新冠疫苗之路:免疫系统差异与抗体研究的启示
00:25:26:教练的心路历程:坚持与困惑交织的成长之路
00:28:35:教练的秘密:如何通过教练实现个人成长与成功
00:31:47:教练的好处与挑战:个人成长的路径与社群支持
00:34:56:分享与回报:为什么我愿意成为导师成员团的一员?

【摘要】

教练的一千零一夜之华峰的职场经历
教练的1001夜节目邀请了华峰,他分享了自己在摩托罗拉、诺基亚、杜比、呼噜等公司的经历,以及从北京到迪斯尼亚太区副总裁的转变。华峰表示,他在中美贸易大战中面临选择,最终决定离开中国。这个决定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家庭和孩子未来的生活。华峰认为,这个经历对他来说非常有意义,他希望能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帮助更多人了解教练行业。

选择留在中国的原因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职业生涯中多次被邀请去美国发展,但最终选择留在中国的原因。首先,讲者对美国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那里的生活过于单调。其次,讲者发现在美国往上走的瓶颈很大,华人面孔的领导很少,融入上层社会非常困难。此外,讲者在国外看球赛时,很难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因为有很多历史典故和明星,自己不了解。最后,讲者认为在国内发展,虽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但相对来说更容易融入社会。

财富与生活的选择困境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中国的生活与在美国的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选择。讲者认为在中国同样的资金可以过上滋润的生活,而在美国则不一定。同时,讲者也提到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认为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讲者还谈到了自己在公司中的价值问题,以及在美国生活的挑战,如语言、文化差异等。最后,讲者表示,尽管有挑战,但仍然愿意尝试。

中美竞争下的个人选择与挑战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中美竞争加剧、亚太地缘政治潜在冲突的背景下,考虑是否要离开美国,选择在新加坡生活。讲者表示,虽然在美国生活很滋润,但在亚太地区,如新加坡这样的中立国家,可以更容易地回到美国,或者让家人方便地出来。然而,最终发现这些计划并不容易实现。此外,讲者还分享了自己在职场上的经历,包括被公司安排教练的经历,以及如何从抵触到接受这个过程。最后,讲者表示,教练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他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

信仰产品与人生新维度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转型的过程中,教练的价值和作用。讲者提到,教练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新的维度,拓展人生的视野。同时,讲者也分享了自己在接触教练和心理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新世界不仅帮助解决了问题,还让人生多了一个维度。最后,讲者表示,在接触教练和心理学的过程中,他更多的是在观察整个场域的状态,直到教练给他做demo时,他才真正进入教练的内心。

自我认知与目标设定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自我认知和成长过程中的转变。当一个人开始关注自己并与外界互动时,他会发现一个新的视角,从而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通过学习教练课程,这个人意识到自己有一种天赋,即跳出来审视自己的能力。他开始尝试不遵循他人的剧本,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抽离,并发现了自己的优势。

教练的自我成长与探索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学习教练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抽离和共情的能力,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教练。讲者通过观察场域的主观性和正确性,锻炼了自己进退自如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讲者发现这种能力不仅可以解释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人,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讲者还提到了佛教中的阿赖耶什理论,认为人可以出窍,有更高的意识。最后,讲者分享了自己在学习教练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

超越三维的探索与理解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超越三维世界的存在,如黑洞、AI、无线电等,它们的存在只能通过数学和物理来证明。同时,也提到了身心灵方面的理解,认为在目前阶段,只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达到自洽的状态,就已经足够了。学习教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相通性,认为真正的理论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探索人生中的力量与平衡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执行计划时的感受和理解。讲者认为,人生中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找到一个支点,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寻求意识和现实的平衡,既不过于追求现实,也不过于追求意识。讲者通过教练的过程,体验到了这种平衡带来的美妙感觉。

公式与感觉的融合探索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各种情况。讲者认为,公式可以用来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公式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讲者认为,世界并不完全是有秩序的,因此需要探索如何将现实世界与自己的一些难以言表的东西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讲者表示,学习教练可以帮助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无限可能性的探索与组织管理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无限可能性的重要性,以及造神和熵增的概念。讲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认知范围,不应该过于执着于某一种方法或追求成为神。同时,讲者强调了世界上的多样性,认为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发现。此外,讲者还提到了组织中的造神现象,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统一思想,但也容易导致能量补给单一,从而影响组织的活力。最后,讲者指出,作为领导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要过于依赖个人力量,而应该让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组织形态与思想文化的探索
这段内容主要探讨了组织形态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首先,讲者认为组织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如书记和总理、政委和军长等,以实现思想和管理的双重目标。其次,讲者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出口,可以让人们在压力下释放天性。最后,讲者建议借鉴成熟企业的成功经验,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组织中。

个人与团队的双重角色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于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的看法。讲者认为,作为一个个体,需要有创造力和执行力,同时也需要有团队合作的能力。讲者认为自己是创意中心,但需要有团队来补充自己的不足。讲者强调,一个人很难做到全面发展,所以需要有朋友和社群的支持。此外,讲者还提到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多样性是必要的,这样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最后,讲者表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下去,因为放弃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反弹力量。

坚持与混沌的哲学思考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学习教练的过程中,虽然短期表现可能不如他人,但长期坚持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讲者认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于原因,而是要接受混沌,让混沌成为自己的主。同时,讲者也提到了切换成本的问题,一旦决定切换,就要专注投入,避免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最后,讲者建议大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原因,而是要接受混沌,让混沌成为自己的主。

教练的期望与实际作用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学习教练的感悟和建议。讲者认为,学习教练不应该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教练只是一个工具或生活方式,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各个方面。同时,每个人从教练中得到的好处都是不同的,无法量化。讲者表示,学完教练后不后悔,因为教练帮助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其他可能性。最后,讲者认为利他精神在物种繁衍过程中是存在的,他可能会把利他的成分放得更多一些。

营销销售与割韭菜的反思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做市场营销销售时,虽然有时会有割韭菜的想法,但大部分时间都能忍住这种想法。讲者认为,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可能会走偏。但是,有时候在喝酒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自己有点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讲者开始思考,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最后,讲者表示,原本计划聊到12点钟,结果现在快到12.40了,耽误了对方吃饭。感谢对方的陪伴,并表示有时间的话,下次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