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能从路易吉·曼吉奥尼书单中窥见他的真实内心吗?
如果你最近经常刷TikTok,一定会对路易吉·曼吉奥尼(Luigi Mangione)这个名字很熟悉;如果你不刷TikTok,好吧,只要你上网,估计就躲不过路易吉·曼吉奥尼这个名字。毋庸置疑,他是当下互联网上最火的人——可能没有之一! 美国警方于12月9日上午9点在宾夕法尼亚州阿尔图纳市的一家麦当劳餐厅逮捕了26岁的路易吉·曼吉奥尼,他被认为与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汤普森(Brian Thompson)遇害案有关,目前被曼哈顿检方起诉谋杀、无证持枪和伪造证件等罪。 “藤校高材生”、“当代罗宾逊”、“privileged白男”,短短几天,路易吉的身上已经多了无数标签,他的一切也都让网友追捧——学校、身体、性取向、甚至书单! 当书单也成为这“play”的一环,我们能从中读出路易吉的什么? 参考资料: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E.O. Shooting Suspect’s Goodreads History? https://www.nytimes.com/2024/12/10/books/review/luigi-mangione-goodreads-history.html Luigi is Currently Reading: What Can We Really Learn About the UHC CEO’s Alleged Killer Based on the Books He’s Read? https://lithub.com/luigi-mangione-is-currently-reading-what-can-we-really-learn-about-the-uhc-ceos-killer-based-on-the-books-hes-read/
- 为什么「三兄弟的传说」是《哈利·波特》的基石?
前不久《哈利·波特》系列重映,让我终于在影院圆梦,其中最后两部《死亡圣器》更是看了两遍。要说最喜欢的片段,那可真是不好选,但最特别的我立刻就能说出来——《三兄弟的传说》动画! 其实不光改编电影,《三兄弟的传说》在小说原著中也很特别——J.K.罗琳在第7本中段才突然提出了「死亡圣器」这个概念。然而就是这样,要同时解决「魂器」和「死亡圣器」的终结篇依然是一本史诗,并将全系列带到了新的高度。 一个关于死亡和如何逃避它的传说,如何塑造了《哈利·波特》全系列? 0:01 三兄弟的传说 1:47 为什么《三兄弟的传说》是《哈利·波特》的基石? 3:11 在欲望和野心中学会谦卑 4:36 魔法不能缓解悲伤 7:51 死亡与伏地魔 参考资料: 《三兄弟的传说》如何影响了《哈利·波特》系列:https://m.sohu.com/a/342922755_757088 阿不思·邓布利多评《三兄弟的传说》 【细品哈利番外1】解读哈利波特里中的"死神":https://b23.tv/tOhaKYb
- 新书红黑榜②《饭桌追凶》:吃着晚饭聊着天,神探老妈把案破!
[简介] 一张饭桌,一顿晚餐,一次闲聊和一个老妈——警察儿子摸不着头脑的案件就这样被解决了! 没有花哨的案件现场,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人的用餐场景;没有复杂的装x推理,取而代之的是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的心证;没有机智冷峻的大侦探,取而代之的是住在布鲁克林的老妈。或许你不喜欢安乐椅侦探、讨厌心证、对日常推理嗤之以鼻,但也不得不承认本期推荐的是本微型推理佳作。 这就是【新书红黑榜】第二期作品——詹姆斯·亚飞推理短篇名作《饭桌追凶》。 [时间轴] 0:07《饭桌追凶》:最新颖的推理小说短篇集 0:44天才作家詹姆斯·亚飞和他的神探老妈系列 3:13 安乐椅侦探、日常幽默和心证推理 7:36《妈妈和灵异大衣》:最华丽悬疑的谜面 9:25 最终鉴定 [参考资料] 《天才所承受之重》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6264000
- 乔伊斯的“遗憾”?失之交臂的歌剧人生
跨界这一行为,不仅在明星中十分常见,在作家里也是一抓一大把——比如写出《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的威廉·布莱克不光是一位杰出诗人,还是版画家呢! 那到了写出《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詹姆斯·乔伊斯身上,除了作家外的哪种职业会让人觉得在意料之中?依照这两部巨作的丰富性,我想随便一个都不会让人惊讶吧。 音乐。具体说是歌剧。看到这儿的听众可能会恍然大悟:当然啦!毕竟像“乔伊斯作品中的音乐性”这样的探讨并不让读者陌生。那乔伊斯究竟和歌剧有怎样的渊源呢?收听本期文学小常识,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故事。 参考资料: 乔伊斯的“歌剧小说”与音乐人生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143919 詹姆斯·乔伊斯《室内乐》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9165069_1087778054.html
- 万圣节特辑|献给胆小鬼的5本入门级恐怖小说
又是一年万圣节,作为文学爱好者的你是否跃跃欲试了呢——没错,这可是阅读恐怖小说的好时候! 啊?你说自己比较胆小不敢读?正巧,这有份入门级书单献上,其中的5本名家作品不能不最适合开始读的你啦……
- 新书红黑榜①《信任》:拿起笔,夺回属于你的人生叙事
[简介] 一部小说、一部代笔自传、一部回忆录和一部日记,一个金融大亨、一个神秘妻子和一个初入华尔街的女秘书,构成了埃尔南·迪亚斯笔下不断反转与重组的文本。 在这个金钱主导的世界中,性别歧视同时以最直接和最隐秘的形式存在,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叙事。而人们梦寐以求的权力,并不像普遍想的那样喧闹。反而离权力源头越近越安静。权威将自己笼罩在沉默之中。可以通过环绕他们的寂静的厚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影响力范围。 而当一位女性闯入金融世界,所有的旧时叙事都将被她改写。 这就是【新书红黑榜】第一期作品——2023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信任》。 [时间轴] 0:07 《信任》:引进图书的年度大作! 1:13 第一&二部:别被这过山车的平稳部分骗了 3:21 第三部:女性主观视角,新的境界 4:20 金钱:可以重塑现实的一种虚构 8:25 性别:不分阶级的病 13:34 叙事:不存在的真实 15:25 权力:如今可以被打破的沉默 17:01 任何权威叙事都有被重写的可能 [参考资料] 《以文学破解金融神话——专访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迪亚斯》https://mp.weixin.qq.com/s/iAaWJkSkzSuZyfIdRWeAuQ 《埃尔南·迪亚斯谈《信任》和叙事的权力》https://mp.weixin.qq.com/s/oFuVgRagL8qHJp_os47TPA 《普利策奖得主埃尔南·迪亚斯:金融事务对女性的排除旷日持久且有意为之》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65656/ 《“我的日常是:4:30起床写作” | 埃尔南·迪亚斯对谈张悦然@北京方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49165/
- 阿尔比的动物人间 (下):孤独带不来自由,你我都是被隔离的笼中人
爱德华·阿尔比,美国著名戏剧家,“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之一,最被大众熟知的作品无疑是改编过电影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而在我心中,最能诠释他风格的是《山羊,或谁是西尔维亚》和《动物园的故事》。这两部戏剧在一如既往的残酷之外,还有十分重要的动物符号,映照剧中的每个人。 因此,在「阿尔比的动物人间」小辑中,我将分享这两部戏剧,探讨他笔下惊心动魄的“动物人间”。 - “中产阶级的上中层和中产阶级的下上层之间的界线是什么?” 这是《动物园的故事》中杰瑞的一个疑问。乍一看关于阶级,但最终指向沟通与交流。因为在社会中,阶级、职业、性别等因素会极大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现代社会给予我们实现独立生活的最大可能,以至于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我们不再需要他人、不必与自己之外的事物产生联系。我们把这当作了一切本该有的状态,却忘记了也可能是被塑造出来的。 当我们再次身处动物园,是否会为里面被隔离开的动物感到悲哀?
- 阿尔比的动物人间 (上):与山羊偷情,就能解决中年危机?
爱德华·阿尔比,美国著名戏剧家,“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之一,最被大众熟知的作品无疑是改编过电影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而在我心中,最能诠释他风格的是《山羊,或谁是西尔维亚》和《动物园的故事》。这两部戏剧在一如既往的残酷之外,还有十分重要的动物符号,映照剧中的每个人。 因此,在「阿尔比的动物人间」小辑中,我将分享这两部戏剧,探讨他笔下惊心动魄的“动物人间”。 - “中年危机”,一个在艺术作品中被当作主旨的高频词汇,且常常用在男性角色身上。经济压力、迷失自我、性爱平淡、事业瓶颈、父母老去……所有这些压在一个中年男人身上,着实是有些吓人了。那么,他该如何排解呢? 在获得2002年托尼佳最佳戏剧奖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亚?》中,事业刚刚取得突破的马丁就用了一种惊世骇俗的方法——和母山羊做爱!当然,在马丁口中,是他和她相恋了,热辣的性爱则是水到渠成。 之后,好友的惊愕、妻子的指责和儿子的崩溃自然是意料之中。围绕着跨物种之“恋”,阿尔比写出了被欲望驱使的人和动物究竟还有多大区别。
- 菲茨杰拉德声音中的《夜莺颂》和《奥瑟罗》
重磅到没有什么好介绍的,点开即听菲茨杰拉德的珍贵朗读片段! 1:26 济慈《夜莺颂》1-3段 3:49 梅斯菲尔德《论变老》第1段 5:39 莎士比亚《奥瑟罗》第1幕第3场奥瑟罗片段(始:威严无比,德高望重的各位大人;终:这就是我的唯一的妖术) 菲茨杰拉德朗诵《夜莺颂》:https://b23.tv/nmQ65bJ 菲茨杰拉德朗读《奥赛罗》选段:https://b23.tv/xnJpvZW
- 37. 《仲夏夜之梦》:爱人移情别恋,或许是女性最大的梦魇
“冗长的短戏,非常悲哀的趣剧。” 这是威廉·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中对戏中戏的描述,明明前后词汇两两矛盾,但竟然很贴切。 这话对本剧也是一样适用——一出爱情闹剧,仔细琢磨却有着悲哀。爱人移情别恋,曾经被当作女神捧在手心,现在却被踩在脚下。 从喜到悲只在一瞬,从悲再回复喜也只需一个契机。是啊,好像迎来了大团圆结局,但这出闹剧会轻易过去吗?那种对失去爱人的不安和恐惧会在一位女士心中慢慢消散吗?
- 泰勒·斯威夫特《苦难诗社》:要想成为诗人,文学引用少不了!
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新专辑<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简称TTPD)已经发行两周,尽管评价毁誉参半,但霉霉拿手的歌词依然能让歌迷讨论许久。 从<folklore>开始,我们对于霉霉歌词展现的文学性已经见怪不怪:<the last great american dynasty>沾染菲茨杰拉德的roaring '20s余晖;<ivy>仿佛艾米莉·狄金森诗中新英格兰的禁忌情愫;<mad woman>酷似《简·爱》在《茫茫藻海》中的颠覆…… 那么,到了“苦难诗社”时代,她还会有哪些精彩文学引用呢? 参考资料: Taylor Swift: all the literary references in 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 | British GQ: https://www.gq-magazine.co.uk/article/taylor-swift-tortured-poets-department-lyrics-literature Switched on Pop - Taylor Swift's Literary Era
- 当e.e.卡明斯的“小黄诗”遇上抖森
当e.e.卡明斯(终于有一首!)通俗易懂的名诗<May I Feel Said He>由嗓音性感的“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朗读,必定又是一次让人难忘的演绎~ p.s. 本期封面图来自e.e.卡明斯的手笔,除了诗人身份,他还是位画家! p.p.s. 虽然抖森的嗓音很适合作ASMR,但本诗并不适合睡前聆听…… 原诗及翻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M4y1u7RV/?buvid=XU0A0AD05E027E301AD13BF794B009B0B742C&is_story_h5=false&mid=lNZpOYfRs7dUkHi1dkaM2A%3D%3D&p=1&plat_id=167&share_from=ugc&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ession_id=f4e9ba9e-6302-4f5c-a9fc-9d17919eff72&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amp=1710984488&unique_k=inyP4P2&up_id=15613446
- 36.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比起名画的一部分,不如成为更自由的人
看到一幅名画时,你会对它展开什么想象?你会想象执笔画作的大师吗?好奇当时的社会背景与风俗?还是想探究画中之人? 面对一件闻名遐迩的作品,我们会很自然地理产生敬畏心,被它的历史、意义和评价震住,从而忘记用平常心去欣赏。 而当我们任由自己的大脑浮想联翩,许多有趣的东西就能出现。我们会开始聚集画中的主角,好奇ta们的身份、生活、如何与画家的生命产生交集。 归根结底,任何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还是人和其生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 8位作家的墓志铭,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谨将本期节目献给我的爷爷(1937.10.12 - 2022.12.30)。 每个人都会迎来死亡。在离开这个世界前,他们可能会有些话想要说。有的说出口了,有的则留给墓志铭。 在本期小剧场-文学小常识中,包子将聊聊萧伯纳、H. P. 洛夫克拉夫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约翰·济慈、罗伯特·弗罗斯特、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威廉·莎士比亚和厄内斯特·海明威8位知名作家的墓志铭。善用文字的他们,会留给这世界怎样的最后一句话呢? 资料来源: Famous Last Words: 15 Authors’ Epitaphs:https://www.flavorwire.com/339429/famous-last-words-15-authors-epitaphs 济慈的墓志铭背后故事:https://www.douban.com/note/261521349/?_i=3669690wewVm7H,3838559wewVm7H
- 圣诞节特辑|杜鲁门·卡波特最柔软的圣诞回忆
杜鲁门·卡波特,当代美国文学绕不开的一个名字。虽然作品不多,但都令人难忘:《冷血》《蒂凡尼的早餐》…… 而在精致锐利的文字之外,他还有一部温柔感伤的作品,一本以节日为主题的集子,是多年来美国人在节日互赠的礼物。 在这部集子中,有别扭、有混乱、有争执,但最终留下来的还是卡波特童年时期难得的温暖。而这暖意也跨越了时光,让我们每一位读者感动。